
邵阳学院土壤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邵阳学院土壤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1000108 课程英文名称:Soil Geography 课程性质: 学科根基课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学分: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4 测验学时:20 编写人:王钰菲 审定人:莫晓红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冲突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并且通过土壤调查、制图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来达成合理利用和养护土壤资源这一目的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所必修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土壤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务必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那么,除了安置有课堂学习外,还有室内与野外的实习,以培养学生初步野外工作才能 (三)课程的根本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内容:土壤与土壤圈的概念,土壤地理学简介;土壤物质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生态系统与土壤物质循环过程;土壤成土因素学说和成土过程,以及世界主要土壤分类体系;主要土纲及其地理分布,土壤区划和土壤被布局;土壤资源、土壤质量评价、土壤退化及其防治对策;土壤地理调查与遥感解译方法、土壤地理信息系统。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为地貌、土壤、水文、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以及环境学概论等后行课打下确定的地质根基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置 (一)学时及学时调配建议 学时调配表 教 学 环 节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绪 论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分类 主要土纲特征 土壤分布与土壤分区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计(学时) (二)推举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李天杰,赵烨,王云编著 《土壤地理学》 普遍高等教导“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导出版社.2022. 2、参考书目. (1)朱鹤健,何宜庚.土壤地理学.高等教导出版社.1992 (2)南京大学等.土壤学根基与土壤地理学.高等教导出版社.1980 (3)刘兆谦. 土壤地理学原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4)伍光和,潘树荣,王乃昂.自然地理学(普遍高等教导“九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导出版社.2000 (5)夏正楷.第四纪环境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三)课程考核方式 根据土壤地理学的学科特点 ,并结合现代高等教导进展的新方向及实际教学方式,其考核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劳绩: (1)闭卷考试方式:主要测验学生对土壤地理学根本学识、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论的掌管程度,占总劳绩的60%; (2)测验技能考核:从学生完成各项测验的状况,撰写测验报告的状况评定,占总劳绩10%; (3)野外实习考核:主要测验学生活学活用土壤地理学理论、学生的土壤地理学查看问题、解决问题、科技论文写作才能,依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占总劳绩20%。
2 8 6 4 6 4 6 4 4 44 习题课 实 验 14 6 20 设 计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 绪论(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管土壤的概念与形态特征;了解土壤圈与地球表层系统相互作用;了解土壤圈的生态环境功能;掌管土壤地理学及其主要学派;掌管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土壤的概念与形态特征 (2)教学难点: 土壤圈的生态环境功能 3、教学方式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议论等方法组织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掌土壤、土壤圈的概念与形态特征 (2)土壤圈与地球表层系统相互作用 (3)土壤圈的生态环境功能 (4)土壤地理学及其主要学派 (5)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 5、学生练习 (1)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 (2)人类理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付和利用土壤? (3)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4)请亲自查看校园绿地或者邻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概括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学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
(二)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8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管土壤固相物质组成及其诊断特性;了解土壤矿物类型及其风化特征;熟悉土壤矿物空间分异规律;了解土壤生物群落组成对土壤的影响;掌管土壤有机质转化与土壤圈物质循环特征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土壤固相物质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教学难点:土壤有机质转化与土壤圈物质循环特征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议论等方法组织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掌管土壤固相物质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了解土壤矿物类型及其风化特征 (3)熟悉土壤矿物空间分异规律 (4)了解土壤生物群落组成对土壤的影响 (5)掌管土壤有机质转化与土壤圈物质循环特征 5、学生练习 (1)土壤的根本组成是什么?如何对付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结合中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举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3)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质地对肥力更有利? (4)简述土壤布局类型,为什么说团粒布局是好的布局? (5)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6)说明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和意义。
(7)试分析土体硅铁铝率与黏粒硅铁铝率的差异性,阐述其土壤地理意义 (8)通过土壤调查与分析,试简述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三)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6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管土壤流体物质组成及其主要诊断特性;了解土壤空气及其运动、掌管土壤热量状况;熟悉土壤水类型、土水势及土壤水分状况;理解土壤分散系及其中物质转化过程;掌管土壤肥力与生态环境功能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土壤流体物质组成及其主要诊断特性;土壤热量状况;土壤肥力与生态环境功能 (2)教学难点: 土壤分散系及其中物质转化过程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议论等方法组织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掌管土壤流体物质组成及其主要诊断特性; (2)了解土壤空气及其运动、掌管土壤热量状况; (3)熟悉土壤水类型、土水势及土壤水分状况; (4)理解土壤分散系及其中物质转化过程; (5)掌管土壤肥力与生态环境功能 5、学生练习 (1)试阐述土壤呼吸过程的机制,并指出土壤呼吸与生物呼吸的差异何在 (2)为什么说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不但是土壤供肥、保肥、稳肥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发生和分类的重要指标。
(3)土壤酸度的表示方法及土壤呈现酸碱性的理由 (4)土壤缓冲作用及其形成理由和意义 (5)土壤氧化恢复回响发生的理由及其意义,并议论渍水过程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的重要性 (6) 从系统观点分析土壤肥力各因子间的关系 (四)土壤形成因素学说(4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管土壤地理发生学的根本理论;掌管生物气候、母质、地质水文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熟悉时间与土壤发育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土壤地理发生学的根本理论;生物气候、母质、地质水文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议论等方法组织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掌管土壤地理发生学的根本理论 (2)掌管生物气候、母质、地质水文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 (3)熟悉时间与土壤发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4)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5、学生练习 (1)试议论分析土壤形成因素方程的根本原理 (2)简述土壤发生学理论的根本观点及其进展过程 (3)请小组议论六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4)通过实地查看试察觉各种成土因素与土壤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 (5)为什么说评价母质和土壤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困难的? (五)土壤形成过程(6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管土壤物质迁移转化规律 ;掌管土壤形成中的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的规律;熟谙主要成土过程的特点及其发生条件,了解主要成土过程的空间分异规律;理解土壤形态与成土过程的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土壤物质迁移转化规律;土壤形成中的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规律 (2)教学难点:土壤形态与成土过程的相互关系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议论等方法组织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掌管土壤物质迁移转化规律; (2)掌管土壤形成中的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规律; (3)熟谙主要成土过程的特点及其发生条件,了解主要成土过程的空间分异规律;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