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d-pdp-lcd原理.doc
5页未来趋势,了解 SED 面板基本结构和技术目 前平板显示器有二大类一类是被动发光,靠光源透过成像板形成可视图像其中技术应用最成功的就是液晶平板——由背光源照射液晶层和微滤色镜阵列构成液晶 图像第二类是主动发光,形成图像的象素点自己能发光其中最为大家熟识的是等离子体显示板 PDP——靠象素点小腔内气体放电产生紫外线,激发腔壁上的荧 光粉发光SED 也是主动发光平板显示器——利用电子撞击荧光物质发光,不需要背光模组早 在 20 多年前,佳能人就做着自己的电视梦,但一直无缘电视当年佳能在液晶方面的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对外销售 LCD 液晶平板,可是在技术升级和如 何降低成本方面遇到了瓶颈,不久夏普率先推出了性能价格更便宜的 TFT 液晶平板,断送了佳能第一次电视梦虽然佳能在 LCD 产品化上失败了,但佳能并没有解雇相关研发人员,而把他们被分配到了画像处理,半导体研发等相关部门 1986 年佳能把以前的开发液晶平板的员工召集在一起,集中力量攻关 SED 技术佳能研发人员在以前液晶平板技术开发过程中相关方面技术的积累,对 于 SED 技术的研发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由于佳能缺乏半导体芯片和其他电路技术的支持,致使 SED 迟迟没能走出实验室。
1999 年东芝加盟佳能 SED,与佳 能一起开发 SED 显示器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之后,SED 终于到了成熟收获的阶段 为成功打造 SED,2004 年佳能斥巨资买断美国 Electronic Billboard Technology 企业的 SED 专利权,2005 年又不惜重金把日本电气的两家子公司 NECMachinery 和ANELVA 收入麾下 Machinery 在晶体管薄膜成行技术方面是世界数一数二的企业,能为加强 SED 的面板薄膜技术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ANELVA 所拥有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可以和佳能形成优势互补,为佳能建造 SED 量产设备,从而降低 SED的制造成本佳能在收购企业和技术上做了一系列大动作,不难看出佳能一搏 SED 的雄心 SED 面板基本结构 SED 板目前的最大亮点是画质好,它的解析力像液晶电视,而灰度表现力,可视角度,色域范围,动态画面表现,暗部细节表现力则可达到高级的 CRT 电视水平 等离子电视(PDP)技术介绍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是利用惰性气体电子放电,产生紫外线激发所涂布的红、绿、蓝萤光粉,呈现各种彩色光点的画面。
PDP 的出现,使得中大型尺寸(约 40"70 寸)显示器的发展应用产生极大变化,以其超薄体积与重量远小于传统大尺寸 CRT 电视,在高解析度、不受磁场影响、视角广及主动发光等胜于 TFT-LCD 的特点,完全符合多媒体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PDP 技术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675 年被发现的气体放电现象1964 年美国伊利诺斯(Illinois)大学的两位教授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被公 认为 PDP 显示器的开山之作20 世纪 70 年代 10 英寸单色 PDP 显示器实现了量产,而 80 年代中期,美国 Photonisc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 60 英寸 单色 PDP 显示器,拉开了 PDP 技术大屏幕显示的序幕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是单色 PDP 的时代,美国是这个时代 PDP 的主宰 1993 年日本富士通开始生产 21 英寸的彩色 PDP 显示器,彩色 PDP 显示器正式商品化在彩色 PDP 时代,日本成为了领跑者韩国凭借其规模化生产优势 后来居上,与日本共同成为了目前 PDP 显示器领域的新王者液晶电视(LCD)技术介绍液晶显示器,英文通称为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液晶电视主要采用TFT 型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主要的构成包括了,萤光管、导光板、偏光板、滤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 薄模式晶体管等等首先液晶显示器必须先利用背光源,也就是萤光灯管投射出光源,这些光源会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这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 改变穿透液晶的光线角度然后这些光线接下来还必须经过前方的彩色的滤光膜与另一块偏光板因此只要改变刺激液晶的电压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现的光线强度与 色彩,并进而能在液晶面板上变化出有不同深浅的颜色组合了1968 年 RCA 公司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TFT(薄膜晶体管)-LCD 才使 LCD 真正进入了彩色高画质图像显示阶段,在响应时间和灰度调制 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从而在静态图像显示和动态视频显示方面都具备了挑战 CRT 显示器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