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荡山地区岩石研究的活动报告.docx
11页第四届温州市地理学科小课题评比题目:雁荡山地区岩石研究的活动报告学 校: 温州市第三中学主要负责人: 薛振鑫其他成员: 无 指导教师: 卢鹏 联系: 13758461968局部地区岩石成分的活动报告……以温州市乐清雁荡山为研究案例第一部分:有关情况说明及活动实施过程一、 问题的缘起我是温州人,家住在大罗山山麓山鸡坑水库边,对温州市的山山水水我很 是熟悉,而且小时候跟随爸爸妈妈去雁 荡山游玩,所以对雁荡山的风景(特别 是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温州各山区 的植被覆盖率很高,且我们这些当地人也在保护着它,使得其风景优 美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家乡的岩石了,岩石在时间的长河中静 静地躺在大地上,一直跟随着时光风吹日晒,最后形成各种不同形状 的岩石为什么岩石的形状丰富多彩?为什么岩石会产生?自从我上 了高中,学了地理,我决定要了解一下家乡的岩石,于是开始了关于 雁荡山的岩石特征的研究历程二、 研究的目的与宗旨最初的研究冃的是源于那想了解一切的好奇心,但随着研究的不 断深入,我的知识不断丰富,我的研究目的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 从想了解岩石特征的构成到岩石特征的影响因素,再到研究影响岩石 特征的重要因素,一路的活动使我得到了成长。
为了满足对知识的渴 望,我还会不断的深入,我还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分享,让更 多的人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大家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精 神,一起来关注和发现牛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蕴藏的科学现象和科 学原理,提高自己的科学索养和科研意识后来在与指导师的交流后, 我决定从研究一下雁荡111的岩石特征及其历史的变化入手三、研究活动实施过程1 •研究对象说明雁荡山,集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腔区、国家5A 级旅游区和滨海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于一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境 内,面积450平方公里,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 显胜门、羊角洞、仙桥八大景区,有500多处景点,景区内峡深谷幽, 峰奇崖险,秀中有险峻,奇中有幽奥素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 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 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 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 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岩石,rti—种或通常由两种以上矿物所组成的固结或不固结的集 合体,其一部分生物成因的(如煤),在自然界大量存在,构成地壳的 很大一部分。
是固态矿物或矿物的混合物,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称为礁、 暗礁及暗沙,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 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岩石有三态:固态、 气态(如天然气)、液态(如石油),但主耍是固态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我研究的雁荡山的岩石属于流纹岩流纹岩是一种火成岩,是火 山的酸性喷出岩石,其化学成分与花岗岩相同,由于形成时冷却速度 较快使矿物来不及结品,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9%,其斑品主耍为钾长 石和石英组成,晶体形状为方形板状,有玻璃光泽,但有解理岩石 为灰色、粉红色或砖红色,有斑状结构和流纹状结构在中国,主要 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2 •任务分工及岗位设置职务姓名职责组长薛振鑫1. 参与报告的撰写2. 负责具体活动的安排与记录3•保存并整理各位成员收集到的 信息组员薛振鑫1•统计数据,整理资料,形成研究报告2•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组员薛振鑫1 •统计数据,整理资料,形成研究 报告2 •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整理资料3 •具体实施步骤北雁荡地区地质图:(1) 、观测路线的布置方法观测路线的布置有两种方法第一:穿越法地质人员基本上垂直地层走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按一定的间隔横穿 整个调查区•研究地质剖面•标定地质界线。
而路线之间的地质界线则 用插法或“V”字形法则來填绘此法优点是.能比较容易查明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相纵向的变化以 及地质构造的基本特点•且工作量较少•而所获资料较多缺点是两条 路线之间的地质界线•不能直接观测到•联络的地质界线难免与实际有 出入•对岩相、厚度沿走向的变化不易查清.且有可能漏掉主要的小地 质体、矿点•横断层等填用比例越小•路线间距越大•上述缺点越明显 第二:追索法沿地质体•地质界线或构造线的走向布置路线•适用于追索岩浆岩岩 体、断层、含矿层、标志层和地层不整合界线等优点是可以细致地 研究地质体的横向变化•特别是对确定接触关系•断层和含矿层的研究.可以准确地填绘地质界线•有利于研究专门问题缺点是工作效率低. 多用于人比例尺•如矿区的填图2) 、观测点的标测方法常用的定点方法有三.第一目测法•是最简便的方法当地形地物特征显著.如烟囱、桥、涵 洞、孤立大树、凉亭、坟包、独立石等•选择其中离点位最近的一个 地物、用罗盘定方法•目估点位与物之间的实际距离•按比例在地形图 上定出点位这种方法相对粗糙•但在填图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特 别是在沟谷或悬崖等不开阔处无法用后方交汇时•就更显出目测法的 优越性了。
第二后方交汇法.当地形特征不明显吋•则采用后方交汇法其方法就 是用前方已知地物点的方位来交汇后未知点的位置首先在点的周围 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明显地形或地物•三角控制点、古塔、桥梁、凉 亭、孤树、独立石、公路交叉口、河流交汇处、山峰、烟囱、水塔等. 用罗盘仪测出待定点位于已知点地形地物.的方位•然后用量角器在地 形图上分别从三个已知点按所测方位角向中心交汇•三线交点即待定 点位置1T1图:后方交汇法标定观察点位置第三岩层倾角的测定.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 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 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 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 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 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 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 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 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 岩层之真倾角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既方位角 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0倾向为2200倾角350则记 录为NW3100、SWZ350 或3100、SWZ350 或2200Z350□野外测 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 区分露头和滚石。
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 断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 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第二部分 路线地质观测程序、内容和编录方法(-)路线地质观测点的一般观测程序:(1)标定观测点的位置;(2) 研究与描述露头地质特征和地貌;(3) 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及其构造要素;(4) 米集标木和各种样品;(5) 追索与填绘地质界线;(6) 沿前进方向进行路线观测和描述,并测绘路线地质剖面图(信 平剖而图或素描剖面图)地质现象的观测研究与描述时,应防止片面理解,不要仅仅局限 于观测点上及其附近,应当强调,在路线上连续地进行地质观测即 应当详细观测和描述完一个观测点后,沿路线,都应该连续观测和记 录到下个观测点,以便了解地质要素在点与点之间的变化情况如果 孤立地进行点上的观察和描述,中间缺乏足够的系统性、综合性的路 线观察资料,将很难对区域地质特征得出完整的认识二)地质路线的观测内容和要求.市于地质现象纷繁复杂,丰富多彩,因此很难用一个统一的公式 化的要求来表达每条观测路线上在野外进行地质观测研究的过程 中,必须坚持严肃认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重视第一性资料,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不能对现象的取舍带有丄观 随意性。
调查过程中,还必须对所观察到的资料和数据,不断地进行 分析综合,勤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对发现的问题随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时地在现场进行检查和验证;还可以对前 进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计,提高路线调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路线地质观测编录方法号号占的性馬坐标产状标本.片壤号『主XY标本化石蒲片光诸年詁照片其它9-1 及标本、佯品受记*甲位填衰人年 月 日关于野外地质观 察记录,要求对观测点 和观测路线上所见到 的全部客观地质现象 都要进行仔细地,全而 地观测记录,不得轻易放过任何一种地质现象,哪能怕最普通的地质现象对一般或多次见 到的地质现象则町以简略一些,重点记录其出现的特殊性或变化情 况此外,也应该记录观察者对客观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推理和综 合归纳但在文字上必须明确区分开来,使人一目了然地知道哪些是 第一性资料,哪些是观察都的推理判断观测和描述应在现场进行, 地质工作者最忌讳随便相依靠自己的记忆力,等到离开现场再找合适 的场合或回到室内再作补写四)、标本及样品的采集在区域地质测量过程中需要采集的标本及样品种类繁多,主要有 地层标本,岩石标本样品、同位素地质年龄样品、人工重砂样品及古 地磁样品等。
采样工作量应列入设计出项目,有目地针对某项样品或 标本的用途和耍求进行有效的采样,加工处理和实验工作标本采样 时应注意代表性和真实性,根据设计书的任务和要求,选择有利合适 的地点采样,不可信手拈來,甚至捡取来历不明的岩块一般供鉴定 原始成份的样品,采样岩石应十分新鲜,没有次生破坏或混入物标 本采集后,应立即填写标签和进行登记在记录本上应记明采关位置 和编号送实验室的岩矿样品,应附剖面或柱状图送出的样品应留 副样,以便核对鉴定成果,帮助提高对标本的肉眼鉴定能力第三部分:活动记录记录1:艰辛的获取数据历程这一个月薛振鑫同学从无间断过到山区采集数据,并做好记录工 作这种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值得同学学习,付出的努力也得到回报, 终于形成了研究报告第四部分:我的感受与心得体会通过这一次的研究,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大自然的深奥,即便是大 自然界中哪怕是最最简单的一个现象,它都包含着偌大的学问,而这 些学问止是我们所需要的研究过程中有欢笑,有汗水,总之我们走 过来了我们在这过程中成长,同学Z间相互帮助,让我们了解到团 结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实践经验,一些书上没有的学问,这让我很高 兴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 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 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 感受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 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