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台湾职教经验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论文.docx
5页台湾职教经验对开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内容:台湾的职业教育被称为台湾教育的“两大支柱〞之一,它是台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本文借鉴台湾职业教育的经验入手,提出开展职业教育一些思路和两岸职教合作的一些思考论文关键词:台湾,职技教育,职业教育,启示一、五十年来的台湾职教开展主要经验台湾现代技职教育〔本文的“台湾职技教育〞与“台湾职业教育〞同一含义〕起始于1953年台湾和美国的一个技职教育合作方案,几乎是全盘引进美国当时的“单位行业训练〞的教育模式[1]50—60年代时期,台湾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处于开展初期水平,因此,技职教育的层次上以初等职业教育为主,专业设置上以农业类为主,兼顾工业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台湾的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过度,对人才的规格也有新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开展的需求,台湾大力开展专科水平的职业教育,以满足社会对中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需要专科学校以分类设立为原那么,以专业课教学和实习为重点专科学校类型多而齐全,可分艺术、师范、农业、工业、商业、工商、管理、药学护理、医事技术、家政、市政、新闻等15类,其中以工、商、师范为主7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为了提升职技教育水准,为了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于1974年8月,成立了第一所技术学院即台湾工业技术学院,近年,职业学校学生人数由509064人降为326159人,呈现职业学校学生人数逐年递减的情形。
目前台湾职技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齐全,职技教育所涉及的专业数达3000多个[2]纵观台湾职技教育的开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珍贵的经验值得我们的借鉴,主要方面有:〔一〕“立交桥〞式的职教体系台湾职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开展已自成一贯体系它包括学历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学历职教教育由高级职业学校〔职高〕、专科学校〔二年制初级技术学院、三年制初级技术学院、五制初级技术学院〕、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二年制的专升本、四年制本科、硕士班、博士班〕组成,学生不管在哪一类职技学校就读,都有畅通的进修通道,直至博士学位职技培训体系由职业训练与二专长培训、职业证照培训、终身教育构成职业训练与二专长培训即台湾劳委会职业训练局在各地设置训练中心或委托民间(学校)办理职业训练和专长培训职业证照培训即推动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提升产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终身教育即对已从业人员专业新知的培训〔二〕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资体系台湾职技教育由公办、民办两个局部台湾职技教育中,私立院校的比例很大,据“台湾教育部〞2004—202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台湾公私大专院校159所,其中私立占105所,在校学生数306646人〔私立207295人〕私立院校在校数、学生分别占66.04%、66.68%[3]。
而私立院校的经费来源多方面:学杂费收入、推广教育收入、建教合作收入、奖励补助收入、捐赠收入、营运收入等台湾地区政府为了保障私立院校有合理的开展空间和经费的保障,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私立职技教育于1995年2月制定的?教育报告书—迈向21世纪的教育远景?中提出缩短公私大学资源差距提供合理开展空间;对私立大专院校的奖补助经费逐年提高,使该项经费占学校经常性支出的比例提高,确立了2000年占私立大专院校经常性支出20%的目标并有相关法律支持社会捐赠活动,台湾?私立学校法?第501条规定:“私人或团体对于私立学校之捐赠,除依法予以奖励外,并得依所税法、遗产及赠予税法之规定免税〞而对公立大专院校的财政负担那么从100%减为80%,有20%的经费由学校自行通过非财政渠道筹集,以促进公、私学校的公平竞争〔三〕师资先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台湾职技教育阶段的师资培养和储藏充分,被“列为第一优先〞起先,选派教师到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参加为半年至二年不等的培训学习接后,由师范大学设置相关的系科如工业科技教育系、家政教育系等,自己培养职技师资目前,台湾的职技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专职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占绝大多数,特别在私立的职业院校十分重视引进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学校的知名度。
台湾职技教师更多是来自企业界的兼职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桃园新兴工商学校专门从空军飞机修理厂聘请飞机修理、雷达维护等方面技术人员来担任教师另外,台湾当局还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教师互换的时机,许多职技院校与美、德、日、中国大陆、香港等地开展教师交换、合作研究策略台湾地方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允许公立、私立学校之间教师互换从而,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根据社会开展变化,调整职技教育办学定位台湾职技教育创办之初,其工具性色彩较浓厚,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台湾经济开展需求的产业技术人才各级职技教育均以人力养成及安置为目标随着台湾高等职技教育的开展,职技学校的学生升学渠道拓宽,职技教育改变了终结性职业养成教育的目标,开始注重以学生个体生涯开展准备的教育目标,注重学生动手解决实务能力的培养,更多从产业整体人才需求情况调整职技院校的培养目标,近年,台湾的职技教育以兼顾升学与就业相结合为目标,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相结合的多元化办学〔五〕重视课程研究,适时改革课程台湾历来重视职技教育课程理论研究,这与台湾注重和兴旺国家的交流合作分不开50年代,台湾开展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特征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台湾职业教育引进了美国CBE模式,它提高了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和课程的专业化,职技学生的技能及技术的专精程度大幅提升。
上世纪70年代初,台湾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目标的升级,必定促使企业人力结构向技术与知识密集方向前进,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决定提请美国帮助其实施职业群集课程模式此后,台湾又开始吸收德国职教课程模式的长处,组成新的课程模式,将德国的阶梯训练型和群集型合一为群集阶梯统合型课程1998年,台湾又推动“跨世纪技职体系一贯课程〞的规划及开展,将技职体系分为15个群,同步开展各群核心课程,并重视学生通识能力、信息能力、外语能力的培养〔六〕“建教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教合作是根据台湾教育年鉴的表述,即产教合作职技学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企业界所需的技术人才一面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要,另一方面,各级职技学校是企业人才来源唯一的场所,到达教育与经济建设相互合作,共同开展的目的1954年,台湾“教育部〞公布了?建教合作实施方法?,要求学校大力推广目前,建教合作形成多种多样,有轮调式、阶梯式、委托式、进修式、奖学金式、代工式、研究式等10多种使学生职业训练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保证学生就业,增加了学校的创收,保障企业获得稳定的技术人力〔七〕推行证照制度,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素质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是兴旺国家成功的职教经验。
1992年起,台湾“教育部〞与台湾劳委会合作举办职技学生技能考核工作,推行职业技术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