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缺失及培养.doc
4页浅谈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缺失及培养数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认知活动过程中,面对情 境所提供的已知条件,根据自身基础和水平,对条件、未知的结论或二者 之间关系而产生的猜测、怀疑、焦虑、探究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强烈的 心理状态驱使主体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此作为动力 去解决问题一、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缺失的表现调查显示,“对于自己的不同见解或疑问的提问情况”一项中,仅有 6%的学生能在数学课堂“经常提问”,约有34%的学生“较少提问”,约有 60%的学生很少或不提出口己的见解性问题;在“有问题但没有机会问的 原因”一项中,有15%的学生认为是“教师讲得过多”;有10%的学生认为 “在课堂上提问被认为扰乱正常教学”;在“你一般提问哪些问题” 一项 中,有60%的学生认为是“听不明白的知识点”,有30%的学生认为是“思 考后有点个人见解性的问题”,10%的学生认为是“与所学知识关联的生活 问题等”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明显 缺失的迹象具体表现为:(-)学生不能或不想提数学问题数学的逻辑性较强,个别学生或者因为数学基础不好,不知如何提出 问题或问什么样的问题,或者怕冋答错误引起其他学生耻笑,或者怕提出 问题的简单,被教师告诫上课要认真听讲;或者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虽然 对某一个数学问题有些看法,但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 学生提不出数学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几乎事先“掌握” 了所有问题的答案标准,使 学生养成了被动听课的习惯,养成了没有数学思考的习惯,导致思维的品 质下降,对数学的认识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对新知识无法产生认识冲突, 没有问题形成一堂课结束前,教师总是一再强调“还有问题吗? ”让学 生全盘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做到无问题的下课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 全部听懂了,全部听会了,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学生正是在解决实际问 题时却出现“大问题”三) 学生不会提出数学问题当前数学教学重在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学设计 更是注重“如何教”,很少设计学生“如何学”,更很少留下时间让学生思 考或提问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牛•被动接受知识,极少主动积极思考, 加上简单化的课堂结构、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死板教条的学习过程, 以及脱离生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虽然有一点问题意识,但是由于理 解数学知识的肤浅,对数学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定义、定理等层面上,不再 去思考数学深层次的东西,在数学实践中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 题,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更无从谈起了二、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有的同学建议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来求出A、B之间 的距离;有的同学建议构造一个等腰三角形;有的同学建议构造一个任意 三角形,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来解决问题;有的同学建议构造两个三 角形,利用刚学的相似或全等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三) 激活质疑能力,诱导学生“会”提问题“学精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思维批判性的高 层次表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丿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首先, 要让学生学会质疑,选准提问角度,如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的思路去质疑其次,让学生学会提问的策略,如在比较前后知识的基础 上进行提问、使用逆向的假设方式质疑并提问;给学生质疑与提问的时间 与空间等如,教学《简易方程》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学习的主要内 容,然后要求学生看书,记下自己认为重点内容和疑点地方再次可提问 学生,教材重要内容有哪些?各部分内容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最后,针对 学生容易出错地方,教师可引导质疑: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你怎么 知道的? X=1是不是方程?为什么? “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它 们有什么关系、如何区分等等经常如此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看书、 质疑问难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在提问与解决中,学会会提问题,能 提问题,有效提高口己的思维能力,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四)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善”提问题教与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一环如在教学中时常渗透 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枚举法、反证法、同一法等逻辑方法,教 给配方法、换元法、图解法等具体方法,并让学生用这些方法提出数学问 题。
现实中,知识是无穷尽的,学不完也教不完,只有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才能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比如,教学中曾出现这样一个题目:一根竹杆长8米,斜靠于墙面, 如果竹杆上端向下滑动1米,猜一猜,竹杆下端将滑行多少米?学生先猜 后,纷纷发现了不同的问题,并提出来:竹杆上端沿墙下滑动1米,竹杆 下端如何滑动?竹杆与地面夹角>45靠在墙上,上端下滑1米,下端同 样也下滑1米,竹竿是怎样斜靠的?当与地面夹角>45时,在竹杆上端 下滑1米情况下,竹杆下端滑行会出现哪种情况,大于、等于或小于1米? 当这一列问题的被提出和被解决后,本题的学习目的水到渠成总之,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必须以问题为中心,以发 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为根本,及时引导,激发学牛学习数学的 勇气与热情[参考文献][1] 周秀军:谈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12).[2] 胡明权: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 用),2011 (10)・(责任编辑:张华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