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鱼我所欲也导学案配答案2.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精****源
  • 文档编号:299000430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0.5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9 鱼我所欲也精彩开篇词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死、 义与利面前, 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裴多菲的选择是: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我们是否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正确选择呢?学习目标1. 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 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3.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4.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 将正义、 道义放在首位, 明辨是非, 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思路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 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 不为(wi )苟得也(2) 为(wi )宫室之美为(wi )之(3) 使人之所恶(w )莫甚于死者(4)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 )2.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1)通假字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通“避”,躲避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蹴尔而与之:给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为:故不为苟得也:wi ,动词,做为宫室之美:wi ,介词,为了、对,向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由是:由是感激:因此。

      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故不为苟得也:苟且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人皆有之:代词宫室之美:的3. 翻译下列句子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此之谓失其本心交流点拨】(1)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2)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3)(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4. 朗读指导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1)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 是/亦不可以已乎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通文意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2. 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二)整体感知1. 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交流点拨】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第一层 (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先从正面来讲,又从反面来申述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2. 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 先举正面事例, 再举反面事例, 告诉人们 “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四、拓展延伸1. 嗟来之食语出礼记檀弓上: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2. 美味“鱼”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古代的北方人,鱼是上等佳肴,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 北方少河流, 当然鱼也不多,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食有鱼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冯 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不满意在孟尝君门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3. 钟钟,古代的容量单位古代计容量的单位由小到大排列:最小的是“勺”,相当于今天的一小汤匙;10 勺为一合(g ),10 合为一升,10 升为一斗,10 斗为一斛,6斛4斗为一钟 按此计算,“万钟”是64万斗,这个年俸是相当大的当然,在本文中,孟子仅仅是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万钟”来表示优厚的俸禄而已第二课时深入鉴赏悟内涵一、新课导入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 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

      如苏武、 岳飞、邓世昌、 朱自清、闻一多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新时代的“舍生取义”是指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不为苟得也wi,动词,做,干2)所恶有甚于死者w,动词,厌恶3)为宫室之美wi,介词,为了4)一箪(d n) 食dn名词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5)蹴(c )尔而与之c动词用脚踢6)乞人不屑(x e) 也xi动词认为值得,这里是接受的意思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A.为宫室之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3. 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2)“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4)“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交流点拨】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 取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2. 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交流点拨】 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 “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 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 恶死而有所不辟 ”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因此,重要的是, 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教师小结】 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3. 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交流点拨】生甲:运用了道理论证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生乙:运用了事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生丙:运用了比喻论证鱼与熊掌的比方就是比喻论证; 运用了对比论证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比,论证的舍生取义的可贵、见利忘义的可耻4.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交流点拨】“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二)思路探究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交流点拨】生甲:这个说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 讲的都是 “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 “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生乙:这个说法没有道理第一段提出论点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讲道理,论证了观点的正确性;第二段则从正反两个方面摆事实,论证了观点的正确性先讲道理,再摆事实,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道理和事实分做两段,比较合适三)语言品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交流点拨】生甲:运用了比喻。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 一豆羹”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