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docx
6页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副教授)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 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6~ 9 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加4~ 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加2~公斤 10岁今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迅速增加阶段这时身高男孩一般每年可增加7~ 9 厘米,个别可长 10~ 12 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加5~ 7 厘米,多的可长9~10 厘米;体重每年可增加4~5 公斤,有的可增加 8~ 10 公斤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因此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简单发生变形肌肉诚然在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简单出现疲倦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 80~ 85 次 / 分,明显低于再生儿时的约140次/ 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 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生病的抵抗力也加强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到 6 岁时脑重约 1200 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所有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因此当身体受外界刺激后, 能够很快的速度正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简单建立 7~ 8 岁大脑连续发育,脑重约 1400 克,已凑近成人脑重同时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 细胞分化基本完成, 好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此时大脑额叶生长迅速, 其运动的正确性、 协调性获得发展; 大脑的控制能力和解析综合能力加强 9~ 14 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着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系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系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这是联想的、推理的、 抽象的和概括的思想过程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进步一步成熟2.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是一个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 而且后一阶段既包括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拥有方向性温序次性在正常的条件下, 个体的心理发展拥有不能逆的方向性温序次性 比方,身体的运动机能的发展依照着头尾法规和远近法规, 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想到详细形象思想,再到抽象概括思想。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互有关系协调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 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互有关系,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比方, 3 岁前后和 13 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抗争期, 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拥有独立主张的倾向, 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激烈的变化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拥有个别差别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后达到的水平和发展的优势领域上经常是有差其他比方, 在智力上, 有的儿童早熟, 有的晚慧;有的儿童对音乐听觉有特别敏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发展迅速, 特别是智力和思想能力; 二是发展协调,比开初中生的“混乱性”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是其主要特点;三是发展拥有开放性,此时成人与儿童简单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友善;四是发展拥有可塑性, / 比起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拥有较大的可塑性, 是培养优异心理质量与行为习惯的好机会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1.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 易受外来刺激的搅乱, 经常在碰到新异刺激影响时, 心理活动就走开观察的对象; 同时,观察易受自己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限制,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加明显。
2)观察缺乏精确性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 经常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点或主要过程, 对微小部分则缺乏观察或观察不够精确3)观察缺乏序次性观察时经常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点,如运动的、 较大的、比较明显的部分,这样简单以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满性4)观察缺乏深刻性观察事物时, 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 缺乏思想活动的参加, 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点,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2. 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1)从以没心注意为主渐渐向以有意注意为主过渡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牢固、 不长远,难以长时间注意同一件事物, 简单为一些奇异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动、详细、形象的事物,形式奇特、色彩娇艳的对象,都比较简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大脑的不断成熟,内控制能力获得发展, 再加上授课的要求和训练, 小学生渐渐理解了自己的角色与学习的意义,有意注意便渐渐获得发展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据有主导地位2)注意的范围较小小学生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 这主若是由于小学生的经验少实验表示,小学生只能同时注意到2~ 3 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 6 个客体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
比方当他聚精会神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3)注意的集中性和牢固性差一般来说, 7-10 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 分, 10-12 岁儿童约 25 分, 12岁以上约 30分低年级儿童对一些详细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简单集中和牢固;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简单分别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抽象事物注意的牢固和集中才会相应提高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小学低年级学生, 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 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 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大有改观而且二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也比较差, 到小学中年级今后, 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渐渐地发展起来,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加,特别是男生发展更快3. 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是从没心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孩子的有意识记渐渐据有主导地位,即即是抽象资料也能花功夫努力记住,并能自觉检查记忆的收效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低年级学生仍是机械识记为主,随着知识的增加,理解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学买卖义识记渐渐据有主导地位。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 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 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 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 在脑筋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详细形象简单记住到了中高年级 , 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 数字或符号,因此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 他们在记忆抽象的资料时, 主要仍是以事物的详细形象为基础, 即形象记忆仍起重视要作用4.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想象的意识性、目的性迅速增加, 创立性想象明显发展,想象的内容渐渐丰富, 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与学龄前儿童有点近似, 以没心想象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象趋于完满, 有意想象的成分大为增加; 小学生想象拥有直观性和详细性, 想象的形象还拥有片断、 模糊的特点; 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立成分增加,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 知识经验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 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拥有更多的创立成分5. 小学生思想力的发展特点( 1)从以详细形象思想为主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想为主过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想诚然有了抽象的成分, 但依旧是以详细形象思想为主。
他们所掌握的见解大多数是详细的、 能够直接感知的, 难以区分见解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 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见解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 能掌握一些抽象见解,能运用见解、判断、推理进行思虑小学生的思想由详细形象思想向抽象逻辑思想过渡的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 2)抽象逻辑思想发展不平衡在整个小学时期, 儿童的抽象逻辑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思想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加, 但在不相同的学科、 不相同的授课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 比方,对于儿童熟悉的学科、 难度小的任务,儿童思想中抽象的成分很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儿童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的任务,儿童思想中的详细成分就很多3)抽象逻辑思想从不自觉到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诚然已掌握一些见解, 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 推理,但他们尚不能够自觉地调治、控制自己的思想过程 中高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自己的思想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 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 能弄清自己为什么出错, 思想的自觉性有了发展三、小学生学习特点与指导策略1.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1)感知过程中学习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 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够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定的本质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供应和选择的感知资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学习经验的积累, 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渐渐增加。
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图示性 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 既能够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 也能够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感性体验, 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授课挂图或板图 2)理解过程中学习的特点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直接理解是各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而且是马上实现的、不经过中介的思想过程 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解析综合活动, 从最初模糊的、 不分化的理解渐渐达到分化的、 精确的理解 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拥有重要作用,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渐渐占主导地位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低年级儿童已能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但仍带有很大的详细形象性 随着年级的高升, 小学儿童对学习资料表现出不相同层次的理解水平三是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低年级儿童对学习资料的理解依靠于教师的启示引诱,即所谓“牵着牛鼻子过河” ,中、高年级儿童渐渐学会依照自己的思想方式理解学习资料3)牢固过程中学习的特点牢固过程中,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能够概括为屡次性和技术性 由于各种复习方法的运用, 其目的是为了记住并能回忆出所学的知识; 而各种练习方法的运用, 既是为了牢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转变成能够解决实责问题的技术技巧,为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