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doc
3页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1、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㈠ 夏朝 【前 2070~前 1600】1. 内容:⑴ 古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⑵ 凌驾于全社会的公共权力⑶ 王位世袭制2. 特点: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㈡ 商朝 【前 1600~前 1046】1. 内容:内服与外服制度2. 特点:⑴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⑵ 商朝与外服的关系相对松散商王对方国的控制有限2、西周的政治制度㈠ 封邦建国 —— 分封制1. 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2. 分封对象:3. 目的:⑴ 直接目的: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⑵ 根本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统治4. 性质: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5. 特点:⑴ 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贵族为主⑵ 周王是最高统治者,为“天下共主”⑶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纽带】⑷ 层层分授,等级森严6. 作用:⑴ 积极:① 周朝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 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③ 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关系更加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④ 密切了同周边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疆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⑵ 消极:① 使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带有家族统治色彩② 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埋下割据混战隐患③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诸侯势力强大,春秋时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完全解体同姓宗族异姓种族宗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 ㈡ 宗法制度1. 含义:处理同一宗族内部之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继承权利的制度。
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宗法制度】2. 内容:⑴ 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⑵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3.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4. 目的:⑴ 直接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⑵ 根本目的: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5. 特点:⑴ 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合一⑵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⑶ 与分封制互为里表⑷ 族权与王权统一,家与国同构,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统治地位⑸ 事实上形成一种凝固的、僵化的、具有稳定隶属关系的多层次宝塔式等级秩序6. 作用:⑴ 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⑵ 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⑶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⑷ 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⑸ 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㈢ 礼乐制度 —— 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异同分封制 宗法制主要目的 保证周王室强大,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核心内容 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屏周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双方关系 天下共主,臣属关系 双重关系,亲缘上为兄弟关系,政治上为君臣关系共性(联系)⑴ 两者互为里表⑵ 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⑶ 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⑷ 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郁的部族色彩⑸ 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地位㈠ 特点⑴ 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⑵ 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
最终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我国早期政治制度是以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为主体的,以宗法制为核心 】⑶ 带有浓郁部族特色【牢固的血缘关系】⑷ 有很强的专制性⑸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⑹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⑺ 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㈡ 地位中国社会出现早期的政治制度,从而使中国早期的政治文明形成,对后世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