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比较中日现代化道路(原创作业).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5393103
  • 上传时间:2017-1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比较中日现代化道路——揭开烫在整个民族身上的伤疤为方便浏览,特作提纲如下:一、何为“现代化”二、中日 19 世纪后半期概况与危机三、中日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实现四、最终的结果描述五、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1、内在因素:政治传统因素;文化观念因素及其在民族富强上的作用2、外在因素六、其他现代化阶段比较:1910——二战;二战——七十年代;七十年代——至今七、警戒与教训:如何处理中日当代关系之我见摘要惊醒梦中,两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在几乎同一时期被迫开始艰苦的现代化进程,然而结果一者盛极,一者衰极,追溯两者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阶段,这两个曾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国家,何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本文主要从 19 世纪末两国救亡图强道路的比较中探寻其原因、过程及结果,并兼述其他现代化阶段的不同发展状况我们今天研究中日现代化道路的异同,从中寻找其经验和教训, 予以借鉴吸收,这对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将不无裨益关键词 中日 现代化道路 民族特性 经验教训 当代启示一、何为“现代化”所谓现代化,是指以大工业为发端的、以一个民族实体为载体的整个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的解放” 就中日两国而言,相似地,现代化都是被动接受的,是从落后的封建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变成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从生产力极其低下过渡到现代化生产手段的过程以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为标志,两国在相同的起点上几乎同时开启了追赶欧美列强的现代化进程在过去一个半世纪后,无论是同清末、上世纪中期还是现在相比,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已更多地落后于日本但是两国的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等诸多方面却是相似地,所以说回顾两国现代化的历程和结果,是颇为有益的让我们回顾历史,揭开烫在整个民族身上的伤疤二、中日 19 世纪后半期概况与危机1、概况(1)政治上在 19 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是完完全全的封建国家,虽然专制程度不同,但都属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国皇权至上,皇帝至尊,三公九卿,皇帝掌握国家大权,随意任免官职,平民大众通过科举制晋升官位,社会分成士农工商等比较严明的阶层,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交流甚少;日本自古以来效仿中国,同样是封建国家,但是专制程度要小得多,皇权旁落,国家大权集中在幕府将军身上,天皇被其要挟,分布在全国的大名在自己藩国的实权和对德川幕府的某种独立性,使日本在长时期内不能形成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另外还有人数众多的武士阶层依附于大名。

      2)经济上封建社会末期,中日两国对外封闭,仅和荷兰等国保留着非常有限的贸易关系,生产力发展极其缓慢,与世界大流相比已十分落后,经济上仍然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组织分散,手工业制造仍以人畜为动力,虽然都在少数地区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却是非常脆弱的,而且缺少继续发展的土壤总的说来,如果不是列强入侵,中日两国的这种落后经济将会持续很长时间3)文化上文化素来是为政治服务的,封建的文化服务于封建政治中国自汉以来儒家独大,霸占着中国人的头脑观念,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束缚着人性的唤醒和解放,科举取士的选官制度更是让读书人陷于八股之中,创造力很不充分,即使取得一些科技成果,却依然是劳动经验的简单总结,无法为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期的日本同样如此,日本文化素来受中华文化影响,尊崇儒家,将所谓的伦理道德作为统治的思想工具,带来整个民族的愚昧无知2、危机19 世纪中期,西方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对商品市场和原料资源产生巨大需求,但由于闭关政策,中日两国都阻碍了其商品的销路,为此英法美等国开始将触角伸向古老的东方在中国,鸦片战争的爆发开始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出现了巨大危机,这在秉持“天朝上国”的观念的中国皇帝看来,突然间不知所措,咸丰皇帝甚至不知英国在哪,有多大,这便是封闭无知的后果——帆船刀枪与洋舰枪炮相遇,新旧文明激烈碰撞,实力完全不成比例,随着西方列强欲望的日益膨胀,中国的民族危机也空前加重了;日本虽然被侵略的时间略迟于中国,但境况非常相似。

      美国准将佩里轻易地打开了日本大门,1852 年的“黑船事件”迫使德川幕府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 ,列强也闻腥而至——由于地域狭小、政治松散,缺少抵抗的力量和逃避的空间,日本面临的民族危机甚至更大三、中日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实现中日两国作为被侵略的被动型现代化国家,随着 19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东亚被迫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新的世界体系外国的侵略与挑战和对外战争中的失败成为引发大变革的动因和催化剂资本主义世界化潮流给东方带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客观上给中日两国的近代化提供了发展契机中日两国开始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适应现代工业世界的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变过程,先后走上了企图通过吸取西方工业文明以富国强兵的现代化道路1、中国的现代化道路1840 年到 1911 年的清朝晚期,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1)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序幕,是中国现代化历程的重要开端洋务派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后,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从单纯的设想或者说是思想到实践,可以说,这是中国在早期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洋务派以及洋务运动的进步性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但是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造出了一批近代的工业品,培养了一批新型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使国人广开眼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带动了中国整个现代化运动的开展所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历程的重要开端2)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人在洋务运动失败后主动用西方政治理念来变革中国政治现实,拯救民族危亡的一次尝试,是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新政措施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是,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3)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是晚清现代化的第三个阶段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和约》 ,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 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 1898 年的戊戌变法雷同。

      清末新政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废除科举、举办新式学堂、禁止鸦片、兴修铁路、改革司法制度、鼓励实业等等,而且在全国铺开,长达 11 年它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着全面的重要影响2、日本的现代化道路19 世纪中期,日本正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幕府时代,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沉重打击幕府统治从“尊王攘夷运动”到“倒幕运动” ,日本扫清了现代化道路上的第一个障碍,随后开始了全面西化与现代化的改革运动—明治维新,继而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1)倒幕运动明治维新前,在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西南部改革派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这场运动是日本有识之士探索救国道路的尝试——推翻阻碍日本富强的幕府,进而附诸自己的救亡图存主张随着西南战争中萨摩军的失败,由天皇操纵、主导政权的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建立,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革命的结束这样,进一步的改革自然到来了2)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 19 世纪 60 年代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社会体制方面,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

      经济方面,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的口号下 ,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发展国营军火工业;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3)对外扩张明治维新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在日本现代化开启不久,便将魔爪伸向了朝鲜、中国大陆和台湾,制订“大陆政策” ,企图以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式加速现代化事实表明,这样做,得到的和失去的同样巨大四、最终的结果描述虽然两国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救亡图存的探索,但结局却截然不同1)中国的改革结果中国人对早期现代化的探索,是在呼吁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中,迈开的第一步但洋务派想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进而实现国家的“求强求富” ,这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甲午战争后,落败的中国被迫倾尽国力“养肥”日本在亡国的威胁前,虽有末路英雄光绪皇帝远见卓知,任用有识之士康有为、谭嗣酮等人,在中国推行“戊戌维新” 。

      可惜好景不长,仅历时一百零三天,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就暴力镇压了这次政治改革改革再次遭遇重大挫折;接下来的有名无实,处处开空头支票的清末新政仍以失败告终,这次失败甚至点燃了一发而不可收的革命,清政府瞬间垮台,白白耗费了大量精力,也错失了变革的时机就这样,再次失去了强国富邦机会的中国,自此,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历史泥潭中,甚至被小国日本百般欺凌长达半世纪的腥风血雨,使中国疲于周旋如何抵抗外敌和如何维护国内政权稳定,中国难以获得发展本国现代化的契机与环境当西方列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积蓄力量,邻邦日本在国内实施着富国强兵的改革时,中国却在低谷中垂死挣扎,被强国的现代化成果欺压得无力翻身中国眼睁睁看着人类文明史上最关键的几十年从自己的身边一点点流失,却回天乏术烙印,烫在了古老的中华民族身上,猛回头,四万万人齐泪下!2、日本的改革结果如上所述的日本改革的三个方面,全都带来了小国的兴旺发达和快速追赶,不仅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东方新兴的工业化强国和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还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利用学来的文明成果对待“愚蠢”的民族;倒幕运动推翻了长期以来日本的封建统治者,破除了继续改革的阻碍,并且将长期分散的日本诸藩统一到一起,共同为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探索,我想这一步使得日本的改革比起中国顺利得多,奠定了最初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而中国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明治维新中,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废除了传统时代“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全面西化,发展近代义务教育,改变军队编制。

      在“脱亚入欧”和“和魂洋才”的思想指导下,日本面貌为之一新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日本迅速崛起崛起之后,限于自身市场和资源的狭小,日本将目光投向了“师父” ,仿效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极其过分地提出了种种要求,将自身贪欲建立在中国人民的痛苦之上,在获得种种丰厚利益之后,这个狗一样的民族便彻底走火入魔了无论如何,在当时,日本的变革算得上是相当成功了,尤其是和它的不争气的邻居比起来五、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19 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都因长期停滞在落后的封建社会里,先后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然而日本,一个又小又穷,资源贫乏的偏僻岛国,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通过明治维新,便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多方面的脱胎换骨,变为资本主义强国,并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之列,其发展之快,令人惊异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希望学习日本通过维新变法振兴国家,却惨遭失败中国与日本的变革在相似的历史时空下,却有着不一样的结果,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我觉得政治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