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docx
3页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简要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2、 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3、 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思;(重点)4、 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及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5、 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1、 问题教学法2、 故事讲述法3、 小组讨论法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水平;2、 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竞成”自信心3、 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教学准备1、 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2、 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教实行变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幽王宠幸的“褒姒”引出的“烽火戏诸候”......,幽王死于犬戎之手二、 讲授新课(一) 课堂准备学生快速阅读,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教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教师询问:(能否用一个字概括)乱(板书大写“乱”,学生认同)(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实行小组讨论。
1、 为什么会“乱”2、 怎么“乱”的3、 天下大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三)板书: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为什么会“乱”(板书)1、 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败的必然性小组讨论)(1、 分封制确保了王室的血脉2、王室内部矛盾的持续显性化与统治力的衰弱乱世出英雄(板书)2、 概括;(1)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 “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3、 故事讲述(1) 退避三舍,(2)秦晋之好,(3)问鼎中原,(4)卧薪尝胆4、 课本剧展示,回归历史;卫鞅力劝秦穆公纳其主张,实行变法5、 齐桓公率先称霸(1) 条件(a) 良好的地理位置b)锐意进取c)战略战术6、 秦国后来居上 商鞅变法 秦称雄于世 并完成大一统(a) 秦为何成为后来者(b) 厚积薄发——商鞅变法及其影响(c) 长远影响三、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最终消灭分裂实现天下统一当今社会,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大家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儿做起,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四、 课后拓展思考: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