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的冷观察:脆弱性及潜在危机.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4263124
  • 上传时间:2021-10-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1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的冷观察:脆弱性及潜在危机【作者简介】梅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客座研究 员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著作:《国际游资与国际金融体系沢《大象之场一一从印度低烈 度内战看新兴市场起飞夭折》、《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等摘要 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是新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突出 现象尽管如此,其经济增长仍然存在严重的脆弱性尤其不可忽视的是, 经丿力了跨越式经济增长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存在社会矛盾上升的“软 肋”,经济转折很有可能引起其社会矛盾急剧激化乃至爆发未來10到20 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将进入经济与社会震荡高风险期在当前和未来的经 济社会问题考验下,这些年同等炙手可热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出现剧烈分 化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分化中,中国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关键词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潜在危机分化在可以预见的未來,十余年來的崛起势头是否将彻底逆转?这是当前 摆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或称“新兴市场经济体”)面前的严峻考题对 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决定发展家和地区未来十年的前途命运,以及整 个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新世纪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是新世纪以來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的突出现象。

      经历了 1980年代以来“失去的10年”乃至“失去的20年”之后,在新 世纪里,较高的经济增长从东亚扩散到了南亚、拉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1983〜1992年间,世界实际GDP年均增长3.4%,亚洲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一枝独秀,年均增长率达到7.3%,非洲只有2. 0%,中东、 马耳他、土耳其为3.5%,西半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只有3.3%0 1993年至 2002年间,世界实际GDP年均增长3. 5%,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继续以 7. 2%的年均增长率独领风骚,非洲为3. 1%,中东、马耳他、土耳其为3. 6%, 西半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只有3.2%0①此后,新兴市场经济体实际GDP增速全面超越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 次贷危机也未能打断其上升势头,反而自1980年代债务危机以来第一次 出现了新兴市场经济体比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长时间更长、衰退更轻微的情 况2008-2010年,世界实际GDP增长率依次为2.9%、-0. 5%和5. 0%,其 中先进经济体增长率依次为0.2%、-3.4%和3.0%,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 长率则为6.1%、2.7%和7. 3%o这样,在2010年全球实际GDP中,新兴和 发展中经济体所占份额已达47.7%,仅中国一国就占13. 6%,接近整个欧 元区所占份额(14. 6%)o②2011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占全球实际GDP 份额进一步上升至48. 9%,其中中国一国所占份额即达14. 3%,与整个欧 元区相等。

      ③在此之前,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并于2010年 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在10余年來新兴市场经济体大面积迅猛增长的进程中,国际经济界出现了 “金砖国家”等指代业绩优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名词而基于连续 10年相对优异的经济增长业绩和综合国力上升的事实,新兴市场经济体也 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力图对制定和实矗国际经济规则掌握更多话语权 力,从多哈回合中发展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并联手从谈判议程中打掉 一批西方国家力推的议题,到提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 金融组织的份额和投票权,我们都看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经 济体相互之间的经济一体化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期望 通过这种合作提升自己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迅猛发展态势已经对占据国际政治经济霸权多年 的西方国家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冲击,他们一方面不得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份额和投票权等问题上对新兴市场作出一定 让步;另一方面,由于近年西方国家深陷金融经济危机困扰,风波迭起, 新兴国家则表现相对优异,越来越多的人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谈论起西方的 政治经济霸权是否会在近期被新兴国家取而代Z,以至于美国总统奥巴马 2011年5月25日下午在英国国会演讲时也认真地谈论了这个问题。

      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尽管如此,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仍然存在严重的脆弱性这种 脆弱性首先源于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近10年来的经济增长仍然高度依 赖于初级产詁部门,是2002年以来的这一轮初级产品“超级周期”推动 了它们的经济增长2002年以来,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持续成倍上涨2005年1月3日, 路透社商品指数、道琼斯商品指数(期货)、道琼斯商品指数(现货)分 别为 1571. 30 点、143. 153 点、190. 54 点,2011 年 1 月 26 日分别为 3183.8 点、160. 4835点和456. 5288点尽管2011年以来初级产品行情明显下行, 但直到2012年12月11日,路透社商品指数、道琼斯商品指数(期货)、 道琼斯商品指数(现货)仍然分别居于3071. 3点、140. 6186点和443. 9199 点的高位上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正是乘着这一轮初级产品牛市取得了 优秀的增长业绩,非洲、拉美自不待言,俄罗斯也是如此与制造业驱动的经济增长相比,初级产品行业驱动的增长具有一系列 无法克服的弱点:经济波动性强、收入分配失衡和两极分化、资产泡沫严 重、社会矛盾加剧,等等。

      而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经 济影响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正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拥有丰富资源的 新兴市场经济体得以充分发掘这一轮商品“牛市”给他们带来财富的潜力, 因为更低的贸易壁垒帮助他们的资源打开了更多的市场,更加自由化的资 本流动则为开发他们的资源提供了更多必要的投资;另一方面,也正是同 一因素使得他们的制造业要么在萌芽之中就被扼杀,要么在已经发展到相 当水平的基础上遭遇“非工业化”倒退,遭受了苏联解体毁灭性打击的俄 罗斯如此,不曾遭遇国家分裂大动乱的巴西也不例外 巴西1970年代推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堪称业绩斐然,在当时就已经建成了比较完整 的工业体系,工业实力和工艺均居拉美首位其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 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建筑、纺织、制鞋、造纸、 食品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轻型飞机和支线飞机)、信息、 燃料乙醇等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巴西的Embraer 飞机多年来与加拿大蓬巴迪(Bombardier)飞机、德国仙童道尼尔飞机并 列世界主耍轻型飞机型号,富有特色的燃料酒精工业水平居世界前列但 在新世纪以来的初级产品“牛市”中,巴西国内生产和出口商品结构都出 现了一定的“非工业化”趋势。

      2000年,巴西运输设备与零件、金属制品、 化工产詁出口额分别为91. 5亿美元、59.0亿美元、40.8亿美元,分别是 第一、二、四人货物出口类别;目前主要出口商品己经转为铁矿砂、石油、 大豆及豆油、肉类、汽车、飞机、纸浆等,在2008-2009年度前十大出 口商品中,除飞机和轿车分别排行第五、第六位之外,其余全部是初级产 品;主要进口商品则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医药等近两年, 巴西贸易商品结构的上述特点越发显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在対初级产品行业依赖性不其高的新兴市场经 济体中,许多都存在肴深刻、持久的国际收支失衡压力,成为威胁这些国 家宏观经济稳定性的痼疾而经济景气又往往会加剧这种失衡,因为景气 时期国内需求旺盛,进口增长迅速,出口则未必能够同步打开海外市场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近10年的经济增长 普遍高度依赖于资木流入和信贷膨胀(换言之即债务膨胀),某些热门新 兴市场此前几年的成就也给他们埋下了经济逆转、倒退的隐患因为它们 吸引了更多的热钱内流,资产泡沫更大,而政府、企业盲目投资扩张的冲 动更强,留下的债务筹“窟窿”也更大,通货膨胀压力也更强在全球背 景下考察,2008年以来高强度的反危机措施本已带来了资产泡沫极度膨胀 和通货膨胀压力上扬的副作用,美欧日等西方中央银行量化宽松政策乂给 资产泡沫火上浇油。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必然到来的西方中央银行重新收 紧货币政策很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资本流动逆转和债务危机1970年代,“尼克松冲击”引发西方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和后发国家债务融资高潮, 到1980年代初,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铁腕推行的紧缩货币政策便引爆 了几乎席卷全球第三世界国家和苏联东欧的债务危机,巴西、墨西哥、阿 根廷、委内瑞拉、科特迪瓦、多哥、尼H利亚、扎伊尔等国相继陷入“失 去的10年”,波兰外债危机更催生了I才I结工会,由此启动了苏联东欧社会 主义国家剧变的丿力程,中国也与墨西哥式债务危机几乎擦肩而过当前西 方主要央行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完全有可能重演1970-1980年代的历史新兴市场的社会孑盾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矛盾上升,背景是自1980年代“里根一撒切 尔革命”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逐步席卷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致使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状况恶化成为近30年来的世界性现象,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概莫能外,差别不过是程度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而已论收入分配,由于绝大多数人的收入主要来口劳动收入,资本收入通 常集中于富有、乃至最富有阶层,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份额及其变动能够 显示一国收入分配格局是有利于劳动者还是资本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1990〜2008年间,卬度与俄罗斯、美国 劳动收入占比大幅下滑了 5个百分点,以至于带动世界平均劳动收入份额 下降了 2个百分点而在过去20年里,《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一项研究 覆盖的110个国家中竟有65个国家出现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④这表明, 1980年代后期以来的新自由主义导向改革已经造成了收入分配格局普遍 恶化的后果1980年代以来,收入不平等上升的国家比下降的国家更多 过去30年里,不平等程度得以改善的国家中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状况又恶 化了,最显著的是前苏联国家目前,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人多数国家收 入不平等程度比几十年前加剧了⑤论社会福利状况,从健康到公共教育, 1980年代以来、特别是苏东剧变以来,人类发展领域的减速和倒退更是不 胜枚举过去10年里,新兴市场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增长业绩相当显 赫,但经济增长未必等于社会矛盾的缓解与消除假如与经济增长伴生的 是分配不公、腐败猖獗等问题,那么这样的经济增长反而会加剧社会矛盾, 而政府被利益集团挟持绑架,致使经济增长未能惠及全民,正是发展中国 家和地区的高发病以印度为例,国际上有个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印度的内需驱动型经济增 长模式优于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均大大 损害了印度经济增长的成色和后劲。

      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连 续多年是卬度的数倍,2008年,中国GDP是卬度的3.55倍;⑥2009年, 中印两国GDP分别为49913亿美元、13773亿美元,中国是印度的3. 62倍, 人均国民总收入分别为3620美元和1220美元,中国是印度的2.97倍; 2010年,中印两国GDP分别为59266亿美元、17271亿美元,中国是卬度 的3.43倍,人均国民总收入分别为4270美元、1330美元,中国是印度的 3.21倍⑦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亿万富豪人数直到2009年才超过印度, 2009年亿万富豪群体资产总值仍然少于印度,首富资产更只有印度首 富的1/5仅此一点,足见印度收入分配失衡何其严重正因为收入分配严重不均,在号称“卬度大放光芒”的21世纪初, 印度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增反减,由1997-1998年度的174公斤减少到2003-2004年度的151公斤,为二战以来最低水平⑧2006年,印度全部人口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比世界平均水平(14%)高近一半;婴儿死 亡率57.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