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们欠学生一本书.docx
4页们欠学生一本书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推行的新教育观念中,小学语文教学不再是以识字断句为主,阅读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多读,多写,多练,语文水平才能提高2016年起,我国开始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新的部编教材把整本书的阅读作为基本的教学任务,纳入了课程标准而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育 实践策略前言: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尤其大作为我们的母语,如何教之且令之善,是教师们所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若想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就要以全新的出发点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然而由于教学习惯等多方面原因,现阶段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不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生们的阅读力度和广度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们的阅读水平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落实好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抽出一定的时间加强对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培养并给予一些方法指导笔者将在本文中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希望能对广大教育者们有用一、我们欠学生一本完整的书高尔基说过:“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读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很大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尚未改变、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文的应用尚未拥有良好的成效小学生正处在一生中最敏锐、记忆力最强、情感最丰富的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学习方法的黄金时期然而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还都停留在只追求考试成绩和分数排名上,教师固定模式的传授语文课程基础知识和应试表达技巧,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家长过于注重语文试卷上的成绩,导致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及时的培养和提高而且在教育模式方面过于墨守成规课堂十分僵化刻板,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往往只是书中的一部分,而且是适用于考试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欠学生一本完整的书”学生学习的途径几乎只有上课听讲,几乎都没有自己去实践,去阅读,去表达的机会,也没有完整的阅读一本书的机会笔者认为,以小说为基本阅读对象和教学载体,借助小说开展读写活动,通过阅读研究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发现自我,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例如《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曾说,写下这本书的初衷只是想用纸笔来记录下自己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童年,想让童年永恒的存在于字里行间,永远散发着纯真的光辉和快活的气息茅盾读了这本小说的评价是“它是一篇优美的叙事诗,是一副多彩的风土画,是一首凄婉的歌谣”[1]。
课本中节选的部分,确实能让人感受到其中透露的童年快乐,然而从整本书看,却是凄美而又讽刺的——正如萧红的人生一般,人们只知道她要记下自己美妙的童年,却不知她长大后直到离开人世所经历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语文教学是不能只看课本的,还要注意对教材的延伸和拓展教材不应该成为学生们唯一读书的渠道,要鼓励他们去课外阅读,去读一本完整的书——这是欠学生们的二、我们欠学生读一本书的时间传统的小学教学中,基本都是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在新课标改革到来之际,部分老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尚未转型,固守老三样,缺少现代化的新型教学理念而且受老式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过于追求考试成绩和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普遍存在的“硬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的教育目的之一应该是教会孩子读书和写作如今,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了,但还不够我们在教好书本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然而现在的小学生所要面对的压力太多了——不同科目每天的作业,接踵而至的各种测验考试,周末节假日的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可怜孩子们连休息一下,睡个懒觉的时间都没有,又哪里来的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的时间呢?因此,我们应当适当的开辟时间来让学生阅读,把欠学生的读一本书的时间还给他们。
笔者从自身的实际角度来看,平心而论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并不很重,每周完全是可以开辟出一节课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的若是遇到课堂任务完成早的语文课时,也可以将剩余的时间教给学生去阅读[2]另外,还应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带到班级,成立一个图书角,同学们互相交换书籍进行阅读,也是一种互动交流,增进友谊的方式既增长了见识,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谊三、我们欠学生读一本书的方法指导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若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使用的阅读理解技巧,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阅读表达技巧能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同时,传递自身的情绪和观念小学语文大部分的适用于训练阅读和表达技巧的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可以用于训练阅读技巧的因素,将其渗透于课堂教学对知识的剖析中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应的阅读技巧及其作用,并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的方法指导对于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高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例如,首先应该告诉学生,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好书,至少应该读两遍第一遍读就是可以以近乎浏览的方式去粗读,了解大概情节,清楚一本书的结构以及所要表达的东西。
然后第二遍要精读知晓了大致写的东西的方向之后,就要逐字逐句的去精研作者所表达的意图,以及表达技巧读完一本书,必然要有所收获或是对人生的思考,或是一些哲理,或是处事的方法态度,甚至只是学会了一道菜的做法,但终究是有所得的将得到的东西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来,分享给同学们,既是对书中所得所思所感的总结,也是对写作表达技巧的一种磨练——学习书中的表达技巧同样的也是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作文训练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写随笔等习惯也是提高表达能力的方式之一这样能让学生熟练得到的阅读方法指导,也能锻炼自己的文笔,对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是大有裨益的结语:学语文,不仅是学习一门语言和知识技能,更是学习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我们形容一个人谈吐随和举止优雅时会使用“儒雅”一词,殊不知“儒雅”的原本意思是指博学的文人雅士空有满腹学识而无气量的人只能称“儒”而不能称之为“雅”称得上“儒雅”的人,无须各种方面观察,举手投足之间尽是风度不一定要求学生们都成为“儒士”,但一定要学习与人为善,谦恭礼数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读的重要性更甚于让学生学我们欠学生一本书,现在是时候还给他们了。
参考文献:[1]甘永林. 一本书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锁[J]. 新课程导学, 2018,56(1):56-57.[2]姜新杰. 晋元高中:让每一本书都成为学生的教科书[J]. 上海教育, 2018,12(12):35-35.-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