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雨的戏剧冲突.doc
10页摘 要曹禺的话剧《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的巅峰之作,该剧以复杂的戏剧冲突,巧妙的结构安排揭露了封建资本主义大家庭的罪恶,同时也反应了各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对于戏剧来说:“冲突是戏剧的灵魂和永恒法则”《雷雨》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它通过描写周鲁两个大家庭三十年的复杂纠葛,特别是主人公蘩漪和周萍的矛盾分不开,蘩漪人物形象的刻画,把这一戏剧的矛盾冲突推向了高潮,从而使雷雨有了其它戏剧所没有的特性本篇论文试从三个方面:人物关系的复杂冲突、戏剧冲突主题的多义性、人物内心的自我矛盾冲突进行分析人物关系的复杂冲突,通过人物关系的复杂,暗示矛盾冲突的不可避免《雷雨》戏剧主题的多义性,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雷雨》与其他戏剧独特的一面《雷雨》人物内心的自我矛盾让人物形象的刻画选得更加醒目希望通过这几点对《雷雨》这部戏剧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关键词:雷雨 ;戏剧冲突 ;特性 目录一 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3(一)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3(二)蘩漪与周萍的冲突 4(三)周萍与四凤 周朴园与周萍 4(四)四凤与蘩漪 5二 主题的多义性 5(一)剥削阶级和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 5(二)封建主义与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矛盾 6(三)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冲突 7三 人物内心的自我矛盾 7(一)人物性格的复杂 8(二)矛盾冲突的解决 9结论 9前言《雷雨》一直是现代文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作品,然而在读了众多作品后笔者发现很多人所关注的是作品本身的意义和两位作者的写作技巧。
对作品意义的关注笔者认为是因为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雷雨》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至于作者对文字技巧的关注我认为是因为它们在这方面的成就太突出的缘故吧毫无疑问,曹禺是写作的天才,他那令人耳目一新的写作风格,那娴熟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还有那些“利落痛快”的文字,都不能不引起读者的注意和赞美当然,也有许多人涉及了人物形象的研究,尤其是《雷雨》中的繁漪、更是成为各自分析、争论的焦点然而笔者发现大多数人是从社会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去挖掘形象所承载的社会意义、道德意义,因此所得结论相差悬殊笔者认为作为戏剧,矛盾冲突应该是很重要的,通过冲突我们可以了解到戏剧特有的一面因此本文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围绕戏剧冲突的特性展开重点讨论雷雨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各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和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以便全面了解《雷雨》这部作品及其传统戏剧的美学价值一 人物关系的复杂性人物冲突是戏剧冲突的核心,通过人物冲突作者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周萍与周蘩漪,周萍与四凤,周萍与周朴园,四凤与蘩漪,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来阐释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其中周萍与蘩漪的矛盾冲突是戏剧冲突的核心一)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可以说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冲突是雷雨戏剧冲突的根源,并且这种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冲突的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
先从两个人的关系来说,侍萍原是周府的丫鬟,然而两个产生了不正当恋爱,在封建大家庭里这种主仆恋与封建伦理相违背,在看侍萍的出生,她本是丫鬟,没钱没势,在封建的所谓“门当户对”的嫁娶观念里,注定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他们存在着主仆之间的等级矛盾,抛开这一切,看看他们的私人关系,侍萍是周朴园为了荣华富贵抛弃的前妻当初周朴园不顾夫妻之情,儿女之情,义无反顾的抛弃了侍萍,虽然在得知侍萍死后他伤心过,但那种伤心是为了维护他在孩子面前的尊严,是为了维护整个家庭里所谓理想的家庭秩序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被丈夫抛弃是何等的悲苦她与周朴园的仇恨是常人不可理解的在他们的仇恨待解决时,又融入了新的仇恨,那就是四凤进入周府后发生的一切周萍和四凤的悲剧是周朴园种下的根,侍萍看见自己的亲生儿女走了她们的后路,她对周朴园的恨不紧紧是被抛弃,更是看见儿女的不幸从心底生出来的仇二)蘩漪与周萍的冲突笔者认为蘩漪与周萍的冲突是雷雨戏剧人物冲突的核心从尊长来看他们是母子,从年龄看他们相差并不大,当蘩漪的父母为了门当户对,为了钱财,不顾蘩漪的幸福把她嫁给了比自己大16岁的周朴园,当时的她年轻漂亮,知书达礼,又受到了新文化的影响,而当时的周朴园已是结了婚的人,不仅如此,出现在蘩漪面前的周朴园是一个冷酷无情,专横不讲理的中年人。
她丝毫没感受到一个妻子所需要的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宽容与尊重她说自从进入周公馆,就如同进了坟墓在这坟墓里更多的是绝望在她伤心欲绝的时候,周萍的出现,成了她点燃希望的火把于是她扮演了一个对周萍来说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对周朴园来说妻子不像妻子的角色当周萍另有她人时,她也苦求过周萍,愿不顾一切与她远走高飞,可苦苦哀求换来却是侮辱与难堪去打听才发现四凤是自己儿子喜欢的人周朴园耽误了她的一生,周萍不仅仅辜负了她,又成了阻碍亲生儿子幸福的绊脚石她为何不恨,为何不恼她与周萍的冲突是母子冲突,是情人冲突,更是至亲冲突《雷雨》所有戏剧冲突都与蘩漪与周萍的矛盾冲突有关,繁漪与周萍有了不正当关系后,周萍觉得对不起父亲,对不起这个家,才想要和蘩漪断绝关系,然而四凤的出现成了他摆脱繁漪的理由之一这导致了繁漪对四凤的嫉妒,才会去找侍萍来把四凤接走,侍萍来到公馆才会与周朴园相见才会激起他们多年的仇恨侍萍得知周萍是自己的儿子,在后来知道自己儿女的丑事周朴园才知道侍萍没有死,大海是自己的亲儿子三)周萍与四凤 周朴园与周萍的冲突周萍与四凤从私人关系来说,主仆恋步入了他们父母的后尘这是主仆关系的冲突从兄妹情谊来说,却这样不干不净,不明不白的混在了一起。
在剧尾四凤和周萍的死另人同情,毕竟他们的悲剧是在“不知而为”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使是主仆关系,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妹,不可能跨越出兄妹这道界线成为情人周萍与四凤的这种冲突主要是集中在兄妹恋,面对这种爱情他们不敢相信,不敢承担周萍与周朴园是父子,按理来说不该有什么冲突,可雷雨中的他们让人大跌眼界,周朴园是一家之主,是父亲,可这位父亲是权威性的父亲,他从没关心过儿子的辛福,在孩子们的眼里,父亲说的话一定要遵守,面对父亲的斥责只能恭顺,可这么孝顺的儿子却在背地里与继母有不正当关系,在事发之后,他觉得对不起父亲,对不起这个家,才决心与蘩漪断绝不正当关系,恢复以往的母子关系周萍对于父亲抛弃母亲的事一概不知,在他眼里父亲是爱母亲的,因为母亲的习惯几十年来是保持不变的,乃至父亲还保持着母亲生前的照片四)四凤与蘩漪的冲突在笔者看来四凤与蘩漪都是可怜值得同情的女人这两个女人从无不相干走上了对立,她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争抢自己喜爱的男人——周萍在戏中蘩漪千方百计找侍萍把四凤带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四凤离开周萍,可她为什么这么害怕四凤,因为她知道他们的爱情见不得光,从伦理关系上看他们不可能光明正大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其次她没有四凤那样年轻漂亮,留在公馆里就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再次儿子是那么的喜爱四凤,她的离开利于儿子二 主题的多义性《雷雨》戏剧主题的多义性是《雷雨》取得成功的又一个因素《雷雨》的主题具有社会悲剧和命运悲剧这双重意义,二者不可偏废《雷雨》主题的社会悲剧表现在:通过周、鲁两家人之间的恩怨的复杂和这种恩怨造成的悲剧来暴露封建大家庭的罪恶,通过这个充满邪恶和不义的家庭来揭示时代现实和阶级关系《雷雨》主题的命运悲剧表现在从作者的本意看是要表现宇宙的残忍,人世间的冷酷,和人与人之间需要的关怀和怜悯一)剥削阶级和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在《雷雨》中侍萍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她是受苦受累的下层人民的代表二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侍萍所过的生活是下贱的奴隶生活先从侍萍的身份看她是周公馆的丫鬟,和周朴园是主仆关系在封建的大家庭里一个仆人只能听从主人的差遣,丝毫没有自己做主的机会侍萍是一个痛苦的女人,她为了孩子饱受着人间的辛酸和苦难她把所有的血与泪藏在心底嫁给鲁贵那样一个不知廉耻,趋炎附势的人在戏剧中侍萍一开始就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当侍萍看见周公馆还保持着自己的遗物乃至生活习惯时,她新软了她抛开心中的仇恨,认为周朴园对自己一往情深,她感慨的说:“老爷她没有死,她被人救活了’’。
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软弱毕竟她对周朴园还有那么点情义然而谁知周朴园对她的那种念想是虚伪的,听说侍萍还活着他丝毫没有喜悦之情,当知道站在眼前的这位妇人就是恃萍时,他昔日的情深变得烟消云散,立即变得那么严肃、冷漠她想用支票打发下等人的那样方式让侍萍离开侍萍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她撕毁了支票发誓永不在见周朴园,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是一个劳动者,一个自食其力有尊严的人维护了被压迫者的骨气生命成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爱情在两者皆可抛”在周朴园的心中爱情只是附属品在爱情和利益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有人说他对侍萍不曾有爱,我认为那是不公平的周朴园几十年来,搬了多少家都没舍得扔掉侍萍的东西,甚至还保留着她的习惯,如果他没有这份情,何必这样苦苦为难自己可当他看见侍萍时他必需掩饰这份爱,因为在他看来同下等人交往是有损门风的周朴园和侍萍是两个阶级的代表者,他们的冲突实际是资本家和下层受苦人民之间的矛盾周朴园是资本家在他看来,侍萍只不过是一位被任意驱使的下人说实话周朴园的晚年生活并不幸福,他知道妻子对她阳奉阴违,儿子对他敬而远之他只有凭自己是一家之主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家庭秩序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地位、名誉、家庭,她拍侍萍把他的种种丑恶昭然出来,于是他把家庭矛盾转换成阶级矛盾,表现出一种残酷无情的阶级冲突。
二)封建主义与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矛盾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反应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压迫和资产阶级对家庭、爱情、明主自由要求之间的矛盾蘩漪是周公馆的女主人,但同时又是周朴园压制下的女仆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她有她的智慧、软弱,也有封建大家庭女主人的气度与偏见,她对侍萍与四凤的态度就体现了这一点由于生在封建富裕大家庭又受过五四文化的影响,她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情感开拓了她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她有了接受新事物的这种意识所以她面对周朴园的压制做出了反抗,虽然这种反抗没有计划,没有考虑,但确实反映出了她对封建势力的那种不满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我的心,这个人还是我的”这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妇女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重要表现蘩漪在旧制度、旧家庭里受尽折磨、被遗弃,变成一个被人所不齿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值得同情的,她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因而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可以说她的不幸暴露了资产阶级家庭的不和谐及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反应了周朴园蛮横的家长专制特点,也显示出了他的狡猾、凶狠的本性三)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与其说是父子矛盾,还不如说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鲁大海在《雷雨》中可以算是一个很光彩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作者投入很多感情的人他在阴暗、悲凉的封建社会里他总给人带来希望与理念他的性格粗犷、直率、自信和实际,他没有周朴园那样阴险,没有周萍那样懦弱卑下,更没有周冲的幻想浪漫,有的只是一个男儿应有的气魄,他对母亲一直关心爱护、对妹妹虽然恨铁不成钢,但处处宽容处处维护着,生怕妹妹吃亏他身上最明显的性格特征是与邪恶作斗争的清醒和疾恶如仇他领导工人罢工,不为周朴园利诱,毅然与周朴园决裂,在他眼里剥削者和被剥削者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在与周朴园的斗争中,他面对的不是一位封建地主,而是一位留过洋,受过资本主义教育的人周朴园身上有资本家的贪婪和拜金主义为了发财让承包的江堤出现坍塌淹死一大堆人,获得补血金为了镇压工人的反抗叫警察开枪打死几十个人,当得知儿子在工人反抗的队伍中时,对儿子没有丝毫的愧疚而是摆出资本家那种冷酷态度他明知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