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清华大学学生的完美学习建议.doc
44页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位清华大学学生的完美学习建议 位清华大学学生的完美学习建议 Ⅰ【首先树立一些观念】 : 1.【高考比的不是脑子,而是手;手熟一切okay,不熟什么也别谈】 2.【所谓“状元”智商皆极其平庸,他们靠“自信”取胜】 3.【有天才,不过天才从来不做题,他们做的是把基本的东西弄熟练】 ,真正解起题来当然得心应手 4.学习这件事,无论走哪条路,目的地总是一样的那就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端正思想】 (世界观和人生观) 5.学习需要每天坚持,不可一蹴而就坚持到底就可以独占一切 6.it’snevertoolatetolearn.Ⅱ【各科学习方法】 :【语文】 :语基:《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语文能力素质训练》(机械工业出版社)拿下,反复记忆阅读:社科文阅读就用《十年高考》,分析题型,记忆熟练文言文直接阅读《史记》《汉书》,做笔记,分实词、虚词、句法、翻译诗歌、语言运用:《十年高考》,总结 语文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建议你看王大绩老师的讲座(网上有,自己搜);文言文阅读书上的实词量其实够了,或者你看古文观止也可以【语文古文怎么背得牢。
没有捷径,多次重复】 作文每天练笔10分钟,200字,坚持一年,下笔如有神 作文最易提高,建议你购买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仿照上面的形式,先背诵(只记大概),再摹写,按文化散文、生活散文、正反式议论文、并列式议论文四块进行注意小说、诗歌、戏剧等问题不要看更不要写,否则得不偿失 语文作文的提高是很容易的,最有效的办法是【熟悉模式,模仿满分作文】 只要你肯下工夫.把《梦回唐朝》《登山人的心灵选择》《选择永恒》这几篇高考满分背下来,让它们融入你的血液,然后每天写日记,100字5分钟,写到100回,下笔如有神.”总结起来只有一条:【适应考试、迎合阅卷老师】 语基手册】 ,看语音的附录一至七,汉字的附录一至四,标点的全部,词语的附录一二,病句的全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的全部 新概念也可以,至于阅读一定要完全理解,完形则必须依赖语感 知识系统图解表解新编,这种书弄熟也可以,但是必须发挥主动性,不能盲目接受 【语文文言虚词】 不但要记意思,还要记例句实词可通过史记选读之类的教材迅速积累,也可直接记忆大纲要求的100多个实词。
翻译运用下列原则,字字落实、单音节词转换为双音节词、看出句式和通假字数学】 : 其实掌握了课本,一般的数学题就都可以做了但是我们往往对“掌握”这个词理解不够,【所谓“掌握”是指这些知识技巧你都烂熟于心没有任何抵触与疑问,你脑中会浮现它们清晰的图像】 课本基础而简单,但最基础的才是最重要的,最简单的才是最有力量的】 做题时首先要确信自己没有概念性问题,其次才是技术性问题而这两方面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要学会见微知著】 几条建议:【对照考纲,把要求的知识内容自己照课本反复推导4次;再演算例题,注意每题都要总结】 然后再做高考试题(那些乱七八糟的书不要买,都是垃圾),也要反复练1习,说白了高考考的是熟练在这个意义上,高考数学几乎是文科了数学《十年高考》,要精做,做五遍】 : 第一遍:先做专题,再做真题,全面排查知识漏洞,不会的就看答案,不要强做,那是自欺欺人; 第二遍,细细品味做法,一题多解,这步最关键; 第三遍,浏览全书,回忆,熟练到立即反应解法(1秒之内); 第四遍,以此书为主干,发散思维,即,这题的本质是什么,考了什么知识或思想;再对照章前的考试要求,回忆这些知识都能怎么命题; 第五遍,随意练,随便做题,这时题目已无难易之分;自己出题,试想你已经是命题人你还怕什么。
我计算了一下时间,【从十年高考中选不同类题200多道,第一遍40小时,第二遍10小时,第三遍5小时,第四遍2小时】 ,所以没有时间是为自己懒惰找理由英语】 : 1.单项选择购买任何一种此类的专题,然后用半天时间把答案全部抄上,注意不要做否则你除了失败感和错误的经验之外,什么也得不到然后你就反复地看这些题,直到它们都很顺眼 2.完型与阅读:【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大量阅读】 【阅读过程中及时勾出长句】 (是指你第一遍没读懂的句子)、生词,记在本上,反复记忆 3.【英语能力与素养用英语替代汉语思考,即使速度慢也要坚持】 ;每天用英语写作150词,用上你今天学得的生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找技巧”“找捷径”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必须大量阅读,试想一个英语国家的小学生来参加我们的高考都会答140以上,这得益于他(她)惊人的泛读量在剩下的70多天里,你要做到: 1)熟悉听感每天听30分钟原版磁带、cd或观看cctv9,听不懂没关系,只要一种sense,听多了就建立了语言习惯 2)熟悉语法这是针对单项选择的,做法是找一本习题集,把题目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建议一天500题,如果看到题你还犹豫,表明你此题根本不会),然后反复背诵记忆,高考之前至少诵过50遍 3)熟悉惯用法rightinusage熟悉搭配rightincollocation这是针对完形填空的,我发现完形填空考的基本全是usage和incollocation,由于备选项必然是我们学过的单词,你可以采用taste的做法。
即,每天拿出20分钟,查10个高频词(如incidentaccidentevent等等)把词典提供的例句读熟 4)加大阅读量每天至少输入10000词,这是最低之限度每天阅读《chinadaily》,先略读,再查出生词,再读两遍我计算过,10000词大约是4版文章 5)熟悉交流方式这是针对写作的,即用词准确usetherightword;造句地道idiomaticexpression;做法是每天说英语,起初你会发现很多表达是你不会的,或是根据汉语的习惯生造出来的这就需要你积累搭配、句型,直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 英语单选填了答案上去后,解释可稍微一看,不必强记;重在语感所以我强调,那本英语单选的书要看很多遍,注意语感是建立在大量信息输入之上的 完型,语感以及主题意识至关重要其次是积累常见动词的区别(其实就很少几个,不过你整天上网肯定积累不完)语感的建立依靠短时间大量阅读是可以达成的,建议熟读课文,不必背诵完成后做10-20篇完形,记住:语感是建立在自信和平静的基础上的英语作文每天练一篇,20分钟完成动笔之前先记两个好词、好短语、好句子,这样事半功倍】 。
2q:数学做第二遍的时候怎样细细品味做法,是分析这题考的是什么这种本质还是熟悉这题的解题技术如何做到一题多解呢我做题最多只能想出1种方法)第五遍时自己出题,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自己出题呢现在的我还不行)物理做熟,用不用数学的那种5遍做题法化学和生物不用做太多题吧我在读高二、谢谢a:【细细品味做法,是指分析这题考的知识本质以及熟悉这题的解题技术】 ,两者不可偏废;【一题多解,可以看资料,也可问老师同学,选择其中最简单自然的两三种解法】 ;如果你把考试大纲上的知识及其关系、推导能背出来了,我随意讲一道高考题你不用动笔就想出办法了,那你就可以自己出题了; 物理做熟,每章其实20道就可以完全覆盖所有解题技术,反复研究也是必要的;化学是要熟悉高考真题,生物则要求熟悉课本 【不是狂做,而是精做要边做边总结,边思考,边延伸,边推广】 前两遍旨在熟悉知识与方法,事实上在这个时候进行发散思维是低效率的因为此时你并不熟悉基本的内容,所以第三遍是最佳选择】 这样,“【做透一道题,胜读一本书】 ”天才的一个特征是,时刻都能保持高度理性】 ,而“狂做”就丧失了这种精神。
十年高考确实需要认真对待,可以做在同一个本子上,书写要认真,步骤要条理,态度要严谨,否则没有效果 10年高考做了5遍后,就可以直接做卷子了在此过程中仍要注意总结 题海除了能淹死人之外,没有别的功能你在起步阶段必须把课本先搞的十分熟练,再看题典方能奏效 怎样做才能效率更高你【不要靠直觉判断会与不会,如果你能直接把步骤想得很清楚,这才叫会了】 ;否则,动笔做一做 如何才是把1个题目弄通了你【不但要把题目做出来,并且还能回答“这个题目为什么这样做 才可以 【解题时找不到突破口,最有可能的是数学的压轴题,因为这样的题目是创新型的】 除了此题数学物理不应有“找不到突破口”的现象,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些题都考基础,不考能力】 【加快解题速度源于对知识的高度熟悉及正确的经验,建议你迅速开始演算基础题(同类只练一道多次)】 每次怕多选错一个而不敢选多了,说明基础极为不扎实,应巩固基础;并且要树立自信高考套题】 : 只做不总结就是做一万套也没用,精做的话(其实里面还有查缺补漏的成分)8套也就够了。
语文能力没法靠做题提高,但高考不考能力,只考应试技术语文题需总结的问题很多,10套尚嫌不够数学理综如果你基础很好,一套也不用做,反之做一万套也没用初级阶段可不必限时,待熟练后在定时练习Ⅸ【关于总结】 : 【同类的题只做一道,可是必须总结,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同类的概念】 是这个题考察的知识点相同、数学思想相同、数学方法相同然后你可按此原则自己编题 应该挑自己不会的及不熟练的题反复做所谓【总结】 ,就是向自己提出一下(及类似的问题)我是怎么做出来的这题考了什么东西是怎么考的以及还能怎么考整张卷子考了什么没考什么考的我都会了么不会我该怎么办如此等等,可以直接写在试卷上 语言的东西没有总结的必要,只能培养一种感觉现在你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逐篇翻译,有大体概念就行,不用太细做练习没用,看答案更没用,多阅读才是王道 3数学满分得主:我的备考“简单计划” 若拙———似乎许多聪明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一个特质缪慧凌也不例外 乍一看,这位去年高考文科数学满分得主的复习策略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所以她戏称自己的复习计划是“简单计划”,很多同学轻而易举就能做到。
但仔细“反刍”,却能发现:她对试题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她的“备考”计划,也多围绕题目训练展开简单计划”:紧跟老师步伐 这是很多文科生的“通病”:在高一的时候,缪慧凌的数学并不突出,甚至一度成为拉学习成绩后腿的科目,所以从高一下学期起,她就对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数学上取得突破 这个突破的策略,说来简单就是尽量紧跟老师的步伐走每天,缪慧凌都按部就班,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复习)任务 ———把复习课当“新课”这么做,是促使你在上复习课的时候也能够像上新课一样积极思考,并且大胆地把想法和思路说出来尤其是针对自己薄弱的学科,更应如此说错了不要紧,如果说对了,得到老师的肯定,反而能够增强信心 ———从“例题”中淘金我给自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但并不记录知识点、考点,而是记录例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