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初二下册生物、地理、历史复习提纲.doc
12页初二下册生物、地理、历史复习提纲★生物 一、植物的生殖 1.无性生殖的意义: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选材 ⑴扦插: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插穗),或插入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⑵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⑶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移栽成活既能在短期内获得大批同种植物,又能防治植物病毒侵害 3.会判断有性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生殖,也称繁殖,生物孳生后代的现象,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生殖方式可分为两类,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2.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3.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 4.不完全变态:受精卵→若虫→成虫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若虫经5次蜕皮,不经过蛹期,发育成有翅能飞的成虫 5.防治害虫的最佳时间:幼虫时期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的概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只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一类动物 2.行为表现: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成蛙 3.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种类: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胚盘内含有细胞核;卵黄外的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2.鸟的生殖过程的行为表现: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五、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基因: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
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性状: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行为)等 3.显性形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交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4.隐性形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交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5.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西红柿的红果与黄果,兔的白毛与黑毛,鸡的玫瑰冠与单冠,人的直发与卷发,A型血与B型血 6.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7.性别决定: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8.变异的特点: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但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因,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六、生物的进化 1.生命的起源: 无机小分子物质 生成 场所:原始大气 有机小分子物质 形成 场所:原始海洋 有机大分子物质 组成 场所:原始海洋 多分子物质 演变 场所:原始海洋 特点:原始界膜和原始的物质交换 原始生命 2.米勒试验:一种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实验详见《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P48) 3.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过度繁殖(现象)→生存斗争(过程)→遗传和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进化的证据:化石 5.进化的原因: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6.自然选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一过程,叫自然选择 七、健康生活 1.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接触传染病 2.传染病特点: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4.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5.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6.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7.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8.免疫: 9.人体免疫的三大防线: 一、皮肤和粘膜 阻挡、杀菌,清扫 人的免疫 二、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溶解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人的三道防线) 吞噬细 吞噬 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产生抗体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 10.免疫的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治疾病的产生;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11.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算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1.安全用药 ⑴安全用药: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⑵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⑶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借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 ⑷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2.急救措施 ⑴拨打120或999急救注意要通报姓名、急救地点、联系方式、病人目前的病情机应急措施 ⑵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包扎止血等详见《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P82-86) ★地理: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开发和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