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科质量控制卫生行业标准课件.ppt
49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11/14,,*,,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11/14,,*,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11/14,,*,,,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11/14,,*,麻醉科质量控制卫生行业标准,麻醉科质量控制卫生行业标准麻醉科质量控制卫生行业标准质控标准产生背景,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标准-平安性降低,卫生部医疗效劳标准委员会提出标准,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规定了麻醉科质量控制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具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的麻醉科开展工作时进展质量控制与改进,2021/11/142,麻醉科质量控制卫生行业标准麻醉科质量控制卫生行业标准麻醉科质,质控标准产生背景,,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标准-平安性降低,卫生部医疗效劳标准委员会提出标准,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规定了麻醉科质量控制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具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的麻醉科开展工作时进展质量控制与改进,2021/11/14,2,质控标准产生背景2021/11/142,麻醉科质控的术语和定义,,责任麻醉医师,麻醉科护士,手术室外麻醉,离院前恢复室,麻醉前准备室,ASA,分级,,2021/11/14,3,麻醉科质控的术语和定义2021/11/143,麻醉科质控的术语和定义,,责任麻醉医师 是指能单独和指导受训麻醉医师、麻醉专业研究生、在麻醉科实习的医学生实施和管理麻醉,并有权在各种麻醉医疗文件签字,对承受麻醉病人的平安、有效及相关医疗行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医师。
麻醉科护士 包括麻醉科恢复室护士、麻醉科门诊护士、麻醉科疼痛治疗护士、麻醉科疼痛病房护士、麻醉科辅助护士麻醉科护士在麻醉医生管理和指导下,从事麻醉相关的设备、药品、耗材、文档等管理,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麻醉科门诊护理工作,疼痛门诊和疼痛病房护理工作麻醉科护士不得从事麻醉相关操作2021/11/14,4,麻醉科质控的术语和定义2021/11/144,麻醉科质控的术语和定义,手术室外麻醉 麻醉医生在手术室外的场所对承受诊断、治疗操作的患者实施麻醉,离院前恢复室 非住院手术病人术后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进入另一场所(离院前恢复室)做进一步恢复,和离院前准备,麻醉前准备室 病人准备室可进展相关准备〔如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和相关操作,ASA分级 麻醉前根据病人全身安康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对承受手术的风险进展分类评级,2021/11/14,5,麻醉科质控的术语和定义手术室外麻醉 麻醉医生在手术室外的场所,麻醉科质量控制,,学科设置,麻醉科质量控制管理机构,实施麻醉及其相关工作场所,人员要求,设备要求,麻醉耗材要求,麻醉药品管理,,麻醉科制度与标准,流程管理,重点环节控制,麻醉前质量控制,麻醉过程中质量控制,麻醉后质量控制,麻醉科突发意外应急预案,疼痛诊疗工作,2021/11/14,6,麻醉科质量控制 学科设置 麻醉科制度与标准 2021/11/,学科设置,,开展麻醉学相关临床工作的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须设立麻醉科。
其它医疗机构的临床麻醉及其相关工作应由责任麻醉医师承担麻醉科做为独立的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承担临床麻醉、疼痛诊疗、麻醉重症监测治疗和体外循环工作,参与院内急救复苏等医疗任务,2021/11/14,7,学科设置 开展麻醉学相关临床工作的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麻醉科质量控制管理机构,,麻醉科须设立质量控制小组,麻醉科质控小组负责人应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担任,麻醉科质控小组应有相应的工作章程,麻醉科质控小组须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有开展工作记录,麻醉科质控小组应对涉及麻醉质量的相关结果指标建立年度统计档案,并对各项结果指标不断改进和提高,2021/11/14,8,麻醉科质量控制管理机构 麻醉科须设立质量控制小组2021/1,实施麻醉及其相关工作场所,,手术室内麻醉包括住院手术室和门诊手术室综合医院手术台数与手术科室床位数比例为1:25-30,教学医院和以外科为主的医院为1:20-25〔来源: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 建立部2007年发布〕,,2 手术室外麻醉 包括内镜麻醉、产房、无痛人工流产、导管室、CT/MRI检查室、口腔科门诊等,2021/11/14,9,实施麻醉及其相关工作场所 手术室内麻醉包括住院手术室和门诊手,实施麻醉及其相关工作场所,麻醉科门诊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麻醉前检查和准备,麻醉前会诊或咨询,出院病人麻醉后随访,麻醉相关并发症诊断和治疗,,4 麻醉恢复室 手术室内须设置PACU,承担病人麻醉后的恢复和监护管理工作。
PACU应设置在紧邻手术室区域,并靠近手术转运通道出口麻醉苏醒床与手术床比例不低于1:2-3〔米勒麻醉学定为:每手术间配比1.5张恢复床位〕,2021/11/14,10,实施麻醉及其相关工作场所麻醉科门诊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麻醉,实施麻醉及其相关工作场所,5,,离院前恢复室,在开展非住院手术的医疗机构,宜设置离院前恢复室,为病人离院做准备,6,,麻醉前准备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在手术室内设置麻醉前准备室,7,,须在手术室内设立专用的,药品储存间、耗材储存间、专用设备储存间,以及办公室、值班休息室、教学或会议室,8,,三级医院有条件的应建立,疼痛门诊和疼痛病房,2021/11/14,11,实施麻醉及其相关工作场所5 离院前恢复室 在开展非住院手,人员要求,,人员配比,,麻醉科医生及相关人员的数量需与麻醉科开展业务范畴、手术台数、手术医生数量、年手术总量和手术台周转情况相适应,人员资质,,岗位职责,,人员培训,个人工作强度,,2021/11/14,12,人员要求 人员配比 麻醉科医生及相关人员的数量需与麻醉科开展,人员配比,1 手术室内麻醉,手术室内麻醉医生配备应同时满足如下2个条件,①一个责任麻醉医生最多同时兼管2台麻醉〔每台均有一名下级医生〕;②连续麻醉时间6小时所需麻醉医师最少1名。
在上述2个前提下,可根据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选择下述方法测算配备麻醉医生的数量,- 手术台数与麻醉科医师比例最少不低于1:2-2.5;三级及以下医院不少于1:1.5;,- 麻醉科医师数量与年麻醉总例数比例不低于1:4002021/11/14,13,人员配比1 手术室内麻醉 2021/11/1413,人员配比,2 手术室外麻醉,手术室外麻醉每岗位至少配备责任麻醉医师1人,麻醉科护士1人,,3 麻醉科门诊,麻醉科门诊须配备麻醉科医生和麻醉科门诊护士各一人,,4 术后恢复室,麻醉医生与观察床比例不低于1:5-10,麻醉科恢复室护士与观察床比例不低于1:2〔不同恢复阶段,所需配比的麻醉科恢复室护士数量不同,恢复初期需要1:1,后期恢复1:3-6即可〕〔来源:米勒麻醉学〕,,2021/11/14,14,人员配比2 手术室外麻醉2021/11/1414,人员配比,5,疼痛门诊,每个诊疗岗位至少需配备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者,1,人疼痛治疗室每张治疗床需配备麻醉科疼痛门诊护士,1,人,6,疼痛病房,疼痛诊疗病房应视医院和科室的实际情况设置,床位:医师:麻醉科疼痛病房护士为至少有,2,名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2,名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
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高级职称医师的比例应合理,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和值班的需求,2021/11/14,15,人员配比5 疼痛门诊2021/11/1415,人员配比,7 体外循环,每台体外循环机需配备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者1人,体外循环技师1-2人,,9 承担教学工作的医疗机构麻醉科,应配备教学人员1~2人,,2021/11/14,16,人员配比7 体外循环2021/11/1416,人员资质,1 从事临床麻醉工作的医护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医技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2 独立从事临床麻醉工作的医师应取得麻醉科主治医师资格,3 按照医疗机构的分级实行相应的责任麻醉医师负责制,2021年12月31日前已在从事麻醉工作者要担任责任麻醉医师必须获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范围为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执业证书2021年1月1日后从事临床麻醉的医师要担任责任麻醉医师除必须是医学院本科或专科毕业,拥有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范围为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2021/11/14,17,人员资质1 从事临床麻醉工作的医护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格证书,人员资质,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执业证书,省、直辖市及自治区批准的麻醉学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颁发的心肺复苏合格证书,按其注册执业的医疗机构等级还必须满足标准,,一级医疗机构,,二级医院,,三级乙等医院,,三级甲等医院,,麻醉学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2021/11/14,18,人员资质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执业证书2021/11/1418,各等级医院责任麻醉医师根本标准,,一级医疗机构,二级医院,三级乙等,三级甲等,培训基地,学习,二甲或更高级别医院至少半年,二级或更高级别医院至少从事过两年临床麻醉工作,;其中在省、直辖市及自治区批准的麻醉学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学习临床麻醉至少一年,在三乙或三甲医院至少从事过三年临床麻醉工作,其中在省、直辖市及自治区批准的麻醉学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学习临床麻醉至少一年,省、直辖市及自治区批准的麻醉学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完成了三年的麻醉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结业证书者,完成了三年的麻醉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结业证书者外,还必须在麻醉学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累计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至少五年,麻醉例数,>,200例,>,400例,>,400例,气管插管全麻,>,100例,>,200例,>,200例,医疗机构升级后,原已有的责医师按升级前医院标准执行,升级后,新增加的责,任医师按升级后医院级别的上述标准执行,2021/11/14,19,各等级医院责任麻醉医师根本标准一级医疗机构二级医院三级乙等三,人员要求,,岗位职责,:,麻醉科须建立并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人员培训,:,应有相应的设施、资金和时间用于专业培训。
应有各级各类人员培训方案,包括,入职培训、住院医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个人工作强度,:,麻醉医生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导致过度疲劳或消耗过大的体力对择期手术,一位责任麻醉医师最多同时负责,2,例病人的麻醉,急诊手术时不得超过,3,例病人一般情况下,麻醉科医师和麻醉科护士连续工作,3,小时应休息,15,分钟;,6,小时应安排一次至少,30,分钟的进食进水等休息时间急诊或值班等每,8,小时应安排至少,1,小时休息;连续上班不得超过,24,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2021/11/14,20,人员要求 岗位职责:麻醉科须建立并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2,设备要求,设备管理,1 所有设备应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视管理局对医疗器械注册证进展审批所需的注册检测,取得相关准许证件,2 麻醉科应设专人〔可兼职〕负责麻醉科仪器设备的检查、保养、报修和消毒,3 所有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查,其中麻醉机、监护仪等设备每日麻醉前均需检测,随时保持处于完好状态,4 按要求对设备进展定标和质控,5 应有任何情况下麻醉设备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和措施,确保病人平安,2021/11/14,21,设备要求设备管理2021/11/1421,设备要求,设备配备,1 根本设备〔必须配备工程〕,- 手术间/手术室外麻醉场所:每一个手术间/手术室外麻醉场所均须配备以下设备和设施,供氧源及吸氧装置、麻醉机、多功能监护仪〔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气道管理工具〔包括用于婴幼儿装置〕、吸引器、简易人工呼吸器、应急照明设施等。
呼末二氧化碳监测仪应逐步配备至每手术床一台婴幼儿、高龄、危重病人、复杂疑难手术应配备体温监测设备三级医院可参照执行,二级医院酌情配备,2021/11/14,22,设备要求设备配备2021/11/1422,设备要求,设备配备,1 根本设备〔必须配备工程〕,- PACU :须配备如下设备,麻醉机或呼吸机〔至少一台〕、每张恢复室床位须配备吸氧装置、监护仪〔1台/恢复床〕、吸引器、急救车、气道管理工具、简易人工呼吸器等,2 急救设备,每一个麻醉治疗区域均须配备急救设备并保证功能完好,包括抢救车、困难气道处理工具、除颤仪等,2021/11/14,23,设备要求设备配备2021/11/1423,设备要求,设备配备,专用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专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心输出量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仪、体温监测、肌松监测仪、麻醉深度监测仪、麻醉气体监测仪、血气分析仪、自体血回收机、出凝血功能监测、血球压积或血红蛋白测定仪、渗透压检测仪、血糖监测仪、超声定位引导装置、经食道心脏超声、神经刺激器、纤维支气管镜、处理气道困难的装置、转运危重病人专用便携式呼吸机和监护仪,,2021/11/14,24,设备要求设备配备2021/11/1424,麻醉耗材要求,麻醉耗材应指定专人负责,建立麻醉耗材管理制度,,所选耗材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3 须严格执行相关的消毒标准,2021/11/14,25,麻醉耗材要求麻醉耗材应指定专人负责,建立麻醉耗材管理制度20,麻醉药品管理,须制定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对药品领用、存储、发放、回收实施监管,,严格执行毒麻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建立新药使用相关管理制度,,4 抢救药品须专人负责,监管药品的有效期,随时进展补充和更换,2021/11/14,26,麻醉药品管理须制定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对药品领用、存储、发放、,麻醉科制度与标准,麻醉科制度,1 麻醉科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日常工作高效、有序运行。
各项制度装订成册,便于员工查阅和执行,2 重点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麻醉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三级医生负责制、麻醉前访视与讨论制度、患者知情告知制度、麻醉前准备和检查制度、病历书写标准与管理制度、麻醉管理制度、手术平安核查制度、死亡和重症病例讨论制度、麻醉科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和准入制度、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麻醉用具消毒保管制度、药械准入制度、新技术和新工程准入制度、毒麻药品管理制度等,3 建立科室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相关制度,及时有效处理各种意外事件,4 应定期对制度进展增补、修订,以适应开展需要,5 全员知晓制度,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2021/11/14,27,麻醉科制度与标准麻醉科制度2021/11/1427,麻醉科制度与标准,麻醉科技术标准,,,1 不断完善各项技术操作和麻醉管理标准,,2 各级人员须在技术标准指导下开展相关临床麻醉工作,,3 建立技术标准的培训制度,并有相关记录,2021/11/14,28,麻醉科制度与标准 麻醉科技术标准2021/11/1428,流程管理,建立麻醉科相关工作流程,以促进科室高效运行。
包括〔但不限于〕门诊流程、会诊流程、暂停手术流程、接台手术流程、急诊手术流程、术后镇痛管理流程等,,2 不断完善和优化各项流程,2021/11/14,29,流程管理建立麻醉科相关工作流程,以促进科室高效运行包括〔但,重点环节控制,,对于涉及麻醉平安隐患的重点环节须加强管理和控制,降低风险包括:麻醉诱导期、麻醉清醒期、送返病人、麻醉交接班、夜班交接班、早上交接班、手术室外麻醉等环节,2021/11/14,30,重点环节控制 2021/11/143,麻醉前质量控制,,,麻醉安排,,,麻醉前评估,,术前告知,,上报,/,讨论制度,,,麻醉前准备,,2021/11/14,31,麻醉前质量控制 麻醉安排2021/11/1431,,麻醉安排,,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专门负责的麻醉科医师根据临床麻醉分级管理规定、手术种类、麻醉难易程度、病人状况、麻醉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予以合理安排,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2021/11/14,32,麻醉安排 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麻醉前评估,1 实施手术风险评估制度麻醉科医师于术前对病人进展评估,分析麻醉和围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防治方法,拟定麻醉方案,并填写术前会诊记录,2 对病人全身情况和麻醉风险进展分级,可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对病人进展评定,3 急诊病人根据病情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决定术前评估的内容和时间,4 非住院手术病人应在门诊完成术前评估,并预约手术日期。
5 对择期疑难病例,手术科室应提前请麻醉科会诊或共同进展术前讨论,2021/11/14,33,麻醉前评估1 实施手术风险评估制度麻醉科医师于术,术前告知,麻醉科医师应向病人或家属沟通和说明拟定麻醉方法、监测方法、有创操作、术后镇痛方法、自费工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等指导病人如何配合麻醉,并告知禁食水的时间麻醉知情同意书〞 由病人或被委托人、麻醉科医生签字后存入病历,2021/11/14,34,术前告知 麻醉科医师应向病人或家属沟,上报,/,讨论制度,1 术前访视病人时假设发现特殊疑难情况,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2 对术前准备不充分或需补充或复查必要的检查工程者,麻醉科医师应向手术医师提出建议,完善术前准备3 对危险性极大的或麻醉处理十分复杂的病例,麻醉科应于术前向医务科〔处〕报告,必要时由医务科〔处〕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展术前讨论,2021/11/14,35,上报/讨论制度1 术前访视病人时假设发现特殊疑难情况,,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案准备:根据手术要求、患者身体情况、本单位设备条件并考虑病人权益,由责任麻醉医师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制定麻醉方案,包括意外情况处理预案,病人准备:根据手术要求和麻醉方案对病人进展麻醉前准备工作。
严格执行术前禁食水规定;指导病人停用或继续服用常规用药;尽可能改善病人全身情况,控制感染等并发症,使其到达最正确状态时进展手术和麻醉,2021/11/14,36,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案准备:根据手术要求、患者身体情况、本单位设,麻醉前准备,麻醉药品与相关物品准备:,-所有药品应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视管理局注册并按使用说明书使用,严禁使用过期药品 用注射器抽好的各种药品应有正确的标签标注药品名称、剂量、浓度并集中放好,急救药品应备好 麻醉前准备好相关耗材和用品,包括:面罩、吸引装置、气管插管/喉罩、通气道、牙垫等,2021/11/14,37,麻醉前准备麻醉药品与相关物品准备: 2021/11/1437,麻醉前准备,麻醉设备准备:,- 每一例麻醉均应常规准备麻醉机、监护仪、氧气和吸氧装置、吸引器 根据手术和麻醉的需求,可准备其他相关设备,详见4.5.2 对相应设备进展气源、电源、耗材的连接 按设备的要求开机、检测,调整相关参数,2021/11/14,38,麻醉前准备麻醉设备准备:2021/11/1438,麻醉前准备,所有承受麻醉的病人麻醉前均应建立静脉通路,三方核对:,实施麻醉前、切皮前和手术完毕时须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对病人信息进展三方核对,填写手术病人信息核查表,2021/11/14,39,麻醉前准备所有承受麻醉的病人麻醉前均应建立静脉通路2021/,麻醉过程中质量控制,1 临床麻醉实行责任麻醉医生负责制。
不具备独立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资质的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工作,2 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诊疗标准和技术操作常规,3 任何情况下均须确保病人气道通畅和有效通气,包括自主呼吸和人工通气所有承受全身麻醉的病人必须辅助供氧,4 对所有承受麻醉的病人全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无创或直接动脉血压,2021/11/14,40,麻醉过程中质量控制1 临床麻醉实行责任麻醉医生负责制,麻醉过程中质量控制,5 麻醉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遇有困难或意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如果责任麻醉医生将所实施的麻醉病人移交给另外一名责任麻醉医生,那么须妥善办理相关移交事项,以确保接班者了解和熟悉该麻醉和病人的相关资料,6 术中严密观察病人,关注手术进程,随时与术者保持有效沟通,7 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合理、平安输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8 出现并发症或意外情况,应按麻醉前准备的预案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全力保证病人平安,9 必须按照?病历书写根本标准?〔卫医政发〔2021〕11号〕要求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麻醉术前访视记录、手术平安核查表、麻醉记录单和麻醉术后访视记录等医疗文书,2021/11/14,41,麻醉过程中质量控制5 麻醉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工,麻醉后质量控制,一般要求,1 所有病人麻醉后均应在适当场所进展恢复,- 危重病人,或术后需要较长时间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的病人应转送至重症监护室进展恢复,- 其它病人麻醉后应在麻醉恢复室进展恢复,2 加强麻醉恢复室管理,确保麻醉后恢复期平安,- PACU应有必要的监测设备、抢救设备和药品,- PACU应配备有资质的麻醉科医生和麻醉科恢复室护士,- PACU的人员和设备应根据恢复的阶段不同可灵活调配,- 建立健全PACU各项规章制度,2021/11/14,42,麻醉后质量控制一般要求2021/11/1442,麻醉后质量控制,病人转入重症监护室恢复,- 手术完毕前,由麻醉医师根据病人情况决定是否进入重症监护室,- 决定转入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由麻醉科医师、外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转送。
转送途中应连续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由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共同负责处理,- 病人平稳转运至重症监护室后继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由麻醉医师和外科医生分别向重症监护室人员交班后,由重症监护室人员负责病人的后续恢复,2021/11/14,43,麻醉后质量控制病人转入重症监护室恢复2021/11/1443,麻醉后质量控制,病人进入PACU,- 由主管麻醉医师向PACU人员交班,- 继续对病人进展生命体征监测,并给予氧气治疗,- 密切观察病人,预防和处理相关并发症,如意识和精神障碍、呼吸抑制、循环波动、疼痛、恶心呕吐、伤口出血等,- 如需专科医师协助,可根据情况通知术者或请专科医师会诊,- 病人在离开PACU前,应由责任麻醉医生进展评估,符合离开PACU或离院条件的,由相关人员负责转送至病房,或由陪护人员陪同离院,- 病人在术后恢复阶段需记录生命体征和阶段性评估情况作为病历的一局部,与病历一同保存,2021/11/14,44,麻醉后质量控制病人进入PACU2021/11/1444,麻醉后质量控制,术后随访,1 根据不同情况对病人进展术后随访,2 术后随访应重点关注麻醉恢复情况、镇痛效果和并发症,3 术后出现并发症须及时有效处理,并执行上报制度,术后镇痛管理,1 建立术后镇痛管理相关制度和标准,2 术前履行术后镇痛的相关告知手续,3 应有专人或实施术后镇痛的麻醉科医生进展随访,4 术后镇痛随访重点为镇痛效果及相关并发症。
及时调整剂量,确保镇痛效果,同时,预防和处理相关并发症,2021/11/14,45,麻醉后质量控制术后随访2021/11/1445,麻醉科突发意外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意外应急预案,包括:医疗纠纷、群体伤抢救、火灾、地震、爆炸、停电、停水等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做到全员知晓,,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定期对相关应急预案进展培训和演练,以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2021/11/14,46,麻醉科突发意外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意外应急预案2021/1,疼痛诊疗工作,按照相应标准和要求开展分娩镇痛、术后镇痛等急性疼痛治疗,,2 按照医院的整体工作安排,开展慢性疼痛诊疗遵循相应操作标准和指南,预防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标准评估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2021/11/14,47,疼痛诊疗工作按照相应标准和要求开展分娩镇痛、术后镇痛等急性疼,谢谢聆听 欢送提供建议,2021/11/14,48,谢谢聆听 欢送提供建议2021/11/1448,汇报完毕,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汇报完毕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