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共11页].doc
11页《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670-0 课程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名称(中/英):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 I课程总学时:51讲授学时:51实验学时:0授课对象: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主讲教师:刘电芝指定教材:《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刘电芝,2013一、课程目标:(1)课程设置知识要求在学习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基础上开设的培养学生扎实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2)课程设置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3)课程达成目标作为一个合格教师的良好教育、教学素质和素养4)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包括学校教者和学者的各种心理活动、心理理论、规律及其交互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心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界说(一)定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要把握三点:(1)研究的范围是学校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心理现象;(2)研究的对象是施教者和受教者;(3)任务是揭示教与学的基本规律,为教与学服务。
二)发展历程与研究内容(1)发展历程(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从知识分类来看,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从心理过程分类看,包括知、情、意三大内容,从相关学科看,有不同的学科心理三)学科特点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质量(二)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三)有助于加强自我教育(四)利于总结经验,开展科学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向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科学的发展观一、全程发展观 二、全面发展观 三、生理发展观四、心理发展观 五、动态发展观六、潜能发展观 第二节 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一、遗传决定论以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F.Golton)为代表,他的名著《遗传的天才》得出结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二、环境决定论代表人洛克(J.Loke)和华生的观点三、辩证发展观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关于遗传与环境的我的观点第二节 学习理论一、西方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Waston)的行为主义(S-R理论)2、桑代克(Thorndike)的联结说(S-R理论) (1)学习即联结:(2)强调原本联结,认为联结是先天的、本能的,是在妊娠时已具有无数确定的趋向,形成将来的行为。
3)试误说(4)三条学习律(5)评价3、班都拉(Bandura)的观察学习理论(1)含义(2)观察学习的过程(3)评价4、托尔曼的学习研究(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1)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对整体的理解;(2)顿悟说(3)评价1、布鲁纳(Bruner)的认知发展说(1)学习是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与认知结构?(2 )重视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学习客体来讲) 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3)提倡发现学习指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4)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布名言:“任何学科的基础知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5)注重直觉与创造性思维(6)评价2、奥苏伯尔(Ausubel)的认知接受说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强调原有认知结构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可利用性)两个教学原则和先行组织者概念两个原则:逐渐分化原则综合贯通原则先行组织者:陈述性组织者较性组织者遗忘的积极意义评价(三)建构主义学习观1、定义2、特点3、提倡的教学模式主张随机通达(Random Access)教学提倡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主张抛锚式(Anchored Instruction)教学4、评价(四)人本主义学习观1、人本主义的产生2、理论核心3、主张意义学习意义学习的特点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4、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教师有利于促进课堂讨论的课题,找到讨论的课题与群体的接触点模式的运用原则强调学生将情感与思想乃至身心都投入到课堂的群体讨论中强调学生讨论中的个别性与独特性(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3)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儿童)5、评价:(五)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论五类:言语信息,包括名称、符号、事实和原则智慧技能,指应用符号对外办事的能力。
认知策略,指应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能力,包括对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调控动作技能态度,指个体习得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方向的内部状态这五类学习包括了个体所获得的所有学习结果2、加涅的学习层级论(累积论)3、加涅的学习条件论4、提倡认知指导法西方心理学流派的分歧与发展1、以对立为发展线索2、造成分歧的原因3、分歧带来了发展二、前苏联学习理论(一)维果斯基的理论主要观点与贡献:1、创立了社会历史学派,强调社会历史背景对学习者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的作用2、了“最近发展区”思想(二)赞科夫的促进学生发展理论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6、评价(三)加里培林的心智活动阶段理论1、心智活动是分阶段形成的可依次分为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即心智活动的简化、自动化阶段上述五个阶段的次序不能调换,只是每个阶段持续时间因人而异2、评价第三章 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因素(二)动机和效率的关系(典型的倒U曲线,即耶基斯和多德森定律)(三)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浅近动机和远大动机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表现性动机和学习性动机二、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3、归因理论4、自我效能感理论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关于知识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识一般定义: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结晶。
哲学定义: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学定义: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二)知识的分类安德森的分类:陈述性知识—— 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 怎么办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包括认知策略 梅耶的分类: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意义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获得1、下位学习2、上位学习(二)陈述性知识同化的条件(三)陈述性知识的表征(贮成)三、知识的迁移(一)什么是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二)迁移的种类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知识迁移、动作技能迁移、情感迁移和态度迁移三)迁移的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因素说3、概括化理论4、关系理论5、认知结构理论主要观点:良好的认知结构是产生广泛迁移的根本良好认知结构的特性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四)促进迁移的条件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第一节 程序性概述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在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陈述性知识是概念、命题与原理及其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动作和产生式2、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难于用谚语表达清楚。
3、从意识程度来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程度高,激活慢;程序性知识意识程度低,激活快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快,遗忘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慢,保持好5、陈述性知识以结构化、层次化方式贮存,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方式贮存6、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报告,程序性知识只能行为观察联系:一方面,掌握陈述性知识是形成程序性知识的前提;另方面,程序性知识的形成又会促使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三、程序性知识的种类(一)智慧技能(也称心智技能)关于智慧技能的理解有两种观点:1、传统观点的理解:智慧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如记忆、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智慧技能可以分为一般智慧技能和特殊智慧技能2、加涅观点以加涅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智慧技能是将习得的自觉模式、概念和规则运用于实际情景,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并将智慧技能从低到高分为五种:辨别 识别、命名具体概念 定义概念 运用规则 运用高级规则(与书上的差异)(二)认知策略1、定义:在认知过程中,人们进行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方法、程序都属于认知策略。
2、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包括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三)动作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任务的能力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一)行为派的理论动作技能是在条件反射和操作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实质上是形成一套刺激—— 反应的相互联结系统二)认知派的理论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一)认知阶段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理解学习任务,形成整体影响要求:注意集中,理解要领、形成表象(二)分解阶段 教师将完整的动作分解,一个个动作地教,学生一个个动作学特点:动作紧张,不协调、顾此失彼 (三)联系定位阶段学习者将各个动作联系起来要求:加大练习、每个动作要准确,注意动作之间的连接(四)自动化阶段连贯协调,意识参与程度大大降低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一)意识减弱,动作自动化,可以一心二用,甚至三用(二)能利用微弱的线索(三)内部反馈大大增强动作技能的培养:(一)增加表象训练(二)增加内反馈的训练(三)克服“高原现象”第六章 问题解决及其教学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一、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个人利用已有知识来处理新的情景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人或系统寻找操作序列以达到目的的过程。
二、问题解决观(一)分阶段的问题解决观以杜威为代表(二)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1、识别问题2、表征问题3、寻找策略4、监控问题解决的过程5、反思结果三、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差异1、课题表征有差异2 、知识结构有差异 3、思维方式和思维策略有差异四、问题解决的策略1、什么是策略2、启发式主要策略:五、影。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