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绿地设计规范.doc
27页居住绿地设计规范1 总 则1.0.1 为提高居住绿地的设计质量,促进居住绿地建设健康发展,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制定本规范1.0.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国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级各类城镇居住绿地1.0.3 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 0.1居住绿地是指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物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车库顶板上的绿地2. 0.2组团绿地是小区若干栋住宅组成的团组中设置的中心公共绿地2. 0.3宅旁绿地是指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紧临住宅建筑周围用于种植绿色植物的用地2. 0.4配套公建旁绿地是指居住区用地内的配套公建用地界限内所属的绿地2. 0.5小区道路绿地是指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道路红线)界限以内的绿地2. 0.6居住区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2. 0.7居住绿地绿化覆盖率居住绿地范围内,乔木的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占绿地总面积的比率(%)3 基本规定3.0.1居住绿地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科学引导、合理规划、突显特色的基本原则,并以创建生态和谐,环境优美,养护简便的人居环境为目标。
3.0.2居住绿地应具备生态环境功能、防护隔离功能、休闲活动功能、景观文化功能1.生态环境功能:居住绿地应为居民提供健康、生态的绿色活动空间,宜通过适当的低碳、节能设计引导居民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防护隔离功能:居住绿地应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区块划分和绿化种植,使居民居住的安全、安静的环境不受破坏3.休闲活动功能:居住绿地应提供户外活动交往场所,要求卫生整洁、适用安全、景色优美、设施齐全4.景观文化功能:居住绿地应通过园林空间、植物配置、艺术雕塑等提供视觉享受和文化品位欣赏,提升居民的精神生活3.0.3居住绿地设计应尽早介入居住区规划,保持建筑群体道路交通与绿地有良好的空间与视觉关系,使绿地在通风、采光、防护隔离、景观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达到景观与居住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3.0.4居住区绿地率指标应符合居住区总体规划的总绿化指标各类居住绿地绿化覆盖率应不小于70%3.0.5居住绿地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植被和地形、地貌景观进行设计,并充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和节能措施3.0.6居住绿地设计应兼顾老人、儿童等不同人群的需要,合理设置健身娱乐及文化游憩设施3.0.7居住绿地宜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住宅建筑的屋顶、阳台、墙面、车棚、地下设施出入口及通风口、围墙等进行立体绿化,最大限度提高住宅环境中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3.0.8居住绿地设计应包含无障碍设计内容,应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各类无障碍设施4 总体设计4.0.1居住绿地的平面构图宜注意满足从高层俯视观赏的整体效果,构图曲线宜舒缓流畅,直线宜简洁XX4.0.2居住绿地的地形设计应尊重自然规律和场地特征,同时符合场地自然地形的基本走势4.0.3居住绿地的植物配置应合理组织空间:平面疏密有致,结合环境创造优美流畅的林缘线;立面高低错落,结合地形创造起伏变化的林冠线4.0.4居住绿地的园路及铺装场地应根据居住绿地规模的大小及居民数量规模合理设计,并应使用绿色环保材料4.0.5居住绿地内各类健身娱乐及文化游憩设施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生活的私密性4.0.6居住绿地建筑小品造型应简洁XX,尺度宜人,与周边环境及住宅建筑相互协调5 竖向设计5.1一般规定5.1.1居住绿地竖向设计应以居住区竖向规划所确定的各控制点的高程为依据5.1.2居住绿地竖向设计除应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及绿地基本的排水要求外,其各类绿地还应遵循以下要求:1 小区游园及组团绿地竖向设计还应充分考虑景观要求2 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及小区道路绿地竖向设计地形起伏变化不宜过大3 种植屋面绿地竖向设计应充分考虑屋面结构的承载能力。
5.1.3居住绿地竖向设计应遵循土方就地平衡的原则,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因地制宜,创造不同的竖向变化,丰富居住绿地的景观空间效果5.1.4堆土造坡首先应保持土壤的稳定,地形堆置高度的确定应遵守下列原则:1 堆土高度应与堆置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相适应,防止堆土过高而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 应进行土壤自然安息角核算,超过自然安息角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以确XX体的安全5.1.5当利用填充物堆置土山时,其上部覆盖土层厚度应符合植物正常生长的要求,且填充物应对环境无毒无害5.2地表排水5.2.1居住绿地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放,不得形成积水区域,影响植物的生长及居民的使用5.2.2居住绿地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宜符合下述规定:1 草地,最大坡度33 %,最小坡度10%,最适坡度1.5%~10%;其中,运动草地最大坡度2%,最小坡度0.5%,最适坡度1.0%2 栽植地表,最大坡度视地质而定,最小坡度0.5%,最适坡度3.0%~5.0%3 铺装场地,最大坡度3.0%~5.0%,最小坡度0.3%,最适坡度1.0%5.2.3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地表排水应结合建筑物周边散水的布置,排向道路或场地一侧。
5.2.4小区道路绿地地表排水应结合道路市政管网综合考虑5.2.5居住绿地地表排水宜采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技术及设施,维护和改善居住绿地的生态环境6水体设计6.1一般规定6.1.1居住绿地中的水体设计既要满足造景要求也要符合生态方面的要求6.1.2居住绿地中水体应有充足的水源和水量,除利用地表水水源外,小面积水体也可以人工补给水源6.1.3居住绿地中水体的最高水位,应确保绿地内的重要建筑物、构筑物不被水淹;最低水位以不影XX体景观效果为前提,且与最高水位相差不宜大于0.80m6.1.4居住绿地中水体深度应满足安全要求,水体岸边2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否则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6.1.5居住绿地中营造湿地景观的水体,水深可在0.1~1.2m之间变化6.1.6居住绿地中水系所占比例不宜过大,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宜超过绿地面积的35%6.1.7居住绿地水体宜以原土构筑池底并采用种植水生植物、养鱼等生物措施,促进水体自净 6.2驳岸设计6.2.1居住绿地中水体的驳岸,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景观的要求6.2.2居住绿地中水体驳岸,宜采用自然草坡入水当为垂直驳岸时,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宜控制在0.3m以内,并不宜超过0.5m。
6.2.3寒冷地区的水体,其驳岸基础的埋深应在冰冻线以下6.3 水景设计6.3.1居住绿地中的水景包括静态水景及动态水景两类6.3.2水景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水体,创造临水空间和设施,并加强沿岸防护安全措施6.3.3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其池体应采用防水及抗渗漏材料6.3.4与游人接触的喷泉,不得使用再生水;旱喷泉喷洒范围内不应设置道路;地面铺装应防滑7 种植设计7.1 一般规定7.1.1居住区种植设计应以居住区总体设计的要求为依据7.1.2种植设计应尽可能保留原有大乔木对于古树名木,必须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保护7.1.3植物种类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优先选择观赏性强的乡土植物2应综合考虑植物习性及生境,做到适地适树3宜多采用保健类及芳香类植物,不得选择有毒有刺、散发异味臭味及容易引起过敏的植物4不宜引进入侵性强的外来植物如有特殊需求,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7.1.4 植物种植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综合考虑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线的距离,避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表7.1.4.1—7.1.4.2)表7.1.4.1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建筑物、构筑物名称最小间距(m)至乔木中心至灌木中心建筑物外墙:南窗 其余窗无窗>5>3.02.01.51.5挡土墙顶内和墙角外2.00.5围墙(2m高以下)1.00.75铁路中心线5.03.5道路路面边缘0.750.5人行道路面边缘0.750.5排水沟边缘1.00.3体育用场地3.03.0测量水准点2.01.0表7.1.4.2绿化植物与管线的最小间距管线名称最小间距(m)乔木(至中心)灌木(至中心)给水管、闸井1.5不限污水管、雨水管1.0不限燃气管1.51.5电力电缆1.51.0热力管(沟)2.01.0电力电信杆、路灯电杆2.0不限消防龙头1.21.2弱电电缆沟2.0不限2要考虑不同植物间的种植距离,符合植物生长要求。
表7.1.4.3)表7.1.4.3绿化植物栽植间距名称不宜小于(中—中)(m)不宜大于(中—中)(m)一行行道树4.006.00两行行道树(棋盘式栽植)3.005.00乔木群栽2.00—乔木与灌木0.50—灌木群栽(大灌木) (中灌木) (小灌木)1.000.750.303.001.500.807.1.5植物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尊重总体设计的植物景观要求强调植物景观的整体统一,又强调局部特色鲜明2植物配置不得影响建筑通风采光及XX的要求3通过植物多层次搭配;季相色彩搭配;喜光与耐荫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木本与草本搭配等手法运用,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4强调物种的生态多样性,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5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形成近、中、远期植物景观6保证合理的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比例,在常绿乔木较少的区域可适当增加常绿小乔木及常绿灌木的数量7.2立体绿化、平台绿化及屋顶绿化7.2.1立体绿化应符合以下规定:1重视居住区的立体绿化,尤其针对老旧小区的绿化改造2结合平台、屋顶、墙面,采用攀援、垂挂等措施,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绿化景观3植物宜选用生长旺盛,抗逆性强的攀援及蔓生植物同时要注意部分植物对构筑物有一定的腐蚀,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7.2.2 平台绿化种植应符合以下规定:1平台绿化一般指地坪以下构筑物顶层的绿化2种植布局应遵循“人流居中,绿地靠窗”的原则,将人流限制在平XX部,绿地靠窗设置,减少户外人员对室内居民的干扰3植物种植必须考虑平台结构设定的覆土厚度,满足不同类型植物对种植土厚度的要求表7.2.2)表7.2.2种植土控制厚度种植物种植土最小厚度(cm)南方地区中部地区北方地区花卉草坪地304050灌木506080乔木、藤本植物6080100中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