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09 修辞-【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题型专练答案.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26****ao
  • 文档编号:597873980
  • 上传时间:2025-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25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09 修辞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B.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 C.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D.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解答】A.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虽有“仿佛”这个词语,但句中没有两种不同类别的相似的事物B.比喻,把依附男子的女子比作“攀援的凌霄花”,将男子比作“高枝”C.比喻,把“红硕的花朵”比作“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D.比喻,把“铜枝铁干”比作“刀”“剑”“戟”2.下面各句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B.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C.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D.我如果爱你——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解答】A.象征,赋予“木棉”以独立自主的内涵B.比喻,将枝干比作“刀”“剑”“戟”C.比喻,将“红硕花朵”比作“叹息”“火炬”D.比喻,将爱比作“源泉”“慰藉”故选:A3.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到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玫瑰用刺保卫芬芳,蜜蜂用刺保卫甜蜜。

      B.烈日当空,小树也有气无力地低着头,懒得看一眼过往的行人 C.数不尽的“总督”和“帮办”把秦砖汉瓦黄金白银一齐搬进船舱 D.淘气的鸭子,用金黄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解答】ABD.是拟人C.不是,“总督”和“帮办”“秦砖汉瓦”都是借代故选:C4.对下列各句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拟人) B.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拟人) C.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比喻) D.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拟人)【解答】A.有误,此句将“金柳”比作“新娘”,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BCD.正确故选:A5.下列各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解答】ACD三项虽有“像”之类的词语,但不是比喻,因为都没有不同类别事物的相似性B.比喻,将“枣子颗儿”比作“橄榄”“鸽蛋”。

      故选:B6.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合院是一个大盒子(比喻) B.那飞溅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下比喻) C.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拟人)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拟人)【解答】A.比喻,把“四合院”比作“大盒子”;B.比喻,把“水花”比作“白梅”;C.拟人,山“聆听”拟人的动作;D.比喻,把“叶子”比作“舞女的裙”故选:D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 对偶 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 对比 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 对比 比喻)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 对比 拟人)【解答】A.没有比喻B.判断正确C.没有比喻D.没有对比。

      故选:B8.下列句子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解答】C.把“牵牛花的蓝朵”比作“喇叭”,是比喻9.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②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③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④孩子静静玩,青年说悄悄话,老人脉脉相对⑤晾在绳索上的衣裳们,一起从午后谈到傍晚⑥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A. 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 ②③⑥【解答】①句中三个“下得”构成排比②句中“傲然不屈”往往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红柳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句中“花瓣”是本体,“银珠”是喻体,“般”是喻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④句中三个“……静静……”“……悄悄……”“……脉脉……”构成排比。

      ⑤句中“谈”往往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衣裳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⑥句中“—……—……”构成排比据此分析,①④⑥修辞手法相同,都是排比故选:B10.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B.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C.啊,红柳如同冰山 D.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解答】A.采用相同的句式“……要……,对不对?”是排比,其中“对不对”是反复修辞B.把红柳描摹成“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是比喻修辞C.把红柳描摹成“冰山”,是比喻修辞D.把沙丘描摹成“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是比喻修辞故选:A11.下列各句中,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得不恰当的是(  )A.红柳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的边缘 B.他唱的歌曲韵味醇厚,像新茶,像陈酒,像大地 C.红柳的枝叶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D.远方的几个小岛,在海浪的摇篮中像一个个可怜的宝宝解答】A.明喻本体是“红柳的根”,比喻词是“像”,喻体是“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语言生动形象。

      B.明喻本体是“他唱的歌曲”,比喻词是“像”,喻体是“新茶”“陈酒”“大地”,这是明喻本句把“歌曲”比作“大地”不当C.明喻本体是“红柳的枝叶在灶膛里燃烧”,比喻词是“像……一样”,喻体是“闪电”,这是明喻D.明喻本体是“海浪”“小岛”,比喻词是“像”喻体是“摇篮”“宝宝”,这是明喻12.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A.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B.他唱的歌曲韵味醇厚,像新茶,像陈酒,像大地 C.红柳的枝叶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D.一阵阵乌云从西边涌来,天好像要下雨了解答】A.把“它的根”描摹成“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是比喻修辞B.把“他唱的歌曲”描摹成“新茶,像陈酒,像大地”,是比喻修辞C.把“红柳的枝叶”描摹成“闪电”,是比喻修辞D.写乌云涌来,将要下雨,没有喻体,不构成比喻修辞故选:D13.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比喻、拟人) B.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比喻) C.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

      拟人、排比)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设问)【解答】ABC.正确D.有误,“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不,所以此项是反问句故选:D14.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解答】A.无比喻,“花”“落蕊”没相似性;B.比喻,把“枣子颗儿”比作“橄榄”“鸽蛋”;C.无比喻,“阵”和“层”性质相同;D.反问,答案在问句中,答案是“秋无国别和阶级”故选:B1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 对偶 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 对比 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 对比)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 对比 拟人)【解答】A.没有比喻。

      B.判断正确C.没有对比D.没有对比故选:B1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但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着实令人着迷 C.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D.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解答】A.不是比喻本体和喻体不是不同的事物,所以不是比喻)BCD.是比喻故选:A17.对下列各句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②它们(落叶)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③他肚里有墨水儿,脑瓜又活,看个文件什么的,都比别人理解快④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A.比喻 拟人 借代 借代 B.拟人 拟人 借喻 借代 C.比喻 反复 借喻 夸张 D.拟人 反复 借代 夸张【解答】①将“花瓣”比作“银珠”,是比喻修辞手法②“缠缠绵绵凄凄切切”“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将落叶人格化,是拟人修辞手法③“墨水儿”代指文化,是借代修辞手法。

      ④这句话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是借代修辞手法故选:A18.对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比拟) B.车上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借代) C.大伙儿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馒头的香味来了比喻) D.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比喻)【解答】ABD.正确C.有误,“看见鲜绿的麦苗,就嗅出馒头的香味”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加强作者对麦苗的喜爱之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所以这里使用了夸张手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7语第一次月考】蚌埠市蚌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x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数学试卷.docx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docx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docx 山西省长治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卷.docx 湖北省恩施州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考试 生物试卷.docx 浙江省嘉兴市2025年9月高三上学期月考测试英语试卷.docx 江西省红色十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docx 湖南省永州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docx 广东省阳江三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9月开学考试生物试卷.docx 山西省太原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半月考历史试卷.docx 湖北省宜昌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考试思想政治试卷.docx 山西省太原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半月考生物试卷.docx 山西省长治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思想政治试卷.docx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卷.docx 湖南省永州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docx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等2地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docx 山西省太原市某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半月考化学试卷.docx 山西省太原市某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半月考数学试卷.docx 山西省太原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半月考数学试卷.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