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6课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学案.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世***
  • 文档编号:178974746
  • 上传时间:2021-04-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考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二、课标: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三、知识体系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列强经济侵略近代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解体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四、重点讲解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表现、影响?原因:列强经济侵略表现:列强倾销商品导致生产方式不再是“男耕女织”;列强输出原料导致农产品商品化,不再“自给自足”,因此“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影响:(1)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促进商品经济发展;(3)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包括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提供了生产力和市场条件材料 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企业,总局及下属所有局、厂要受总督、巡抚的控制和监督,经费由政府调拨江南制造总局的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面向市场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2.一个企业的性质主要由哪几方面决定的?资金来源、生产目的、产品分配、销售和企业管理特点等,因此说江南制造总局是封建官办企业材料 开平矿务局章程:拟集资八十万两,分八千股,每股津平足纹一百两……该局虽为官督商办,但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一切照买卖常规办理,所有各厂司事由商股中选充;每年所得利是官利一分,后提办事者花红二成,其余八成按股均分;厂内督匠人等,均凭才干酌给薪水;股份二万两者,准派一人到局;司产之煤,照市价先昕招商局机器局取用,其余或在津售,或由招运别处销售等等。

      试分析开平矿务局具有什么性质?开平矿务局性质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具有资本主义特征 3.阅读教材,总结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采用机器化生产方式2)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3)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5)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本国的封建自然经济4.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有哪些?A、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评价    B、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评价C、用辨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评价 D、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评价5.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请任选以下若干角度: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局、经济和思想影响,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你的观点观点一:它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经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思想: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下,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运动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观点二:它延缓(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场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它不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用现代化的手段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这违反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运动破产观点三:它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经济、思想方面任意两点积极意义指导思想和材料观点或运动结局任意两点消极影响6.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特点、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二 这些情形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1)材料二中指出的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指的是什么?自然经济的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推动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又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三 华裔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接近上海六家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四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

      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发展材料五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洋商者 材料六 1893年,李福明设立机器磨坊,京城官员见生意兴隆,存心勒索,今天令他降价,明天令他捐献,李福明不甘压迫到官府讲理,反被清政府作为“不安分”的“刁商”,李福明的面粉厂也被迫关闭 (4)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民族工业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束缚,同时又对外国资本主义及本国封建主义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反对外来侵略和反封建的革命性,又有妥协性、软弱性7.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哪几种近代企业?你对它们的出现有何认识?外资企业近代企业军事企业洋务企业民用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西方列强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采用机器化大生产方式的企业都是近代企业。

      列强入侵一方面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中国走向近代化五、知识拓展第一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1、鸦片战争前的经济结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自然经济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封建庄园)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特点主要是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和消费单位,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直接生产目的是满足自身消费,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的特点,是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态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就开始解体,但极其缓慢2、解体的主要原因: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个体自然经济,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难以抵挡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有力进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原因,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时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一般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是由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造成的,并非由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相应的分工所促成3、解体的表现:(1)倾销商品—传统手工业破产:鸦片战争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洋纱大量输入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使农家织与耕分离。

      东南沿海一带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掠夺原料---农产品商品化: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部分农副产品(如丝、茶)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也瓦解着自然经济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控制中国海关,开辟更多口岸,同时又获得内河航运权和内地通商等权利,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进一步加快4)外商资本输出,在华直接投资设厂,也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4、解体的特点:(1)小农经济解体不平衡受外国商品冲击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解体速度较快;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相对迟缓从整体上看,在广大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来自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二、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手工工场到近代机器工业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该运动自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顽固派”两大阵营,以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第一节 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一.外国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扩大19世纪60年代,列强在侵华问题上进行“协商和合作”,以达到共同侵略的目的在此期间, 列强相继在北京建立使馆,直接对清政府进行外交讹诈,并且控制了1865年成立的总税务司署,通过控制海关对中国的内外政策进行干涉,致使列强在华的政治势力不断扩大从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列强凭借他们从不平等条约中所攫取的种种特权,逐步扩大对华经济侵略他们通过倾销商品,控制中国出口贸易,通过在中国经营轮船航运,设立工厂,设立银行,加大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力度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扩大,逐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二.农村经济的凋敝 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屠杀,战争破坏严重,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致使六七十年代广大农村残破不堪,经济凋敝,灾民剧增,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尖锐第二节 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1.洋务派的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是,部分清醒的当权者并没有因 “中外和局”而减少他们对清政府统治的危机感他们极力主张把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付之实践,学习和利用西方的军事制造和科学技术,以解除内忧外患,富国强兵。

      为此,他们明确提出了“采西学”、“制洋器”的主张,其指导思想则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即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这种认识逐渐形成为一种政治主张和时代思潮主张举办洋务的倡导者,在清中央有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地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僚和开明人士他们在办洋务问题上思想主张基本一致,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势力相当强大的政治派别,通常把他们称为洋务派2.论战: 洋务派提倡和兴办洋务,遭到了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的攻击他们认为兴办洋务“用夷变夏”,违背祖训,对洋务进行百般抵制;以奕訢为首的洋务派则对此进行了反驳,于是形成了顽固派与洋务派的争论他们的争议的焦点在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制造枪炮,以资“求强”;西方诸国是不知礼义的蛮夷,还是科学技术进步、政教昌明的国家?两派争论的实质是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与守旧的政见之争,是要不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政治斗争而关于同文馆是否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天文算学和建议修建铁路则是当时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慈禧太后玩弄平衡手腕,一方面扶植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另一方面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又不得不依靠洋务派洋务派虽然屡次受到顽固派的攻击,但洋务运动还是冲破重重阻力,艰难地推行了起来。

      第三节 军事工业和新式海陆军的建立洋务运动的范围很广,包括编练新式海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学堂,派谴留学生等运动的重点内容前后期不同,大致是60—70年代是以“求强”为主,以适应战争和军事的需要,举办军事工业和训练新式军队70—80年代,在“求强”的同时,提出“求富”的主张,兴办民用企业一. 军事工业1.内容: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是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和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三所洋炮局开始1865年至1890年,洋务派在全国共创办21个军工局厂,其中规模较大有5个: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 江南制造局 1865年李鸿章购买美商旗记铁厂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