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质量调研(中考一模)综合试卷-初中化学.doc
6页2024-2025学年上海市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质量调研(中考一模)综合试卷-初中化学一、选择题(★★★) 1. 锌元素被誉为“智力之源”, 锌元素符号是 A. ZNB. MnC. ZnD. Al (★★) 2. 在水中形成悬浊液的是 A. 面粉B. 植物油C. 食盐D. 蔗糖 (★) 3. 触摸屏的材料之一是氧化铟氧化铟(In 2O 3)中铟元素(In)的化合价为 A. 0B. +2C. +3D. +6 (★) 4. 能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A. B. 2NC. D. (★★) 5. 和表示两种原子, 下列微粒模型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 (★) 6. 食物中显碱性的是( ) A. 菠萝pH=4.1B. 柠檬pH=2.3C. 牛奶pH=6.3D. 蛋清pH=7.8 (★★) 7. 在氧气中燃烧, 能产生白光, 生成无色无味气体的是 A. 镁带B. 木炭C. 铁丝D. 硫粉 (★) 8. 能使气体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A. 增大压强B. 升高温度C. 增加溶剂D. 振荡溶液 (★) 9. 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4P+5O2=2P2O5B. P+O2PO2C. P+5O2P2O5D. 4P +5O22P2O5 (★★★★) 10. 一定条件下,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 木炭B. 一氧化碳C. 氧化铜D. 氧气 (★★★) 11. 化学基本观念说法错误的是( ) A. 微粒观: 金刚石由分子构成B. 转化观: 二氧化碳可转化为碳酸C. 元素观: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D. 守恒观: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1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符合的是 A. 氦气的性质稳定−−作霓虹灯B. 水有良好的分散性−−用作溶剂C. 氧化钙与水反应−干燥剂D.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 13. 20℃,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100克水。
能证明下图烧杯中是氯化钠饱和溶液的实验是 A. 称量溶液质量为136克B. 加入氯化钠, 有固体不溶C. 恒温蒸发, 有固体析出D. 测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9: 25 (★★★) 14. 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①分别稀释NaOH溶液和H2SO4溶液②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③H2与过量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④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A. ①②③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二、多选题(★★★) 15.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C. 元素以化合态存在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 纯净物包含单质和化合物 (★★★) 16. 我国科学家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工艺有利于降低大气中含量B. 电解装置中发生了分解反应C. 该工艺合成的甲醇()属于混合物D. 合成装置里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甲醇()中 三、选择题(★★★) 17. 用如下实验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实验过程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段时间CO, 然后依次点燃Ⅰ、Ⅲ处酒精灯B. 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CO能与石灰水反应C. Ⅲ处酒精灯的作用既可验证CO的可燃性又可进行尾气处理D. 为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结束时应立即停止通入CO, 然后熄灭Ⅰ、Ⅲ处酒精灯 四、填空与简答(★) 18. 化学与生活、环境和能源等密切相关。
(1)减少污染物排放——空气清新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______ , 低碳生活可以减缓 ______ 引起的温室效应 (2)自来水来之不易——节约用水 自来水生产流程: 天然水 沉降→过滤→吸附 自来水 吸附过程中可加入的物质是 ______ 通常加入氯气的作用是 ______ (3)清洁高效能源——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 其摩尔质量为 ______ , 0.5mol 中约含 ______ 个氢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4)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强下, 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 该变化属于 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 19. 神奇的“风暴瓶”能“预报天气, 冷暖先知”, 制作“风暴瓶”用到以下物质: 樟脑、酒精、 、 等 (1)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倒入水中, 出现了明显的浑浊说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______ (填“强于”或“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把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降温也出现了晶体, 除了上述方法外, ______ 也能使樟脑从溶液中结晶 (2)实验室配制一瓶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在配制过程中操作顺序是 ______ (填编号), D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3)下图1为 和 的溶解度曲线, ℃时将等质量的 、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 ℃,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 ______ (填“>”、“<”或“=”) (4)已知X是 或 中的一种, 小明同学对该物质进行了如上图2所示实验 X是 ______ , ②和③中的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还需加入X的质量更大的是 ______ (填“②”或“③”) (★★★★) 20. 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 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 木炭燃烧后, 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 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说明这种气体具有 ______ 的性质 (2)1755年, 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图实验: 完全煅烧白垩(主要成分碳酸钙), 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足量的水反应, 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完全反应, 生成与白垩主要成分相同的固体步骤①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步骤①所用白垩中含有1mol的碳酸钙, 则③中消耗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 , 理由是 ______ 在工业生产中也可用上述流程制取高纯度的碳酸钙, 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______ 。
(3)1766年, 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 一定温度下, 1体积水能溶解约1体积的二氧化碳1774年, 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 的水中, 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 ______ 上述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 不仅能溶于水, 还可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写出主要步骤和现象 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1. 利用以下装置进行“白磷燃烧的条件”的探究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实验前, 打开 、关闭 或者打开 、关闭 , 分别向上拉动两支注射器的活塞, 均能出现 ______ 现象, 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20℃冷水中, 打开 、关闭 , 往A中注入适量的双氧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含0.2mol过氧化氢的上述双氧水完全分解, 可得到氧气 ______ 克;B中观察到白磷是 ______ (填“燃烧”或“不燃烧”) (3)关闭 、打开 , 往D中注入适量的稀盐酸, 当观察到 ______ , 说明二氧化碳与白磷充分接触然后将B中的水换成80℃的热水, 白磷不燃烧,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______ 。
(4)打开 、关闭 , 往A中注入适量双氧水, 一段时间后B中白磷燃烧, 由此现象说明 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