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6章ppt课件.ppt
39页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6 6章章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n本章内容:平面线形设计(平曲线半径、要素设计等)n本章重点难点:停车视距、超高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二、小半径弯道的超高和加宽1、超高n1)定义: (平直线段,车行道路拱为双向坡面 指在平曲线段,将路面外侧抬高,使路面横坡形成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单向坡面的措施n设置情况: 城市道路,大多车速不高,应尽可能选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一般不设超高,也不考虑加宽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超 高n2)设置原因: 车辆在弯道行驶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影响行车稳定性,转弯越大(R越小)影响越明显因而设置超高减少离心力的影响,增加行车稳定性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超 高n3)设置条件: P51 R<Rmin,即弯道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设之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超 高n4)设置方法(1)超高横坡度i超超高横坡度i超:2~6% (2)超高缓和段长度l超 l超 =Bi超 /P P——超高渐变率,车行道外侧边缘的升降比率。
P=i超- i纵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超 高(3)超高横向旋转方式 绕路边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同样的单向横坡后,再将整个断面绕内侧边缘旋转至i超 绕路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同样的单向横坡后,再将整个断面绕中线旋转至i超 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2、加 宽n1)设置原因: 曲线段上车辆占用的横向宽度比直线段宽,为使车转弯时不侵占相邻车道,曲线段上车道需加宽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2、加 宽n2)设置条件 R≤250m , 应在平曲线内侧设加宽n3)设置方法 (1)车道加宽值 , (2)弯道加宽过渡形式 多于弯道内侧直线式加宽 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3、缓和曲线(略) 常用回旋线(螺旋线)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6.3 路线坐标与方位角计算 路线点坐标(x,y),路线方位角θ 一、确定偏角 路线偏角公式: α为+ , 路线向 偏; α为-,路线向 偏。
P60右左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二、圆曲线要素的计算JDn1、曲线要素的关系已知曲线半径R、转折角α圆切线长 T=?圆曲线长 L=?外距 E=?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二、圆曲线要素的计算JDn1、曲线要素的关系圆切线长 T=R·tgα/2圆曲线长 L=R·απ/180外距 E=R(secα/2-1)超距 D=2T-L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二、圆曲线要素的计算JDn 2、里程桩的编制(确定主点桩号) 已知交点桩号JD(转点桩号)起点桩号 ZY=JD-?终点桩号 YZ=ZY + ?中点桩号 QZ=YZ-?验算交点桩号 JD=QZ+?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二、圆曲线要素的计算JDn2、里程桩的编制(确定主点桩号) 已知交点桩号JD(转点桩号)起点桩号 ZY=JD-T终点桩号 YZ=ZY+L中点桩号 QZ=YZ-L/2验算交点桩号 JD=QZ+D/2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例题:已知:R=350m,曲线转角α=29012’37”,交点桩号为K78+037.480。
计算三个主点桩号ZY、QZ、YZ武大版P177,建工P63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例:建工版P63页曲线转角α=300,R=2000m,QZ 桩号K1+060.86计算三个主点桩号ZY、YZ、 JD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6.4 行车视距n行车视距 定义:也叫安全视距司机为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内容: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一、停车视距n定义:车道前方突然遇到障碍物,能及时停车的最短安全距离n组成:三部分——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S停=L反应+S制动+L安全L反应——驾驶人员发现障碍物到采取措施的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L安全——车在障碍物前停止的最小距离,一般按5m计算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停车视距: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二、会车视距n定义:两车在同一道路上对向行驶,双方能及时刹车的最短安全距离n组成:由两车各自的反应距离L反应、制动距离S制动和安全距离L安全组成 S会≈2S停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三、平面线形视距的保证——视距限界n视距限界:车辆行驶时,道路及两旁为保证视距要求提供的安全行车的视距空间。
n有三种情况——平面弯道视距限界、纵向视距限界、交叉口视距限界这里讲第一种情况纵向视距限界、交叉口视距限界:在纵断面、交叉口设计中,指竖曲线半径、视距三角形目的是保证翻坡、交叉口前有足够的视距空间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平面弯道视距限界——视距包络线1、要求:平面弯道上,视距包络线(横净距)范围内无障碍物,保证足够的视距空间2、横净距h——平面弯道上,弯道最内侧车道的行车轨迹线与视线间的垂直距离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横净距的计算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问:n视距与视线距离的关系?答:视距不一定同视线距离视距:司机及时发现前方障碍物,沿车道中心线量的长度∴直线上视距与视线距离同, 平曲线上(弯道)视距与视线距离不同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3、视距包络线绘制方法n1)按车行的轨迹线,从起点取等距离的点1~10,对每一点量出视距长度的对应点1’ …10’n2)将1和1’,2和2’ …连以直线1-1’,2-2’ ……即视距长度线n3)本组直线的内切线即为视距包络线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6.5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一、设计步骤n1、初步拟定平面线形——定线 在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心线的走向(起点、讫点、控制点的位置),以细点划线表示。
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一、设计步骤n2、选用平曲线半径 包括平曲线半径、各要素、超高、加宽等注:nα<3~50,可折线相连n半径取值:R<150m ,取10的倍数;R<1000m ,取50的倍数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一、设计步骤n3、编制里程桩号将路线按顺序编制里程桩号(公里桩)如K3+027.640,表示距起点3027.640m的桩号编制顺序:一般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进行编制n4、确定道路红线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一、设计步骤n5、绘制平面图1)绘制范围:道路两侧红线外20~50m的范围内2)绘制内容: 道路中心线、红线、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人行横道……等 沿线里程桩号(标于道路中心线上)3)绘制线型:道路中心线——细点划线;道路红线——粗实线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课堂作业n1、超高的几何形状为( )A、弯道处道路纵坡呈单向外侧倾斜B、弯道处道路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C、弯道处道路横坡呈单向外侧倾斜D、弯道处道路纵坡呈单向内侧倾斜n2、平曲线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平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A、> B、= C、< D、≥n3、人行道一般高出车行道 m,采用 式横坡,向( )(缘石、红线二者选一)方向倾斜,横坡大小范围为 %n4、停车视距由几部分组成,包括车身长度吗?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作 业:n 已 知 某 交 点 的 里 程 桩 号 K3+027.520,α=18031’30”,圆曲线半径R=400mn试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城市道路与交通第 6 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 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