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研究初探.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7248402
  • 上传时间:2021-1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1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研究初探 费春梅摘要:本文通过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而探讨对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应该采取怎样的干预措施,以求改善注意力多动障碍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影响因素;措施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俗称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是儿童期最常见、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 是目前一个受到广泛重视的儿童发展障碍据统计,在美国,此类儿童占在校学生的2%~5%[1]在我国,此类儿童占在校学生的1.5%~10%[2]另外,男女比例学龄儿童的患病率大致为3:1~9:1[3]即男童比女童更易患得注意力多动障碍一、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ADHD儿童受生理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遗传因素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儿童多动症与遗传有密切关联,其遗传方式是基因遗传[4]另一方面是脑组织损伤或者脑发育不成熟导致的脑功能轻微失调引起原因有的是由母亲在妊娠期间或者是分娩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状况导致;有的是由新生儿先天性发育不足、先天性发育障碍引起;有的是儿童在儿童期间,因为体重过轻、营养不良或者是患过脑炎、高热昏迷、颅脑外伤等疾病而造成脑损伤。

      第三方面是受到血型以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有研究者通过对106例多动症儿童的血型分布调查,结果发现:B型患儿47例,占44.34%;O型31例,占29.25%;AB型15例,占14.15%;A型13例,占12.26%B型血的儿童相对患病率较高[5]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对ADHD儿童产生影响,例如缺铁可使儿童出现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缺锌可影响生长发育,引起心理变态等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ADHD儿童也有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影响ADHD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因素:①父母养育子女方式过于溺爱或过于冷漠;②夫妻感情不和,经常吵架、大骂,以致家庭关系紧张;③父母的工作压力或者精神压力大,容易造成情绪焦虑;④父母的受教育年限短、文化程度低等因素都对儿童有一定影响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在不同方面和层次上影响儿童,导致儿童患病社会环境对ADHD儿童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这里所指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包括儿童在校期间所处的社会关系,即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另一方面也包括工业污染与农药污染及食品添加剂等对儿童的影响二、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干预措施对于ADHD儿童的治疗,很多专家都提出了意见,也提供了很多方式、方法,饮食疗法就是很多医学专家所推崇的。

      而在这里主要是介绍家庭疗法,此法是一种具有普遍的可行性、便于采用的方法父母是ADHD儿童最重要的帮助者,家长要遵循正视事实、儿童中心、发展、快乐、培养自尊和自信等原则,对儿童实施治疗,主要方法有:①给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②尽量亲力亲为教育儿童,避免隔代教育;③父母教育儿童要保持双方意见和言行一致,不可一个管教,一个护短;④认识到对儿童生活细节上培养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情专心致志;⑤家长要对儿童多用鼓励的言语,让儿童感觉到被人尊重和重视;⑥鼓励儿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及户外活动,如游泳、跳绳等,既可让儿童过剩的精力作合理的宣泄,又可使其前庭区及运动感觉系统运作正常,促进脑部发育,同时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6];⑦家长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富有耐心目前,国内外专家还没有发现能够明显治愈和消除症状的治疗ADHD儿童的方法就目前情况来说,最好是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如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方式方法结合,同时也需要家长、教师、医生三方面的协力配合,这样会对ADHD儿童的治疗产生更好的效果面对成千上万还饱受ADHD病患折磨的儿童,应该出现更多关于ADHD的研究,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ADHD,关注并正确对待ADHD儿童,使他们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像其他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正常、良好的教育,享受到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应有的童年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1] Barkley R. A. .Hyperactive Children: A Book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1982:12.[2][3] 刘翔平.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13,17.[4][5] 王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现状.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6] 王雪.注意力缺陷多动性障碍儿童的家庭健康教育.内江科技,2007(7):169.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