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金华十六中七年级历史下册《5.2.3 母亲河》学案(无答案).doc
4页浙江省金华十六中七年级历史下册《5.2.3 母亲河》学案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黄河、长江的基本概况:形状、发源地、长度、注入海洋、流经省区及地形区 ②了解黄河、长江历史地位及今日现状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情景导学、自主合作学习,利用中国地形图了解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②通过小组展示,加深学生对母亲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的认识; ③通过拓展延伸,分析母亲河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④通过学以致用,小组合作探究找出解决危机的策略,以培养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利用地图建立起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整体感;通过诵读诗歌和欣赏美丽的图片,激发我们对黄河和长江的热爱和向往②通过展示母亲河美丽的自然风光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③培养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在对黄河、长江流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探究中,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法指导看书本55-59页,并且结合图册,对长江和黄河在发源地,长度,流过的省份、景观、上中下游的分界、水文特点、注入的大海等方面进行列表分析比较。
三、 课前预习请找出古人描写长江、黄河的诗句,并思考:这些诗句说明了长江黄河什么?四、 课堂学习看图片、听歌曲歌曲歌颂的是哪两条河流?长江美,美在哪里?黄河壮,壮在何处? 活动一 :看书本55-59完成下列表格: 黄河长江发源地 注入海洋 长度 地位 上中下游分界线 主要支流 流经省区及简称 (看图) 共同流经省区 流经地形区 重要风光 主要灾害 重要风光 主要灾害 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 活动2:小组长负责记录各小组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课代表汇总整理在小黑板上 (预习过程中鼓励积极思考,提出问题)(15分钟) 活动3:预习成果汇报:每组的代表同学依次展示预习成果(依据之前老师所分配的内容展示讲解,小组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其中,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难点部分如共同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小组同学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启发点拨 活动结束,教师及时对各小组分进行归纳总结及评价,优(获2星)、良(1颗星)、一般三等 活动4:情景一:①俗话说:“一担河水六斗泥”;②唐代诗人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③多媒体展示“悬河”图片 这些俗语和诗歌说明黄河的主问题是什么? 俗语和诗歌描述的情景和“悬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③ 黄河是条水患严重的河流。
有人说:“治理黄河的关键在治沙”,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活动5:看下列图片: 材料:2011年6月长江流域普降暴雨,17日重庆部分区县遭大暴雨袭击,20日武汉遭大暴雨袭击,24小时降下15个东湖,长江告急!设问: 长江的主要问题在哪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又有哪些?(提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找原因) 应对长江的水患问题,有哪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治理长江的洪灾? 活动6: 情景三:为水电站选址某中学假期准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考察长江、黄河的水力资源,为即将兴建的水电站选址,请同学们给出合理建议多媒体展示三峡工程、黄河水电站分布图) 思考:①为什么大型的水电站(如三峡工程)会选择建在这些地方?(结合所学的有关地势的知识思考)②长江、黄河还有哪些地方适合建立水电站? 活动6:充分利用小组进行合作和竞争,落实本节课知识点(前一组的1、2、3号抽查下一组的4、5、6号同学,依此类推先1、2、3号同学提问,4、5、6号同学答题,然后互换在2分钟内就预习内容相互提问回答又快又准确的同学获得一颗星 五、知识小结请同学们谈谈对黄河长江的认识六、当堂检测七、我的收获八、课外作业作业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