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评析-文档资料.docx
5页《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评析教材与学情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 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 应该说内容本身是简约的, 但其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数学背景和教学价值, 一方面它是学生前面用“第几”“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表示物体位置方法的进一步提升, 是为后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渗透符号化思想、 感受数对是坐标几何的雏形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 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经历符号化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体会数学的符号美、简捷美3、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设计理由: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不能相互独立和割裂教学重点: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教学难点:教室内座次的位置表示(观察角度)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小小数学家”设计用纸(创作数对用);练习题卡3、学生座次按照列行来坐,不能小组围坐(练习中涉及学生座次)教学过程:1、依托认知经验,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 4’)(一)创设国庆阅兵情境,导入新课。
直奔主题:“小强在方阵中的什么位置?”(二)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描述位置三)引发认知冲突: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描述位置的方法就不同大家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说法,感觉怎样?(四)引出课题:我们能不能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确定位置设计意图:从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设置如何描述方阵中事物的位置,感受描述方法不统一带来的不便,引发认知冲突,体验统一描述方法必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探讨问题2、明确 3 个规定,用列与行的方法确定位置( 4’)(一)认识列和行的概念①明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规定 1】(板书:竖、列、横、行)②如何确定第几列,如何确定第几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规定 2】(二)用列和行来描述位置引导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位置先列后行【规定 3】【设计意图: 儿童学习数学实际上是对他们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解读”与提升,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对比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位置和他们自己的描述方法, 自己感受到标准统一后确定位置的简明性和准确性3、合作探究交流,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一)由实物图抽象到点子图,初步认识数对①课件演示实物图变成点子图( 2’)让学生感受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在点子图上找哪是第 1列和第 1 行?小强的位置?②探究数对( 15’)用六个字就能描述一个人的位置, 的确简单了, 但文字写起来麻烦,设法改进一下,用数学上的数、字母或符号等创造出一种更简捷的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以小强的位置为例, 看看“第 3 列,第 2 行”还有没有更简洁的记录方法, 把创作的方法记录在“小小数学家设计用纸”上先讨论创作再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评价优劣③在学生自我创造的基础上,引领大家统一到数对的方法上,认识数对,感受数对的简洁性设计意图:在数学上我们常常讲究简单,从具体的方阵图抽象到点子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小圆点来代替人,比较简单,看得更清楚 在抽象的过程中, 学生明白了从具体事物到符号演变的过程,而且对于为什么会产生数对,数对的优越性是什么,也从数学的符号化特点上更加清晰了, 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④巩固练习:用数对表示下面拼图中每个小动物图片的位置答题纸)(二)由点子图抽象到方格图,深化对数对的认识和应用①由点子图抽象到方格图( 4’)引导学生观察每个人的位置正好就是横线与竖线的交叉点再引导学生观察现在的图示和刚才相比又有哪些好处?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根据数对找到位置和用数对表示位置设计意图:由实物图抽象到点子图,再由点子图抽象到方格图,形成结构,融会贯通,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逐步引领学生构建“数对”与直角坐标系的数学模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②巩固练习( 6’)趣味练习――快速找中药一个同学看图用数对表示某种中药的位置, 另一个同学根据数对找某种中药位置,比赛哪一个队配合默契,找的对又快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座位中的数对用数对把自己的位置表示出来,同桌检查对错请某一列和某一行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数对, 其他同学总结规律小调查:咱班有没有哪两个同学数对是(下转第6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