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感觉器官实用教案.ppt
84页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感受器的一般感受器的一般感受器的一般(yībān)(yībān)(yībān)(yībān)生理生理生理生理 第1页/共83页第一页,共84页一一.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感受器和感觉器官(gǎnjuéqìguān)(gǎnjuéqìguān)的定义和分类的定义和分类(二)分类(二)分类(fēn lèi)(fēn lèi)1.按部位(bùwèi):内、外感受器 2.按刺激性质:物理、化学、机械感受器… (一)定义(一)定义3.按效应1)特殊感受器:视、听、嗅、味2)体表感受器:触、压、痛觉 …3)内脏感受器、本体感受器 第2页/共83页第二页,共84页二二. .感受器的一般感受器的一般(yībān)(yībān)生生理特性理特性 (一)适宜(一)适宜(shìyí)(shìyí)刺激刺激(adequate stimulus)(adequate stimulus)一种一种receptorreceptor只对一种能量形式的刺激最敏感,称之只对一种能量形式的刺激最敏感,称之为~为~ Receptor threshold Receptor threshold :: 感觉阈感觉阈 感觉时间感觉时间 面积阈值面积阈值 第3页/共83页第三页,共84页。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zuòyòng)(zuòyòng)1 1.换能作用(zuòyòng) (zuòyòng) 第4页/共83页第四页,共84页2 2.感受器电位(diàn wèi)(diàn wèi)( receptor potential receptor potential) 局部电位(diàn wèi)(diàn wèi)(大 小与刺激强度成正比)第5页/共83页第五页,共84页(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Receptor把st包含的信息转移到ap的序列之中st→receptor→传入N末梢去极化→receptorpotential→ap→中枢→引起(yǐnqǐ)感觉第6页/共83页第六页,共84页2.强度编码:通过单一神经纤维上ap频率的高低编码通过参与电信息(xìnxī)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编码1.空间编码:传入(chuán rù)冲动到达中枢的部位第7页/共83页第七页,共84页(四)适应(四)适应(shìyìng)(shìyìng)((adaptationadaptation))1.定义 :恒定的刺激持续作用于receptors,经一段时间,感觉传 入的N冲动频率(pínlǜ)↓or消失。
2.分类(fēn lèi):快适应、慢适应生理意义第8页/共83页第八页,共84页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眼的视觉眼的视觉眼的视觉眼的视觉(shìjué)(shìjué)(shìjué)(shìjué)功能功能功能功能第9页/共83页第九页,共84页一一. . 眼概述眼概述( (ɡài ài shù)shù)(一)视觉器官:包括(一)视觉器官:包括(bāokuò)(bāokuò)眼、视神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经和视觉中枢(二)眼的结构(二)眼的结构(jiégòu) (jiégòu) 1 1.眼的折光系统6 6m m内内成像于膜成像于膜后后,不清,不清必须必须折光系统折光系统调节成像于膜上调节成像于膜上 6 6m m外外成像于视网膜成像于视网膜上上不需不需折光系统调节即可清晰视物折光系统调节即可清晰视物 1 1)组成: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 2)作用 :将远近物体发出的光聚焦于视网膜 第10页/共83页第十页,共84页2 2.眼的感光(gǎn guāng)(gǎn guāng)系统 3 3.视物过程(guòchéng)(guòchéng): 1 1)组成(zǔ chénɡ)(zǔ chénɡ):视网膜上的视杆和视锥细胞2 2)作用 :将成像于视网膜上的光波转为N冲动光波光波 眼眼折光系统折光系统 眼眼感光系统感光系统 视神经视神经 视觉中枢视觉中枢 将光波转变为电变化将光波转变为电变化 将物体发出的光波成像于视网膜将物体发出的光波成像于视网膜 可见光(可见光(400-750400-750nmnm)) 第11页/共83页第十一页,共84页。
二、眼的调节二、眼的调节(tiáojié)(tiáojié)(( 6m 6m 的的物体)物体) 1 1.晶状体变凸1 1)反射(fǎnshè)(fǎnshè)过程 6m 6m 6m 6m 成成成成像像像像于于于于视视视视网网网网膜膜膜膜后后后后 视视视视物物物物模模模模糊糊糊糊 视视视视觉觉觉觉中中中中枢枢枢枢 传传传传出出出出神神神神经经经经(chuánchū-shénjīng) (chuánchū-shénjīng) (chuánchū-shénjīng) (chuánchū-shénjīng) 睫睫睫睫状状状状肌肌肌肌收收收收缩缩缩缩 睫睫睫睫状状状状带带带带松松松松弛弛弛弛 晶晶晶晶状状状状体体体体由由由由于于于于自自自自身身身身弹弹弹弹性性性性曲曲曲曲度度度度↑ ↑ ↑ ↑ 折折折折光光光光力力力力增增增增强强强强 使成像于视网膜上使成像于视网膜上使成像于视网膜上使成像于视网膜上 看清物体看清物体看清物体看清物体 第12页/共83页第十二页,共84页。
睫状肌松弛(sōnɡ chí)睫状肌收缩(shōu suō)第13页/共83页第十三页,共84页视近物时,晶状体前凸比后凸明显视近物时,晶状体前凸比后凸明显(míngxiǎn)(míngxiǎn)第14页/共83页第十四页,共84页2)近点:眼能看到的最近距离衡量晶状体变凸能力:越近晶状体愈凸,但有一定限度年龄(niánlíng)晶状体弹性近点变远如:8岁(8.6cm),20岁(10.4cm),60岁(83.3cm)第15页/共83页第十五页,共84页第16页/共83页第十六页,共84页2 2.瞳孔(tóngkǒng)(tóngkǒng)的调节 1 1)瞳孔(tóngkǒng)(tóngkǒng)近反射:近看→→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tóngkǒng)(tóngkǒng)缩小 2 2)瞳孔(tóngkǒng)(tóngkǒng)对光反射:弱光 → →瞳孔(tóngkǒng)(tóngkǒng)散大,强光→→瞳孔(tóngkǒng)(tóngkǒng)缩小反射过程:光传入N中脑传出N双侧瞳孔缩小 特点:双侧性,简单灵敏 意义:视觉清晰;保护视网膜。
判断CNS病变第17页/共83页第十七页,共84页3.双眼球会聚:近看→两眼球同时内转及视轴在物体(wùtǐ)处交叉使物体(wùtǐ)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原因:眼内直肌反射性收缩第18页/共83页第十八页,共84页正常正常近近视网膜视网膜后后眼调节眼调节上上远远视网膜视网膜上上看清看清 病因病因近物成像于近物成像于远物成像于远物成像于矫正矫正 近视近视眼轴过长眼轴过长( (折折 ) )上上看清看清前前不清不清折折 凹凹远视远视眼轴过短眼轴过短( (折折 ) )更后更后不清不清后后不清不清折折凸凸散光散光眼非正球形眼非正球形视网膜上成像不清晰视网膜上成像不清晰柱柱(三)折光(三)折光(zhéguāng)(zhéguāng)系统异常系统异常第19页/共83页第十九页,共84页( (无长突细胞无长突细胞) (水平细胞水平细胞)色素上皮层色素上皮层 感光细胞层感光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双极细胞层 轴突形成视神经轴突形成视神经 视中枢视中枢 为非神经元细胞为非神经元细胞 分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分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三三. . 眼的感光眼的感光(gǎn (gǎn guāng)guāng)功能功能 1 1.视网膜分层(一)视网膜的结构(一)视网膜的结构(jiégòu)(jiégòu)第20页/共83页第二十页,共84页。
第21页/共83页第二十一页,共84页视网膜各部分的结构不完全相同黄斑:眼球后极,D=1.5cm的黄色色素区中央凹:黄斑中心,只有密集的视锥细胞特点:每一个视锥细胞——一个双极细胞——一个神经节细胞,形成从视锥—大脑的“单线联系”功能:白昼or亮光(liàngguāng)下,眼正对被视物,成像于中央凹,清晰并有色觉视乳头(盲点)第22页/共83页第二十二页,共84页2 2.感光细胞(xìbāo)(xìbāo)的结构:分外(fèn wài)段(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 )内段核部终足(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gǎn guāng)(gǎn guāng)换能系统换能系统 视杆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锥细胞会聚现象会聚现象多多少少感光色素感光色素1 1种种( (视紫红质)视紫红质)3 3种种分布分布中间和周边均少,中间和周边均少,中央凹最多中央凹最多突触联系突触联系树状树状一对一一对一功能功能暗光觉暗光觉, ,定位定位昼光觉,色觉昼光觉,色觉第23页/共83页第二十三页,共84页(四)视锥细胞的色觉(四)视锥细胞的色觉(sèjué)(sèjué)功能功能 2 2.三原色学说 : 3 3种感光(gǎn guāng)(gǎn guāng)色素(红、绿、兰)1 1.色觉(sèjué)(sèjué):可见光光波差5nm5nm不同色觉(sèjué)(sèjué)(150150种)第24页/共83页第二十四页,共84页。
1801年英ThomasYoung提出色觉学说红、绿、蓝是三原色,其它颜色可以从混合(hùnhé)不同比例的单色光得到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光最敏感的感光色素,当一定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视锥细胞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传至CNS,产生了某种颜色的感觉第25页/共83页第二十五页,共84页第26页/共83页第二十六页,共84页3 3.色盲和色弱色盲:缺乏某种视锥细胞(感光色素) 遗传缺陷色弱:某种视锥细胞的敏感性↓↓(刺激(cìjī)(cìjī)阈值?) 思考:含红色素的视锥细胞能否(nénɡ fǒu)感受蓝色光?含红色素的视锥细胞对红、蓝色光感受阈值(yù zhí)有无差异?第27页/共83页第二十七页,共84页色盲色弱(sè ruò)检测图第28页/共83页第二十八页,共84页三原色学说不能解释(jiěshì)的现象——错觉第29页/共83页第二十九页,共84页四.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一)暗适应和明适应1.暗适应:人由亮处→暗处,开始(kāishǐ)时看不清,但几分钟后光敏感性↑,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视紫红质再合成)2.明适应:由暗处→亮处,1min左右才恢复视觉第30页/共83页第三十页,共84页。
哪类细胞(xìbāo)对光敏感?第31页/共83页第三十一页,共84页第32页/共83页第三十二页,共84页(二)视力(二)视力(shìlì)(shìlì)(视敏度)(视敏度) 1 1.用于检测眼对物体细微(xìwēi)(xìwēi)结构的分辨能力 2 2.定义:人眼辨别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dàxiǎo)(dàxiǎo)约一 视锥细胞平均直径(5um5um)3 3..规定规定:: 5m处视力表上处视力表上1.0行的行的E字物象约字物象约5um 视视 角角1 度度正常视力正常视力第33页/共83页第三十三页,共84页(三)视野单眼(dānyǎn)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表示方法:视野与视轴夹角影响因素:目标物的颜色白黄兰红绿第34页/共83页第三十四页,共84页(四)双眼视觉(shìjué)和立体视觉(shìjué)1 1 双眼视觉:两眼观看同一物体所产生的感觉。
双眼视觉:两眼观看同一物体所产生的感觉 特点:特点: 物体成像于两侧物体成像于两侧(liǎnɡ cè)(liǎnɡ cè)视网膜视网膜 “ “对称点对称点””上,上,经视觉中经视觉中枢处理后产生一个整体的感觉;枢处理后产生一个整体的感觉; 比单眼视野大得多,且部分重叠,可弥补单眼视比单眼视野大得多,且部分重叠,可弥补单眼视野的盲点,形成立体感野的盲点,形成立体感 2 2 立体视觉:可感受物体的厚度以及空间深度立体视觉:可感受物体的厚度以及空间深度(shēndù)(shēndù)或距离第35页/共83页第三十五页,共84页立体(lìtǐǐ)视觉检查图立体盲 无法判断外部(wàibù)空间的景深和距离发病率2.6%第36页/共83页第三十六页,共84页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耳的听觉耳的听觉耳的听觉耳的听觉(tīngjué)(tīngjué)(tīngjué)(tīngjué)功能功能功能功能第37页/共83页第三十七页,共84页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声音receptors(耳)的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声波)听阈:对于某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
最大可听阈:强度在听阈以上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引起听觉的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的疼痛(téngtòng)感觉第38页/共83页第三十八页,共84页听阈(tīngyù)第39页/共83页第三十九页,共84页注意:听阈和最大可听阈的大小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听域:不同(bùtónɡ)频率的听阈与其最大可听阈所包含的面积第40页/共83页第四十页,共84页听觉听觉(tīngjué)(tīngjué)产生:产生:声波声波(shēn(shēnɡ bō) bō) 外耳、中耳外耳、中耳 内耳耳蜗毛细胞内耳耳蜗毛细胞 听神经听神经 听觉中枢听觉中枢 1000 - 30001000 - 3000Hz Hz 最敏感最敏感 传音传音 感音感音 产生听觉产生听觉 第41页/共83页第四十一页,共84页第42页/共83页第四十二页,共84页二二. . 外耳和中耳外耳和中耳(zhōng ěr)(zhōng ěr)的传音功能的传音功能(二)中耳(二)中耳(zhōng (zhōng ěr)ěr):扩音:扩音 (一)外耳(一)外耳(wài ěr)(wài ěr):集音:集音 1 1.组成:鼓膜、听小骨(锤-砧-镫骨) 、卵圆窗膜、咽鼓管 2 2.中耳增压效应:中耳增压值为17 1.3=22倍听骨链:长臂听骨链:长臂 短臂短臂=1.3 =1.3 1 1 鼓膜鼓膜 锤锤 砧砧 镫骨镫骨 卵圆窗膜卵圆窗膜 面积之比面积之比=17 =17 1 1 第43页/共83页第四十三页,共84页。
(三)声音传入内耳(三)声音传入内耳(nèi ěr)(nèi ěr)的途径的途径 气传导:声波气传导:声波→→外耳道外耳道→→鼓膜鼓膜→→听骨链听骨链→→卵圆窗膜卵圆窗膜 → →耳蜗耳蜗 骨传导:声波骨传导:声波→→颅骨振动颅骨振动→→耳蜗内淋巴的振动耳蜗内淋巴的振动3 3.咽鼓管 连接鼓室(gǔshì)与咽部的通道功能:调节鼓膜两侧压力相等第44页/共83页第四十四页,共84页P P 1 41 4第45页/共83页第四十五页,共84页三三. . 内耳内耳(nèi ěr)(nèi ěr)(耳蜗)的(耳蜗)的感音功能感音功能(一)耳蜗(一)耳蜗(ěr wō)(ěr wō)的结的结构构第46页/共83页第四十六页,共84页第47页/共83页第四十七页,共84页(二)基底膜振动(二)基底膜振动(zhèndòng)(zhèndòng)和和行波学说行波学说1 1.听觉(tīngjué)(tīngjué)感受器柯蒂器(Corti organ)上的毛细胞2 2.基底膜的振动:声声声声音音音音外外外外、、、、中中中中耳耳耳耳卵卵卵卵圆圆圆圆窗窗窗窗膜膜膜膜前前前前庭庭庭庭阶阶阶阶外外外外淋淋淋淋巴巴巴巴蜗蜗蜗蜗管管管管内内内内淋淋淋淋巴巴巴巴基基基基底底底底膜膜膜膜振振振振动动动动CortiCortiCortiCorti器器器器官官官官与与与与覆覆覆覆膜相对位移膜相对位移膜相对位移膜相对位移→→→→毛细胞弯曲毛细胞弯曲毛细胞弯曲毛细胞弯曲 产生感受器电位,传向中枢,引起听觉产生感受器电位,传向中枢,引起听觉第48页/共83页第四十八页,共84页。
第49页/共83页第四十九页,共84页3 3.行波学说(xué shuō)(xué shuō)1 1)声音(shēngyīn)(shēngyīn)传导从耳蜗底 蜗顶 2 2)声音频率不同(bù tónɡ)(bù tónɡ),传播远近不同(bù tónɡ) (bù tónɡ) 频率低:传播远,最大振幅部位靠近蜗顶(蜗顶感受低音调)频率高:传播近,最大振幅部位靠近蜗底(蜗底感受高音调)3)该区域的毛细胞和听N就会受到最大刺激,传到听觉中枢的不同部位,引起不同音调的感觉第50页/共83页第五十页,共84页第51页/共83页第五十一页,共84页 蜗底蜗底感受感受(gǎn(gǎnshòushòu) )高高频频 蜗顶蜗顶感受感受(gǎn(gǎnshòushòu) )低低频频第52页/共83页第五十二页,共84页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fēnxī) 对音强的辨别: 基底膜振幅(振幅↑→毛细胞兴奋数目/程度↑) 对音调的辨别: 基底膜振动部位第53页/共83页第五十三页,共84页(三)耳蜗(三)耳蜗(ěr wō)(ěr wō)生物电现象生物电现象 1 1.receptorsreceptors电位(diàn (diàn wèi)wèi):K+K+内流 2 2.耳蜗微音器电位(diàn wèi)(diàn wèi):多个毛细胞感受器电位(diàn wèi)(diàn wèi)的复合表现 第54页/共83页第五十四页,共84页。
图 由短声刺激引起的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CM:微音器电位 AP:耳蜗(ěr wō)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包括N1、N2、N3) A与B对比表明,声音位相改变时,微音器电位位相倒转,但神经动作电位位相没有变化 C:在白噪音作用下,AP消失,CM仍存在第55页/共83页第五十五页,共84页四四 听听N N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每一条听每一条听N N都有其最佳的反应频率都有其最佳的反应频率(pínlǜ)(pínlǜ)该该N N在基底膜上的位置恰是该频率在基底膜上的位置恰是该频率(pínlǜ)(pínlǜ)的声音引起的声音引起的最大的最大振幅所在的位置(结构特点)振幅所在的位置(结构特点)第56页/共83页第五十六页,共84页五听觉(tīngjué)障碍1传导性聋:耵聍鼓膜破裂听骨运动障碍中耳炎2感音性聋:Corti器官、耳蜗N损伤3中枢性聋:N通路上的病变第57页/共83页第五十七页,共84页第 四 节 内 耳 的 平 衡 感 觉( g ǎ n j u é ) 功 能 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前庭器官(qìguān)(qìguān)(qìguān)(qìguān)的位置觉的位置觉的位置觉的位置觉第58页/共83页第五十八页,共84页。
一一. . 前庭前庭(qiántíng)(qiántíng)器官器官组成及功能组成及功能(一)组成(一)组成(zǔ chén(zǔ chénɡ) ):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规管第59页/共83页第五十九页,共84页(二)功能(二)功能(gōngnéng) (gōngnéng) 1 1.椭圆囊、球囊:感受头部位置及直线变速运动 例如(lìrú) (lìrú) 头部做前、后、俯仰和左右侧倾2 2.半规管:感受变速旋转运动 例如(lìrú) (lìrú) 头部在一个平面内转动第60页/共83页第六十页,共84页壶腹壶腹壶腹壶腹壶腹嵴壶腹嵴壶腹嵴壶腹嵴毛细胞毛细胞毛细胞毛细胞 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ApAp 静毛静毛 动毛动毛 弯曲弯曲二二. . 前庭前庭(qiántíng)(qiántíng)器官感受器器官感受器 (一)感受器:均为毛细胞,分动纤毛(一)感受器:均为毛细胞,分动纤毛(xiānmáo)(xiānmáo)和静纤毛和静纤毛(xiānmáo) (xiānmáo) (二)感受器电位(二)感受器电位(diàn (diàn wèi)wèi)1 1.椭圆囊、球囊 :囊斑毛细胞2 2.半规管:包括前、后和水平三个半规管第61页/共83页第六十一页,共84页。
三三. . 前庭反应前庭反应(fǎnyìng)(fǎnyìng)和眼震颤和眼震颤 (一)前庭(一)前庭(qiántíng)(qiántíng)反应反应 1 1.姿势反射:来自前庭器官的传入冲动(chōngdòng) (chōngdòng) ,在引起运动觉和位置觉的同时,还可引起各种姿势反射(对抗惯性)2 2.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前庭器官受到过长or过强刺激,或刺激未过量而前庭功能过敏→恶心、呕吐、眩晕等现象第62页/共83页第六十二页,共84页(二)眼震颤1.定义:当躯体旋转时,由于半规管受刺激,眼球发生(fāshēng)不随意颤动的现象(15-45s)2.原因:半规管受刺激反射性引起眼外、内肌运动眼球反复移动第63页/共83页第六十三页,共84页眼震颤(zhènchàn)第64页/共83页第六十四页,共84页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嗅、味觉嗅、味觉嗅、味觉嗅、味觉(wèijué)(wèijué)(wèijué)(wèijué)和皮肤和皮肤和皮肤和皮肤感受器感受器感受器感受器第65页/共83页第六十五页,共84页。
一一. .嗅觉嗅觉1 1 感受过程:感受过程:急促吸气急促吸气→→部分空气达到鼻腔后部部分空气达到鼻腔后部→→气体气体(qìtǐ)(qìtǐ)分子溶于分子溶于粘液粘液→→嗅细胞嗅细胞→receptor potential →ap →→receptor potential →ap →嗅球嗅球→→高高级中枢,引起嗅觉级中枢,引起嗅觉第66页/共83页第六十六页,共84页2 特点: 灵敏度很高 不同动物(dòngwù)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较大 快适应第67页/共83页第六十七页,共84页二味觉1感受机理:味细胞可对一种以上的味质起反应(fǎnyìng),但振幅不同不同味觉的引起可能是味细胞对四种味道发放频率的模式差异引起的第68页/共83页第六十八页,共84页嗅觉(xiùjué)第69页/共83页第六十九页,共84页2 特点(tèdiǎn) 灵敏度很高,但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随年龄↑ 敏感度↓ 快适应第70页/共83页第七十页,共84页三三. .皮肤感觉皮肤感觉(gǎnjué)(gǎnjué)感受器的功能感受器的功能 (一)触觉(一)触觉(chùjué)(chùjué)、压觉、压觉ReceptorsReceptors结构:裸露的结构:裸露的N N末梢,末梢, N N末梢末梢+ +附属结构附属结构在皮肤上分布的密度:指尖在皮肤上分布的密度:指尖 口口 鼻〉腹鼻〉腹 胸〉手腕胸〉手腕 足足两点阈:两个刺激点的最小距离(灵敏度)两点阈:两个刺激点的最小距离(灵敏度)触觉触觉(chùjué)(chùjué)阈阈第71页/共83页第七十一页,共84页。
感受机理:机械刺激 → N末梢(mòshāo)变形 → Na+内流 → receptor Potential → 达阈电位 → ap →大脑皮层 → 引起触、压觉第72页/共83页第七十二页,共84页(二)温度感觉(gǎnjué)实际感受的是皮肤上热量丧失or获得的速率Receptors:温、冷影响因素:●皮肤温度的变化速率● 感受面积(miàn jī)↑阈值↓第73页/共83页第七十三页,共84页P1 1(三)痛觉 对有害刺激的敏感性,不产生适应,无适宜(shìyí)刺激 Receptor:游离的N末梢内源性致痛物质 K+ H+ 5-HT P物质等 作用:刺激痛觉(tòngjié)receptors、阈值↓第74页/共83页第七十四页,共84页End第75页/共83页第七十五页,共84页P P3 3第76页/共83页第七十六页,共84页P P4 4第77页/共83页第七十七页,共84页P P6 6第78页/共83页第七十八页,共84页P P7 7第79页/共83页第七十九页,共84页P P8 8第80页/共83页第八十页,共84页。
P P9 9第81页/共83页第八十一页,共84页P P1 51 5第82页/共83页第八十二页,共84页谢谢(xiè xie)大家观赏!第83页/共83页第八十三页,共84页内容(nèiróng)总结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一种receptor只对一种能量形式的刺激最敏感,称之1)瞳孔近反射:近看→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1.色觉:可见光光波差5nm不同色觉(150种)四)双眼视觉和立体(lìtǐ)视觉频率低:传播远,最大振幅部位靠近蜗顶(蜗顶感受低音调)频率高:传播近,最大振幅部位靠近蜗底(蜗底感受高音调)基底膜振幅(振幅↑→毛细胞兴奋数目/程度↑)2.半规管:包括前、后和水平三个半规管第八十四页,共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