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公司全球化的文化壁垒问题企业管理论文.doc
2页互联网公司全球化的文化壁垒问题_企业管理论文 摘 要:本文以互联网全球化为背景,利用定性归纳法,着重分析了美国互联网公司兵败亚洲的文化壁垒问题,将原因分为语言障碍、民族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区别、行为习惯不同四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化 文化壁垒 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进入了全球化发展阶段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是一个被计算机网络和在网络中高速流动、四通八达且如同巨浪般涌来的信息所缠绕着的全球化,此期的全球化力度——无论其深度、广度和速度都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全球化所无法比拟的[1] 一个人的文化是指在其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并在其心中扎下根来所自然形成的无意识沉淀[2]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判断,最终影响其行为笔者调查研究发现,欧美互联网站在亚洲折戟的案例大多数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本文将文化差异分为语言障碍、民族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区别、行为习惯不同四个方面 一、语言障碍 欧美地区的语言与亚洲地区的语言语系差别较大,人们的说话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也都受到自身语言的影响,国外网站若想入乡随俗,就必须深入了解当地语言的特点以及其对当地人民的影响,仅仅将网站原封不动翻译过来的做法远远是不够的,这也是很多网站失败的原因。
著名搜索引擎Google在韩国远不及本土公司Naver,语言障碍是主要原因,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Google的主页打出Rain这个单词,出现了很多与雨相关的结果,但是在Naver上面搜索同样的内容,排列最靠前的则是本土明星Rain的相关新闻所以在很多时候,语言本身的意义已经不重要,必须将语言的意思以及其所蕴含的深意联系起来 二、民族文化差异 一个民族的风俗文化与地域的大小、人口的多少以及历史的长短都息息相关,日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跟其国家地域小、资源少的特点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美国社交网站巨头Facebook在日本市场连前百强都无法进入,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曾经在东京表示过,Facebook独一无二的卖点是使用真实姓名和照片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他引以为傲的优势正是其在日本市场的致命缺点,因为日本人十分注重个人隐私,很少人愿意将自己的真实信息公开在网上 三、思维方式区别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集文化。
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3] 对比中西方消费者的思维方式,中国人注重整体思考,直觉性较强,而西方人更强调针对性思考eBay易趣在中国失败也是因为不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思考方式,在确定购买商品之前,中国人会综合考虑商品、卖家以及购物网站的情况,而买卖双方之间的沟通可以提高买家对于商品的整体感观,这点在易趣却是被禁止的 四、行为习惯不同 Google在韩国败给本土网站Naver,也是由于忽略了美韩民众上网需求的差异性韩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十分发达,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也很依赖互联网,他们钟情于为他们提供各项服务信息的Naver,因为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新闻、娱乐、热门图片等信息而Google在韩国的主页上面只有一个搜索栏,因为美国人上网针对性较强,习惯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是在网站提供的信息中做出选择从这一角度来看,韩国人上网相对被动,而美国人更注重自己的主动性 规避文化壁垒的措施: 1、放低姿态,重新定位雅虎、Google、Facebook这些在美国呼风唤雨的公司来到其他国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轻视市场,这也是促成它们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想要延续成功,就必须稳扎稳打,放低姿态,面对新的市场新的挑战,重新定位产品和服务,只有因需供给,才能在市场立足。
2、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需求在国外市场落马,很多情况下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所以面对陌生的民族,就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做深入的文化调研,只要把握好了刚开始的方向,后面的路才能走得顺利 3、雇佣当地员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要想在本土取胜,雇佣本土的员工自然是最好的方式,本土员工对于本土市场运营、客户需求以及民族文化的了解使其成为企业的重要信息来源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能够帮助企业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4、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了解对手的状况,只有了解对手在做什么了,才能清楚自己的位置,而对于一个进军国外市场的互联网公司,了解当地的竞争对手,更是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强势的本土公司,坐拥独有的本土优势,了解他们的状况,吸收对方优势的方面为己所用,必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互联网络文化壁垒的产生可以归咎为文化的多样性,其程度的高低取决于文化包容性的强弱,笔者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文化的包容性也会逐步提升,国家、民族的界限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 [1]鄢显俊,《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2003 [2]郁文蕾,华东理工大学,《文化壁垒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2009 [3]连淑能,厦门大学《论中西思维方式》,2002 [4]张杭烽,《谷歌雅虎韩国集体遇挫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NAVER》,2008 [5]华东,《经济学人:Google失意亚洲市场》,2009 [6]李明,《分析:MySpace和Facebook缘何败走日本》,2008 作者简介: 姜泽夏(1991-),女,籍贯:陕西西安,广东广州番禺区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