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的发生特点、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会****
  • 文档编号:273177665
  • 上传时间:2022-04-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7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的发生特点、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 芡实是睡莲科芡属一年生大型草本水生蔬菜,芡米含丰富养分成分和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宠爱随着芡实种植进展速度的加快,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严峻发生,成为优质、高产和高效的重要制约因素 1、病害发生特点 1.1 病原菌与侵染传播 ①叶瘤病 属担子菌亚门实球黑粉菌属的真菌,以厚垣孢子团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温度达18℃以上,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雨水、田水传播侵染健康叶引起发病,病部产生担孢子进行再侵染 ②叶斑病 为角卷霉、卷喙旋孢霉或睡莲拟叉梗霉侵染引起,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靠水流、气流和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可引起全田发病 1.2 发生期与症状 ①叶瘤病 常于植株生长前中期开头发生,早的年份在定植后即发病,迟的年份在将“封行”时发病苏州地区常年在入梅时即6月下旬始发病,个别年份6月中旬发病,晚的年份在6月底7月初始见病,至果实采收前期(9月中旬)均可发病一般来说,发病越早,病害发生越重发病初期受害叶片消失淡绿色黄斑,然后慢慢隆起膨大形成不规章黄色瘤,后期开裂或腐烂下沉,使芡花不能出水开放,对产量影响极大。

      大发生年每叶最多病瘤数可达6~7个,最大病瘤直径可达30 cm左右,单瘤质量可达1 000~1 500 g,轻发生年病瘤少而小,病瘤的直径仅1~2 cm ②叶斑病 俗称“麸皮瘟”,又称芡实黑斑病,为生长中后期主要病害苏州地区常年在7月中旬发病,始终到果实采收后期发病初期芡叶外缘有很多暗绿色圆形病斑,后转为深褐色,有时具轮纹,直径在3~4 mm,严峻时病斑连片,使整片叶腐烂,对产量影响较大此病最大的特点是暴发性、流行速度快,当病原菌积累到肯定基数时,遇到“台风”或大风暴雨,造成芡叶破损,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快速传播,短短几天内即可全田发病 2、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子 2.1 气候 由于芡实是浅水栽种植物,叶片紧贴水面,因此与病害发生、进展最为亲密的是气温柔大风暴雨,6月中旬入梅以后气温高,病害发生早,7~8月气温高于35℃的天数多,也就是水温高于30℃的天数多,病害进展快,9月气温偏高的年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7~8月台风、大风暴雨天气多,加速病害的流行2021年苏州地区7~9月高温天数多,大风暴雨频繁,叶斑病、叶瘤病大发生 2.2 品种 据大面积调查和比较试验表明,品种间对叶斑病、叶瘤病存在明显抗性差异。

      通常以刺芡的抗病性好于苏芡,苏芡不同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由苏州市蔬菜讨论所选育的杂交优良品种姑苏芡2号、4号以及黄籽紫花苏芡,抗病性明显优于宝应刺芡,其中尤以姑苏芡2号抗病性为好 2.3 生境状况 包括茬口、水、土质20世纪80-90年月,苏州地区多利用低洼的太湖围垦地种植芡实,并以传统水生作物茭白为前茬,席草、灯草为后作,一年一茬,病害发生较少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利用粮田栽种的面积不断增多,病害发生逐年加重,且重茬田发病重于轮作田从土质来说,土层深、污泥层厚、有机质含量偏低的田块,不但发病早,而且发病重水,包括田间水量及水质水位过深(高于80 cm),造成水温低,不利芡实生长,抗逆性差;水位过浅(低于30 cm),造成水温偏高,有利病害发生进展,一般以60~70 cm为宜,水体不清,流淌性差、腐叶多,受污严峻,有利病害发生 2.4 田间管理 移栽基础、肥水管理等措施对病害发生进展也有较大影响弱苗定植、栽植密度不当(过少影响产量,过多不利生长)、偏施氮肥都会加重病害发生不同农药防病效果差异显著 3、综合防控措施 依据叶瘤病、叶斑病的发生进展特点及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子,应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对策,药剂防治应坚持“防早治小,治前保后”的策略。

      3.1 农业措施   ①选用抗病良种 经过多年多地生产实践,姑苏芡2号、姑苏芡4号杂交品种不但病害轻,且产量高、品质优,非常相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栽种 ②合理支配茬口 可与其他水生蔬菜轮作,如藕莲、水芹、菱、茭白等;也可与旱生蔬菜或粮油作物轮作换茬,以有效降低发病基数、推迟病害发生期 ③坚持适期播种 盲目提早育苗,不但秧苗生长发育差,而且易导致病害发生重合适的播种时间原则上以定植时秧苗达到圆叶3~4张、大叶直径20~25 cm、叶柄长40~50 cm、粗1.0~1.5 cm的壮苗标准即可苏州地区露地播种以4月上中旬为宜,采纳薄膜掩盖育苗的可适当提前5~10天,最早于3月底播种 ④科学施用肥料 在肥料运筹上,以常规肥与微量元素肥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速效与迟效相结合为原则;在肥料结构上,做到氮、磷、钾与微量元量合理搭配苏州地区的施肥方法是:施好基肥,667 m2施腐熟有机肥500 kg左右,施后耕翻耙平定植后10~15天,每株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0.15 kg;施后15~20天,每株追施三元复合肥0.15 kg;封行前,每株再追施三元复合肥0.3 kg和硫酸钾0.1 kg。

      此外,开花结果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液和0.1%硼酸液叶面肥,有利促进生长,减轻病害,提高结果率 ⑤合理调整水位 合理的浇灌,要做到随着芡实植株生长,田间水位由低到高逐步加深,定植初期水位掌握在10 cm左右,以后渐渐增至30~60 cm,果实采收期水位不低于35 cm ⑥准时摘除残叶 病残叶是病害再侵染的重要菌源,而且病叶浮于水面,非常有利病菌通过水流传播为此,准时摘除能有效减轻病害进展 3.2 药剂防治 依据田间药效防治数据(未发表)发觉,不同农药防病效果差异显著,药剂防治时可参考以下方法 ①选择高效药剂 防治叶瘤病可选用10%腈菌唑乳油350倍液,75%波尔锰锌可溶性粉剂3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防治叶斑病可选用10%腈菌唑乳油350倍液,65%代森锌可溶性粉剂300倍液,20%嘧菌酯悬浮剂750倍液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1 500倍液 ②把握防治策略 依据“两病”的发生规律,在药剂防治时要坚持“选准药剂,两病兼治,适时用药”的策略,依据病害实际发生状况用好2~3次药详细来说,第1次用药在定植活棵后封行前,常年一般在7月上中旬,主治叶瘤病,兼治叶斑病;第2次用药在7月下旬,主治叶斑病,兼治叶瘤病;8月上旬视田间病害发生状况用好第3次药。

      ③科学选配药种 由于叶斑病、叶瘤病经常混发,为此要按不同时期的主攻对象,科学选配农药,同时要留意药剂的交替混合使用,延缓抗性产生 ④注意用药方法 坚持适期用药,以病害发生初期准时喷药效果最好此外,鉴于芡实叶片浮生在水面,因此要做到细雾滴、匀称、针对性喷雾,用药时每桶(12.5~15.0 kg)加入卫农助剂2 mL,可提高药液在叶面的展布黏着力,提高防效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纳无人机低空喷雾,省工节本 ⑤加强螺害防治 椎实螺、扁卷螺啃食植株造成伤口,加重病害发生,因此在螺害发生重的田块,要准时用药防治 第 5 页 共 5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