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文明第一把圣火.docx
3页人类文明第一把圣火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远古时期,先祖逐渐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他们用火来驱赶野兽、烧烤食物、照亮黑暗、驱散严寒……可以说,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自然力,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和手段火的发现和利用,堪称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那么,人类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掌握并使用火的呢?追根溯源近代以来,中西方考古学者一直坚持不懈地在全球范围内寻觅远古人类的生存进化遗存,并借此发现了多处古人类遗迹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我国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是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出土的一批动物烧骨材料是我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也是世界人类用火的最早记录之一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芮城县西北隅的中条山阳坡,一个叫做西侯度村的小山村里该遗址距今大约180万年,发现于1959年10月,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说到西侯度遗址的发现过程,还要从大家比较熟悉的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说起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王建教授仔细观察周口店遗址后,从用火遗迹、石器打制技术、猿人体质进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北京猿人已经能够控制、管理和使用火,能够用3种方法打制石器,并且打制的石器有比较明显的分化和分工。
同时,北京猿人的体质特征虽然保留有猿的性质,但已进化成了能够直立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人因此,王建教授大胆推断,“北京猿人”应该不是最早的人类,在此之前一定有更加原始的人类存在王建教授的这一推断得到了我国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教授的支持,不过,想要证明这个理论推断,显然需要努力寻找更早的人类遗骸与遗物通过从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山西省西南部——孕育华夏文明的黄河中游地区震惊中外古老的传说,述说着此地古老的历史而考古队在此地的发现,更证实了先民们在这里书写的历史其实能远溯到远古时期这次发现再次震惊了世界后又经多次考古发掘和反复论证,学术界普遍认定,这是人类最早用火的遗存,属早更新世,推翻了原“北京猿人是最早的人类”的论断,从而证明了贾兰坡、王建等人的观点同时,此次发现也确立了西侯度遗址在国际考古界的地位西侯度遗址火烧骨的发现,把中国古人类用火的历史从距今50万年前到20万年前之间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又向前推进了130万年这一发现在全世界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其他国家还从未发现过如此古老的烧骨可以说,人类文明第一把圣火,就是从黄河岸边开始燃起的完美验证继1960年、1961年两个年度的发掘之后,山西省博物馆又对西侯度遗址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有中国长鼻三趾马、三门马、古中国野牛、晋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猪、纳玛象、平额象等20余种,其中还包括鱼类和巨河狸化石。
根据鲤鳃盖骨判断,当时这里的鲤鱼身长超过半米,说明这里曾经有广阔而稳定的水域哺乳类中绝大部分是草原动物,表明当时西侯度一带是疏林草原环境石器出土数量不多,在遗址中发现有石制品32件,主要为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等类型,大部分是用石片加工而成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石片加工技术的标志在文化层(考古学术语,指古代遗址中,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中还再次出土了若干烧骨西侯度遗址处于黄河中游,考古学家针对这些考古发现,并结合地理历史推证出:在180万年前,西侯度一带应该处于黄河岸边或与黄河有关的湖泊边,气候温和、水草丰美、植被茂盛,各种动物众多优渥的自然环境,给远古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条件而西侯度遗址火烧骨、石器等人类活动遗迹的发现,也与当时适宜人类的自然条件互为印证经过进一步的考证,考古学家认为,虽然西侯度遗址发现的石器制品打制技术比较原始,但其选材取自具有一定硬度的石英岩作原料,并用多种方法打制,从石器生产的全过程看具有其先进性西侯度遗址发掘出的烧骨化石标本,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化验确认,分别是哺乳动物的肋骨、鹿骨和马牙,这是先祖用火的标志,说明远古人類首先在这里学会取火,并开始食用熟食。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祖先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他们开始摆脱“茹毛饮血”的生活,扩大了食物范围,这对远古人类大脑的发育和体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使用火不仅能给先民们带来光亮和温暖,还可以用来防御野兽的侵袭和围猎野兽此外,火可以用来烧烤木料、烧裂石块以制作工具和武器火还可以用来开垦土地、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可以说,火的使用,把人类从自然环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减少了对大自然的依赖,是人类进化的标志,并对人类社会的演化起着无限巨大的作用古西侯度人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进到约180万年前,这一人类自然进化和文明发展史上了不起的大事,在山西南部黄河之滨的这个普通村落矗起了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