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四画).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慢***
  • 文档编号:232496546
  • 上传时间:2021-12-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1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四画)序号成语人物朝代1天作之合 周文王西周2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吕尚西周3不耻下问孔圉 (yǔ)春秋 4韦编三绝孔丘春秋5毛遂自荐毛遂战国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汉代7开诚布公诸葛亮 三国8手不释卷 吕蒙三国9犬马之诚曹植三国10风声鹤唳(l)苻(f)坚晋代11木人石心夏统晋代12斗酒学士王绩唐代13匹夫有责顾炎武明代1、天作之合 ( 周文王 * 西周 )【解释】合:配合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称赞婚姻美满的话出处】《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典故】商王文丁杀了周族首领季历以后,商周关系恶化季历之子姬昌继位后,积极蓄聚兵力,准备为父报仇此时,位于商王朝东南的夷方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乱,反对商朝帝乙为了避免东西两方腹背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杀季历而造成商周两部落间紧张的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希望唇齿相依的商周两部落之间彼此不计前嫌,亲善相处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帝乙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礼,并命姬昌继其父为西伯侯。

      成婚之日,西伯亲自去滑水相迎,以示其郑重之极周人自称“小邦周”,称商为“大邑商”,而今能够与商王之妹联姻,觉得是“天作之合”此事史称“帝乙归妹”,一时传为美谈,商周双方皆大欢喜,商周重归于好2、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吕尚 * 西周 )【解释】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相近词】心甘情愿【同韵词】百岁千秋、万古千秋、雨散云收、见好就收、一叶扁舟、山梁之秋、呶呶不休、骑马乘舟、微显阐幽、豆分瓜剖【出处】清邗(hn)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典故】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他是周倾商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周师齐祖”“百家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住了下来。

      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启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成语诉我们要使别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须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相助3、不耻下问 ( 孔圉 yǔ * 春秋 )【解释】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耻下,不如自已,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

      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学、虚怀若谷【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师心自用【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典故】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

      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4、韦编三绝 ( 孔丘 * 春秋 )【解释】 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近义词】三绝韦编,牛角挂书【同韵词】庄生梦蝶、女中豪杰、晚生后学【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典故】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

      像《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5、毛遂(su)自荐 ( 毛遂 * 战国 )【解释】毛遂:战国赵国平原君的一位门客荐:推荐;荐举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典故】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毛遂,战国 平原君赵胜门下食客 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赵,王命平原君赵胜赴楚求救,毛遂自荐随同前往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自日出迄日中不决毛遂按剑上阶,直陈利害,终使楚王歃血定盟,决定楚赵联合抗秦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 * 汉代 )【解释】不进入老虎的巢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比喻不亲身经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近义词】亲临其境、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安知非福)【反义词】胆小如鼠、胆小怕事【出处】范晔《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典故】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鄯(shn)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烧死,乱箭射死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7、开诚布公 ( 诸葛亮 * 三国 )【解释】开:打开,拿出;诚:诚实,真诚;布:公布,现出;公:公平,公道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近义词】 待人以诚、开诚相见、襟怀坦白【反义词】虚与委蛇、闪烁其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典故】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任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8、手不释卷 ( 吕蒙 * 三国 )【解释】看书入迷,手都舍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

      释:放下;卷:指书籍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书不离手、爱书如命【反义词】不学无术【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典故】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