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湾沟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方案.doc
15页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组织设计1、概述 混凝土生产系统主要满足大坝工程、泄洪工程、引水发电工程的混凝土生产,混凝土总方量为51.3万m3水电站引水发电工程总方量约15.2万m3,主要施工部位为进水口、引水隧洞、地面厂房、尾水系统等部位,混凝土以二、三级配为主泄洪工程混凝土总量约为26.7万m3,主要施工部位为8#公路后期隧洞混凝土衬砌、①②溢洪道及泄洪放空洞进出口混凝土浇筑和洞身混凝土衬砌其中8#公路后期遂洞混凝土衬砌约0.1万 m3,①②溢洪道混凝土约19万m3,泄洪放空洞混凝土约7.6万m3混凝土级配主要为二、三级大坝工程混凝土总方量为93251m3根据施工强度及现场道路交通情况,拟布置两座拌和站两座拌和站都布置在右岸黑湾沟②公路沿线临河一侧(独石岩附近),高程340.00~351.00m,占地约9000m2两座拌和站共用砂石骨料堆存仓2、系统生产规模及设备选择2.1 生产能力确定根据混凝土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大坝工程高峰月浇筑强度为9977m3,发生在2012年3月泄洪工程混凝土月高峰强度为19964m3/月,发生在 2010年9月,引水发电工程混凝土月高峰强度为12196m3/月,发生在 2010年8月,综合高峰强度为3.1万m3/月,发生在 2010年8月,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小时生产能力: Qh=Kh·Qm/(M·N)式中:Qh—混凝土系统所需小时生产能力 m3/h;Kh—小时不均匀系统取 1.5;Qm—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 m3;M—月工作天数,取25d;N—日工作小时数,取20h;经计算拌和站小时生产能力为94m3/h。
2.2 拌和设备选型根据混凝土不同时期供料强度及最大小时生产能力要求,并考虑拌和站的供料时间,砼系统配置1座型号为HZS50搅拌站和一座型号为HZ120-2F3000L型混凝土拌和楼 HZS50搅拌站混凝土生产能力为50m3/h,系统在2008年10月份形成生产能力,能满足2009年3月份以前混凝土浇筑强度要求HZ120-2F3000L型混凝土拌和楼其额定生产率为:常态混凝土120m3/h、预冷混凝土60m3/h,系统在2009年3月份形成生产能力2009年4月份以后两拌和站系统能够满足高峰月混凝土生产强度及最大块浇筑强度要求 HZS50型混凝土拌和站采用计算机全自动控制,拌和站系统主要由:骨料供给计量系统、水泥和粉煤灰供给和计量系统,水供给和计量系统、外加剂供给计量系统、电控系统、气动系统等组成成品净骨料由一台KLD850Z型装载机分别装入四个骨料储料仓中该系统采用1台搅拌主机生产,搅拌主机采用JS1000型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出料容量1000L,单机生产能力50m3/h,允许最大料粒径为80mm电控系统采用微机控制,既可自动控制,也可手动操作,该站具有建设周期短、机动性较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投资少、投产快等优点。
拌和站性能指标和主要设备分别见表4-1 HZS50型拌和站性能指标表、表4-2 HZS50型拌和站主要机械设备表表4-1 HZS50型拌和站性能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搅拌楼压缩空气消耗量m3/min22搅拌楼压缩空气工作压力MPa0.49~0.693搅拌站总重t404常态混凝土额定生产率m3/h505控制方式方法微机自动控制\手动6搅拌主机型号JS1000 1台7单台搅拌主机功率kW18.58单台搅拌机出料容量m319允许搅拌最大骨料粒径mm≤8010料仓总容积m31611水泥贮料仓T80×214粉煤灰贮料仓T80×115出料斗高度m4表4-2 HZS50型拌和站主要机械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功率(kw)备注单台总计1型搅拌机JS1000座1222250m3/h2配料机PLD1600套15.5224台电机3水泥计量系统14螺旋机6米台35水泥罐80个26粉煤灰罐80t个17袋式除尘器QMC—24B 台3398旋风分离器CLT/A台39水计量系统套15.55.510外加剂泵IH50-32-160台21.12.2耐腐蚀泵HZ120-2F3000L型混凝土拌和楼是大组件组装的方型结构,全楼采用拼装、圆柱钢管结构。
结构简单,安、卸方便,便于转移拌和楼两侧设有钢平台,放置冷风机设备该拌和楼骨料仓设置了通冷风所必需的设施,有冷风出、进口法兰,考虑了从冰楼输入片冰的设施位置,因此,拌和楼可以根据设计通冷风和加片冰等来满足制冷混凝土的要求搅拌楼主机采用2台JF3000A自落式搅拌机,整个系统主要由:骨料供给及计量系统、水泥供给及计量系统、掺和料供给及计量系统、水供给及计量系统、外加剂供给及计量系统、主机搅拌系统、电控系统、气动系统等组成具有自动化高、质量稳定、运行可靠、管理方便等优点拌和楼性能指标见表4-3根据设备配套要求,拌和系统主要机械设备见表4-4表4-3 HZ120-2F3000L型拌和楼性能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搅拌楼压缩空气消耗量m3/min42搅拌楼压缩空气工作压力MPa0.49~0.693全楼总重t205.64常态混凝土额定生产率m3/h1205制冷混凝土额定生产率m3/h606控制方式方法电气集中微机自动控制7搅拌主机型号JF3000A 2台双锥倾翻式8单台搅拌主机功率kW229单台搅拌机出料容量m3310允许搅拌最大骨料粒径mm≤15011料仓总容积m348012每种骨料贮料仓m3160×213m380×214水泥贮料仓T750×215粉煤灰贮料仓T750×116出料斗高度m417成品骨料设计输送能力t/h24518成品骨料活容量t满足高峰期约5d用量19水泥设计输送能力t/h1720粉煤灰设计输送能力t/h521系统总装机容量Kw766.222工作班制班/d323总占地面积m29000表4-4 HZ120-2F3000L型拌和系统主要机械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功率(kw)备注单台总计1拌和楼HZ120-2F3000L座1100100120m3/h2单仓泵CP2.0台13单仓泵CP3.0台24叶轮给料机300×300台35水泥罐750个26粉煤灰罐750t个17袋式除尘器QMC—24B 台3398旋风分离器CLT/A台39空压机4L-20/8台1130130每台20m3/min10外加剂泵IH50-32-160台21.12.2耐腐蚀泵11皮带机B800m/条200/32060HZ120-2F3000L型拌和楼的主要结构见HZ120拌合楼主站总图(图AN-JPH-XT-02)。
3、系统工艺流程成品骨料由料场运送至混凝土拌和系统堆料场,并通过皮带机分别卸入拌和楼贮料仓内,然后进入贮料仓底部称量斗内根据需要进行称量,待各种骨料达到设计重量后集中投入搅拌机进行拌和;水由系统水池供给(需要冷水时从制冷车间提供),外加剂由其配制间内的储存池供给,称量均在配料层完成;水泥及粉煤灰经检验合格后输送至水泥粉煤灰储存罐并卸入相应的储存容积内,再由输送设备送往搅拌楼各自的贮料仓内进行供料,后进入称量斗根据需要进行称量;以上混凝土原材料供料的各称量系统均由微机自动控制HZ120-2F3000L型拌和楼工艺流程详见混凝土生产系统工艺流程图:AN-JPH-XT-054、系统平面布置4.1拌和系统平面布置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大坝右岸下游340.0~351.0m高程平台,距大坝约1km,占地面积约9000m2依据地形特点,本着合理、经济的原则进行系统布置布置的主要设施和设备有:受料平台、成品骨料堆场、皮带机、HZ120型拌和楼、HZS50型拌合站、水泥罐、粉煤灰罐、外加剂储藏配置车间、修理间、实验室、空压机房、配电间、值班室、袋装水泥库、水池及供水管道等组成等,具体布置详见混凝土拌和系统平面布置图:AN-JPH-XT-01。
1) 拌和站及配料系统整个系统包括受料平台、调节料堆场、拌和楼、上料皮带及水泥粉煤灰罐等布置,其中调节料堆场分成四仓,分别存放大、中、小石和砂;每个拌和系统由两个水泥罐及一个粉煤灰罐成三角形进行布置HZ120型拌和站、水泥罐及粉煤灰罐等安装地面高程为340.50m,风冷仓布置高程340.50m;HZ50型拌和站、水泥罐及粉煤灰罐等安装地面高程为343.50m2) 水泥、粉煤灰本标段工程所用水泥和粉煤灰由发包人协助承包人负责采购、验收、运输、保管根据各建筑物部位施工图纸的要求配置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品种及粉煤灰品种根据混凝土施工进度计划,水泥储运设施规模由混凝土浇筑高峰时段的日平均需要量确定:H =(Qq/M)× n式中 H——现场水泥仓库容量,t;Q——混凝土高峰时段月平均浇筑强度,m3/月;q——每m3混凝土中水泥的平均用量,t/m3;M——月工作天数,取25d;n——水泥的储备天数系统水泥按混凝土月高峰强度5天进行储备,经计算,水泥储备容量为1800t;粉煤灰则考虑按混凝土月高峰强度5天进行储备,经计算,粉煤灰储备容量为600t在工地拟设置3座金属罐用于储存水泥和粉煤灰,其中2座750t储存水泥;1座750t水泥罐用作储存粉煤灰。
配置的水泥和粉煤灰3个罐成三角型布置于HZ120-2F3000L型拌和楼旁边HZS50型混凝土拌和站则配置3座80t金属罐用于储存水泥和粉煤灰,其中2座80t储存水泥;1座80t水泥罐用作储存粉煤灰另布置一袋装水泥库,储量为200T散装水泥、粉煤灰至储罐及由罐至混凝土拌和站储仓均为气力输送,输送用气由空压站专供为降低粉尘污染,水泥、粉煤灰储罐及拌和站水泥、粉煤灰储仓顶部均设除尘器收尘3) 砂石骨料骨料净料堆场布置在▽345.00m平台,分四个骨料堆积仓,依次为砂、小石、中石、大石仓受料平台采用浆砌石挡墙回填后形成,隔墙采用浆砌石,墙高约6m,以免混仓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同时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料仓容量较大,且距混凝土生产系统较近,系统骨料仓设计容量较小,总容量为3000m3,可满足1.5天左右的混凝土生产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