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牛和鹅人教(部编版).pdf
6页18 牛 和 鹅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正确认读本课“谓、瓶”等生字, 规范书写“摸、甚”等生字, 理解“恐怖、捶胸、 掐住”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抓住有关语句, 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3. 情感与价值 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 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 特别是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阅读文章的 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 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产 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两个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自学生字词 教师 :1. 查看学生预习情况, 了解学情 2.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 出示 : 一张牛的图片 , 一张鹅的图片 板书课题 : 牛和鹅 提问 :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它们的印象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交 流 ) 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牛和鹅 读课题。
) 角度 , 这是本 单元的主题 那“牛和鹅”与“角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 章吧 3. 介绍作者任大霖 对“任”进行正音) 二、初读课文 , 了解大意 1. 自由读课文 , 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在有疑惑的句子旁打个问号 给学 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读) 2. 逐节指名读 , 正音 ,说说对带有生字的词语的理解, 了解每个自然段 的大意 3. 在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练习用按“课文先写 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练习分段,并说说课 文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 引导质疑 引导学生质疑, 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预设学生的问题: “牛和鹅与本单元的主题角度有什么关系 呢?”“为什么牛的眼睛看人, 会觉得人比牛大;鹅的眼睛看人, 会觉得 人比鹅小 ?”“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转变?” 四、布置作业, 巩固新知 1. 抄写词语交流生字记忆方法 2. 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 夯实基础 1. 课前板书课题: 牛和鹅。
2. 齐读课题 3. 了解学生对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课件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或要求会写的生字的词语, 学生认读 第一行 : 捶捶欺负拳头 第二行 : 脖子恐怖摸摸 第三行 : 掐住胳膊摔倒 4. 根据上节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引出本 课的阅读话题: “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转变? 二、细读课文, 顺学而导 1. 自读课文 , 整体感知 , 写下批注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写下批 注 2. 前后联系 , 产生疑惑 , 产生期待 引读第 1、2 自然段 ,先联系句子中“牛的眼睛看人, 觉得人比牛大” 和“鹅的眼睛看人, 觉得人比鹅小”体会牛是怕人的, 鹅是不怕人再 扣住两个“都”字引导学生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思考: 为什么大家都 这样说 ?而且为什么“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导读第 3 自然段 , 通过三个“敢”字(敢, 甚至敢 , 还敢 ), 抓住“拍、 摸、触、甩、扳、叫、骑”等词语品读出“我们看到牛, 一点儿不害 怕” 导读第 4 自然段 , 通过两个“才敢”,抓住“总是、远远地、安全的地 方、要是就、绕个大圈子”等词句读出“我们看到鹅, 那就 完全两样了”害怕。
紧密联系第1 自然段中对应的语句感受两者 的因果关系 , 并在反复朗读中加深体会 教师顺势小结: 我们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儿不害怕, 甚至还去欺负它; 对小小的鹅却心怀畏惧可是后来呢?引导学生快速读课文第12 自然 段, 找找答案 联系第 12 自然段 , 引导学生读懂“我”对鹅不再害怕, 对牛也不再欺 负的原因 前后联系质疑: 是什么让“我”有这样大的转变呢?自然想到 : 这和 “我”经历的一件事情有关 3. 精读课文 , 读出情趣 , 读出差异 引导阅读课文第5 至 11 自然段 (1) 学生轻声读课文的第5 至 7 自然段 , 看看在鹅的面前“我”表现得 怎样 引导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按叙述顺序 等他们找到这些语句后再逐句导读 第一句 :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 贴着墙壁 , 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 很害怕 , 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扣住“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 壁、悄悄地走过去、很害怕、怕”等词句读出我的“怕” 第二句 : “孩子们惊呼起来, 急急逃跑要学生联系鹅的表现: “鹅 听见了 , 就竖起头来 ,侧着眼睛看了看, 竟爬到岸上 , 一摇一摆地、神气 地朝我们走过来; 还伸长脖子 , 吭吭地叫着 , 扑打着大翅膀, 好像在它们 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来理解, 紧紧抓住描写鹅动作、神态 的词句 , 引导学生在第1 自然段中找到对应的句子, 从而体会孩子们的 “急”。
第三句 : “在忙乱中 ,我的书包掉了, 鞋子也弄脱了我想, 它一定要把 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联系带头的老公鹅前后的表现, 尤其 是描写生动的词句, 抓住“我”的想法与语言体会“我”的狼狈 再引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课文,联系第 1 自然段中的有关语句, 从而感 受到鹅的不可一世, “我”由怕到急再到狼狈不堪的变化过程 (2) 学生轻声读课文的第8 至 11 自然段 , 看看在鹅的面前金奎叔的表 现 引导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有关语句“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 鹅的长脖子”“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 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 来”抓住句中“飞快地走、一把握住、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等语 句以及他的话“鹅有什么可怕的! 看把你吓成这样”, 并联系写鹅的语 句, 如“鹅用脚爪划他, 用嘴啄他”“这一下, 其余三只鹅也怕了, 纷纷 张开翅膀 , 跳进池塘里”体会金奎叔对鹅不怕, 而鹅却惧怕金奎叔 在对比朗读中加深体会金奎叔不怕鹅, “我”怕鹅 , 而鹅对“我”和他 的态度也是截然相反的 (3) 引导学生思考鹅还是那群鹅, 而“我”和金奎叔在它们的面前表现 得怎么会截然不同?通过品读第9 至 11 自然段的对话加深感悟。
重点 引导读懂金奎叔的话, “凭这点”可以联系上文“我”的话理解, “咱 们可不答应”可以联系上面写金奎叔对付鹅的语句以及下面的“掐” “扔”“别怕”等理解 设计意图 :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 联系上下文 ,在对比朗读中明白由于“我”和 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而形成了不同的结果这样的理解可以说是 分层次理解 品读末尾 , 联系实际 ,读出道理 引导阅读课文第12 和 13 自然段 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 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引导学生思 考这两个半句分别是从谁的角度说的, 各有什么看法以接读的方式 理解因为从鹅的角度出发, 它虽然把“我”看得比它小, 但从人的角度 出发 , 可“我”实在比它强呀! 此外还要引导读懂“我”对牛不再欺 负了 引导学生品味出金奎叔的话对“我”的影响之大 三、回顾课文, 总结升华 启发学生回顾全文, 思考交流牛和鹅与本单元的主题“角度”的 关系 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经验来谈, 相机出示含蓄的结尾, 在朗读中明 白要像“我”一样以之自勉 四、拓展延伸 1. 拓展阅读 : 读与“角度”这一主题有关的故事丢失的骆驼两 个农夫烦恼的老太太; 诵读两位诗人登山游览时不同感受的诗 歌登飞来峰题西林壁。
2. 畅所欲言 : 谈谈当自己和师长就某事的看法不一致时该怎么办? 【板书设计】 牛和鹅 前: 不怕、欺负绕开、害怕 后: 尊敬、不欺负不怕 (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果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文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 学习第 4 自 然段及第5 到 11 自然段 , 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 反复练习朗读 , 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 被鹅 欺时的狼狈不堪, 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不足之处 1.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多 2. 没有使用课件教学, 使课堂减少了许多生气, 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3. 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 前面在教学欺牛段落时使用过多的时间, 加上没用上课件, 导致后 来的时间不足 , 金奎叔的话分析得不透彻, 拓展部分没来得及教学, 草草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