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海权内涵的理解.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1980****057
  • 文档编号:273788892
  • 上传时间:2022-04-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67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海权内涵的理解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随着陆地上资源的日益匮乏,为了能过获得更多的资源,世界上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上,即为了获取海洋本身所拥有的巨大资源,也为了能够从别国取更多的海外资源,所以现在国际上关与海洋问题的争端越来越多,海洋问题也越来越受过各国的重视维护海权也逐渐成为各国国防的重点,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以前对海洋并不是很重视,现在中国在海权这个问题上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这就使得中国必须在海权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货色自己想要的利益关于海权内涵的理解“海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1]1-2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第一,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手段来看,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和后盾,它的主体和核心是海军,“一国海军力量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该国海权的运用与发展。

      海上非军事力量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硬实力,如海洋经济、港湾条件、海外基地等;二是软实力,如海洋意识、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管理等第二,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和其它各种海洋权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它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一个国家在海洋上有广泛的权利:一是维护海洋的和平使用权海洋只用于和平目的,当一个国家海洋权益受到海上武力威胁或破坏时,可行使自卫权以及向国际法院、海洋法庭等诉讼的权利二是在国家管辖海域中行使主权和管辖权其中包括:在内水和领海中拥有主权;在毗连区内拥有海关、财政、移民、卫生方面的管制权;在专属经济区内拥有对其自然资源的勘探、管理、开发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人工岛屿、海洋科研、海洋环保的管辖权等三是在公海中享有的自由权其中包括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建设人工岛屿和其它设施、捕鱼、科学研究自由四是船舶在各海区享有不同的航行权其中包括:在公海上的航行自由;在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内受 沿海国一定管辖下的航行自由;在群岛水域和领海中的无害通过权;在群岛海道和国际航行海峡中的过境通行权。

      五是军舰享有的特殊权利军舰具有代表国家的法律地位,在公海上或获准进入内水和港口的军舰享有完全豁免权;对可疑船舶可行使紧追权和登临权;对海盗船、贩卖奴隶船、非法广播船、无国籍船等可行使扣押权;对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规定的豁免权等六是深海矿区开发权即享有对大洋海底矿物资源的勘探、开采的权利等第三,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目的来看,是确保一个国家成为海洋强国对于一个海洋国家或者民族来说,拥有海权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保证本国家、本民族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从人类历史看,任何一个海洋国家拥有海权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物理空间、更多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3]288-289这些都是促使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成为海洋强国的必要条件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形势,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挑战首先是要认真研究中国与周边海洋国家海上划界问题,这是解决各种海洋纠纷与争端的一个前提条件在争端未解决之前,可以按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做出临时过渡性安排当然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维护和发展中国海权的实力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中国海洋国土、海上国际通道以及海防安全等问题。

      第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权经略海洋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一项重大的、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必须确立一个统揽海洋斗争与发展全局的海权发展战略该战略应包括维持和控制岛屿的占有权、“海洋国土”归属权、海洋水域的管辖权、海洋资源开发权、海洋空间的利用权,海峡通道的控制权它涉及到海洋的开发、利用、管理、安全、保护、防卫等问题,包含海洋经济、科技、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总之,海权发展战略具有复杂性、广泛性、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仅投资大、风险大、科技含量高,而且还要对海陆一体、军民结合、平战兼容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构想因此在确立国家海权发展战略时应当从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广度和发展深度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切实做到面向海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海权海权的得失勾勒出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形成了强与弱、兴与衰的历史在反思中华海权史时我们会发现一连串 发人深省的沉重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海上的辉煌到郑和之后没有再继续发扬光大而与西方保持同步?为什么海洋在近代没有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通途却成为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门户的捷径而致使国家海权沦丧?为什么近代中国建立的庞大舰队最后葬身海底而没有把中国引向繁荣与富强的航程?为什么新中国能够收回近代丧失的海权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国家海上实力和发展中国海权?[Microsoft1] 那么,到底是海洋误国,还是海洋强国?海洋可以误国也可以强国,其关键在于如何去认识和利用它。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海洋观念最集中地体现于其海权思想,即对是否开发与利用海洋、为什么开发利用海洋和如何开发利用海洋的基本认识和态度[2]2-7临海的国家如果能科学认识并用好海洋,其发展就快反之,认识不到或认识错误,就会阻碍其发展如中国历史上那种认为“吾国落后挨打,责之因靠海也”,规定“片板不许下海”,以这种心态对待海洋只能被历史的大潮所无情淘汰第三,要以务实的精神发展海权海权的获取在历史上曾经一度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个国家通过一两次大海战的胜利就能获得海权,然而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必须以综合国力为基础旧中国国力衰竭,致使海权沦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极大地增强了海上实力和捍卫海权的能力但目前总的来看综合国力还不是很强大,为中国海权的巩固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还十分有限,而中国所面对的亚太地区“海洋擂台”上又强手如林,太平洋仍不太平,因此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海权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第四,要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筹划海权一个沿海国家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往往与这个国家是否拥有海权和拥有什么样的海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海洋作为“蓝色宝库”、“第六大洲”,是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和安全空间,是增强海权的重要源泉同样经略海洋、发展海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正如宋健同志所说:“海洋开发是中华民族今天和明天的希望所在,牵涉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牵涉到我们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要作为一项重大国策来抓”[6]138因此为了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拥有和发展海权当然中国需要的海权不是攫取殖民地、掠夺他国财富、强制他国服从自己的意志的海上霸权,而是为中国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 条件拥有了海权,中国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保障;中国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有了保障,就能够产生稳定;中国稳定了,世界各国的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就具有了良好的环境因此,“中国要拥有海权,不仅是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幸事!”[3]2-3海洋世纪的太阳早已升起,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中华民族奋起直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就一定能够以海洋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共铸蓝色的辉煌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目前应归我国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依托在我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多公里的岛屿海岸线上,相当于我陆地面积的1/3或相当于我20个山东省或30个江苏省的面积。

      国家海防的范围由过去的38万平方公里一下扩大到300万平方公里,防御面积增大了8倍;防卫纵深从过去12海里延伸至200-350海里,一下子增大了近17倍,这是中国疆域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这不仅是一个数量上的巨大变化,而且海防要比陆防复杂得多,“陆地国界是‘硬’边界,界碑分明,容易做到‘封疆卫土’;而海上国界是‘软’边界,远而开放,维护海洋权益不易”[4]137因此对任何一国 而言,“要想对广大海域作每天24小时的监控,并维持良好秩序,确保国家安全,包括阻止他国的侵权行为,以及制止走私、恐怖、海盗、盗采、污染等违法行为在内,那实在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荷[5]8目前中国行政管辖和国防力量配置方面均难于适应这种海洋形势大幅度的急剧变化,中国海洋国土大部分尚处于失控状态,应当管辖而尚未依法管起来,导致外国势力乘机多方面、频繁地侵犯我海洋权益第三,中国海上通道的安全受到各种因素干扰海上通道各类安全隐患和威胁既有外力所为,也有内部因素所致;既有传统性质的安全威胁,也有非传统性质的安全威胁外力引发的安全威胁包括海盗与海上武装的袭扰、海上的军事封锁、咽喉要道的关闭、国内动乱以及国家间对抗或战争向海洋的延伸等等。

      与内部元素相关的威胁有三类:一是海洋本身因素所致,如台风、飓风、海啸、雨雾、冰山、风浪等对海上通道安全的威胁;二是与海洋通道连成一体的还有港航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出海口、港口、船队等也是海上运输所必须依赖的关键环节;三是与海运当事者本身“操守”密切相关,这包括轮船事故与污染,海运管理混乱,海员素质低下等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国家间或地区内的武装冲突、军事对峙乃至战争对海上安全构成的威胁以及国内动乱外溢海洋所形成的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日益猖獗的现代海盗活动与恐怖分子的武装袭扰活动以及海上走私、偷渡、贩卖毒品和人口、跨国有组织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小武器扩散、沿海经济设施受到破坏等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展开,我国对海外资源、能源及商品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海上通道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目前中国远洋航线主要有东行、西行、南行、北行4条航线,其中西行航线对我国极为重要因为这条航线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战略资源——尤其是能源的可获得性以及中国产品流入国际市场的顺畅性,是中国极为重要的海上“能源通道”和“贸易通道”该航线从我国东部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红海,经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而这条海上大通道的特点是:地形复杂、沿线地区和国家关系不稳定因素丛生、存在诸多争端和“热点”问题、安全不确定性大、事故多发。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