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第三中学2020年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6页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第三中学2020年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单选)如图甲所示,一足够大的正方形区域abcd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其顶点a在直线MN上,且ab与MN的夹角为45°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从图示位置沿直线MN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域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图乙表示整个过程导线框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以为单位)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参考答案:2. (单选)如图所示,斜劈形物体的质量为M,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沿斜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斜劈始终保持静止,物块m上、 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A.地面对斜劈M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B.地面对斜劈M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C.地面对斜劈M的支持力等于(M+m)gD.物块m向上、向下滑动时加速度大小相同参考答案:B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太阳福射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D.对于某种金属,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就越大E.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加参考答案:ADE4. 运动周期为T,振幅为A,位于x=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开始做简谐运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关于质点P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期一定为TB.振幅一定为A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D.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E.若P点与波源距离s=vT,则质点P的位移与波源的相同参考答案:解:ABD、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振动质点的振动周期、振幅、起振方向都和波源质点的相同,所以质点P的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向,与P离波源的距离无关.故A、B正确,D错误;C、质点的振动速度大小跟波速无关,故C错误;E、若s=vT,则s等于一个波长,即P点与波源质点相位相同,振动情况总相同,位移总相同,故E正确.故选:ABE【考点】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分析】波传播过程中,各振动质点的振动周期、振幅、起振方向都和波源质点相同,质点的振动速度大小跟波速无关.5. (多选题)如图所示,从斜面上某一位置先后由静止释放四个小球,相邻两小球释放的时间间隔为0.1s,某时刻拍下的照片记录了各小球的位置,测出xAB=5cm,xBC=10cm,xCD=15 cm.则( )A.照片上小球A所处的位置,不是每个小球的释放点B.C点小球速度是A、D点小球速度之和的一半C.B点小球的速度大小为1.5 m/sD.所有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参考答案:A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小球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点小球的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A点小球的速度,从而判断是否从A点释放.根据平均速度推论分析C点小球和B、D两球速度的关系.【解答】解:ACD、根据△x=aT2得小球的加速度为:a=,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有:,A点小球的速度为:vA=vB﹣aT=0.75﹣5×0.1m/s=0.25m/s≠0,可知小球不是从A点释放,故AD正确,C错误.B、C点是BD段的中间时刻,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知,C点小球的速度等于B、D点两球速度之和的一半,故B错误.故选:AD.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能级状态,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氢原子可能发射 种频率的光子;氢原子由量子数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子的能量是 eV; 用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照射下表中几种金属, 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
几种金属的逸出功金属铯钙镁钛逸出功W/eV1.92.73.74.1参考答案:6 2.55 铯7. 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1)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为方案 更易于操作,简述理由 2)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参考答案:(1)甲;因为甲方案拉木块时不需要匀速拉动,(2)0.48. 瞬时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但在物理实验中通常只能通过(Ds为挡光片的宽度,Dt为挡 光片经过光电门所经历的时间)的实验方法来近似表征物体的瞬时速度这是因为在实验中无法实现Dt 或Ds趋近零为此人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在倾斜导轨的A处放置一光 电门,让载有轻质挡光片(宽度为Ds)的小车从P点静止下滑,再利用处于A处的光电门记录下挡光片 经过A点所经历的时间Dt。
按下来,改用不同宽度的挡光片重复上述实验,最后运动公式计算出 不同宽度的挡光片从A点开始在各自Ds区域内的,并作出-Dt图如下图所示 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请继续完成下列实验任务: (1) 依据实验图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 (2) 依据实验图线,挡光片经过A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 (3) 实验操作须注意的主要事项是 参考答案:9. 一质子束入射到能止靶核上,产生如下核反应: 式中P代表质子,n代表中子,x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的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参考答案:14 13 解析:质子的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1,中子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X的质子数为1+13-0=14,质量数为1+27-1=27.因为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则新核的中子数为27-14=13.10. 质量为2吨的打桩机的气锤,从5 m高处白由落下与地面接触0.2 s后完全静止下来,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则在此过程中地面受到气锤的平均打击力为___________N。
参考答案:设向上为正方向,由冲量定理可得,由机械能守恒可得,解得=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地面受到气锤的平均打击力为N11. 如图,将酒精灯和装有适量水的试管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橡胶塞子塞住(不漏气)试管口,现让小车处于静止,点燃酒精灯给试管中水加热当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子向右喷出时,可以观察到小车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小车(含酒精灯和装有适量水的试管)对橡胶塞子的作用力与橡胶塞子对小车的作用力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整个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向_______(选填“左”、“右”、“上”或“下”)参考答案:左,相反,左 解析:塞子喷出瞬间,小车与塞子瞬间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小车向左运动,整个小车(含酒精灯和装有适量水的试管)对橡胶塞子的作用力与橡胶塞子对小车的作用力为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所以小车受到的合力向左12. 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5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d=0.50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s=100mm,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实验中,照射得8条亮条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4.48mm,则相邻条纹间距△x= mm;入射光的波长λ= m(结果保留有效数字).参考答案:0.64,6.4×10﹣7【考点】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分析】根据8条亮条纹,有7个亮条纹间距,从而求得相邻条纹间距;再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x=λ求解波长的即可.【解答】解:8条亮条纹的中心之间有7个亮条纹,所以干涉条纹的宽度:△x==0.64mm根据公式:△x=λ代入数据得:λ==mm=0.00064mm=6.4×10﹣7m故答案为:0.64,6.4×10﹣713. (5分) ,称为核反应;与衰变过程一样,在核反应中, 守恒、 守恒。
参考答案: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质量数、电荷数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选修3-3(含2-2))(6分)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500J的热量,同时对外做了100J的功,问:①物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 变化了多少?(400J;400J) ②分子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参考答案:解析:①气体从外界吸热:Q=500J,气体对外界做功:W=-100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U=W+Q=400J (3分) △U为正,说明气体内能增加了400J (1分) ②因为气体对外做功,所以气体的体积膨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气体分子势能增加 (2分)15. (10分)如图所示,气缸放置在水平台上,活塞质量为5kg,面积为25cm2,厚度不计,气缸全长25cm,大气压强为1×105pa,当温度为27℃时,活塞封闭的气柱长10cm,若保持气体温度不变,将气缸缓慢竖起倒置.g取10m/s2. (1)气缸倒置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单位时间内气缸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撞击次数增多B.单位时间内气缸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撞击次数减少C.吸收热量,对外做功D.外界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放出热量(2)求气缸倒置后气柱长度;(3)气缸倒置后,温度升至多高时,活塞刚好接触平台(活塞摩擦不计)?参考答案:(1)BC(2)15cm(3)227℃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4kg,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倾角为37°,F=10N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当t=5s时撤去F,(g=10m/s2,sin37°=0.6,cos37°=0.8).求:(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2)撤去F后,物体还能滑行多长时间?参考答案:解:(1)物体在力F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受力如图水平方向有:Fcos37°﹣f=ma 竖直方向有:Fsin37°+N﹣mg=0 摩擦力:f=μN 带入数据解得a=0.3m/s2(2)撤去外力F后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为 υ=at1再由速度公式可得,0=υ﹣a′t2加速度为 a′=μg 代入数据解得t2=0.75s 答:(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0.3m/s2;(2)撤去F后,物体还能滑行0.75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