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doc
8页本高一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新课标人教版] 模块Ⅱ一、二单元试卷说明:全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24分)一、(每题2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垝(gui)垣 汤(shāng)汤 颤(chàn)动 契阔谈讌( ) B.袅娜(nuó) 荫庇(yin) 渐(jiàn)车 蓊蓊郁郁(wěng) C.婆娑(suo) 脉(mò)脉 溘(kè)死 夹袄(jia )D.愆(qiān)期 呦(āo)呦 吞噬(shì) 蕈(xùn)菌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笼着 拉拢 倩影 靓装 长春藤 B.宛然 婉转 嬉游 嘻笑 媒界物 C.幽僻 癖好 嘶叫 撕打 闻名遐迩D.寂寞 漠然 惦着 掂量 葡萄藤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__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恣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__像花又不是花的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③如果,这时你能够在两种太阳光之间,批判地__湖面,它正应了那句话,所谓“波平如镜”了④它们微微地犁出了水上的皱纹来,分出两条界线,__有着很明显的漪澜 A.领略 衬托 考查 期间 B.领略 点缀 考察 其间 C.领会 点缀 考查 其间 D.领会 衬托 考察 期间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汝岂得自由 B.可怜体无比 千万不复全 C.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D.便可作婚姻 交语速装束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大人故嫌迟 故作不良计 B.多谢后世人 谢家事夫婿 C.府吏见丁宁 渐见愁煎近 D.便言多令才 巧言令色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秋蝉的鸣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每一支划桨的或每一只虫子的动作都能发出一道闪光来,而一声桨响,又能引出何等甜蜜的回音来啊! C.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关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地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
D.梭罗创作了《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问题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枣子颗儿,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 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7.作者写故都,却写到了“都市闲人”,对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他们朴实得像故都一样,他们的身上有一种“悲凉”的味道。
B.他们的形象更有故都的特点,更能体现作者的故都情思 C.他们更容易亲近,更能表现作者的“平民意识” D.在言语中流露出作者对他们那种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8.文章是写景散文,却在6段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单纯写景不能体现北平作为文化古都的韵味 B.作者是散文家,插入对诗文的议论更能体现出“文化味” C.纵横议论,显现出文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写作思路 D.写景之后的议论往往是卒章显志,升华文章的写作主旨9.作者用“南国之秋”与“故都的秋”作对比的目的是 ( ) A.南国之秋,当然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 B.用南国之秋的温婉衬托北国之秋的豪放C.在对比中,展示南国与北国之秋的各自特色 D.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之情三、(9分)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0-12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1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堪母驱使 不堪:不能胜任20081027B.好自相扶将 扶将:搀扶 C.感君区区怀 区区:真情深挚 D.性行暴如雷 性行:性情1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既若见录 既克,公问其故 B.且暂还家去 年且九十 C.小姑始扶床 始而不解,继而恍然 D.不久当归还 何当共剪西窗烛12.下面对选文有关内容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部分主要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惜别。
B.一段详写刘兰芝离家时的打扮,运用夸张性的铺排手法,显现她的美丽奢华 C.兰芝是一位谦逊、通情达理之人,在被婆婆无理休回家时,仍能显现她的美好品德 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既写出夫妻恩爱,又增强了抒情性,此景令人同情、愤慨第Ⅱ卷(非选择题 76分)四、(22分)13.翻译(1)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译文: (2)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月 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平中见奇”是诗人创设诗境的高妙处,请结合诗歌前两句,赏析这一妙处的体现。
答: (2)运用拟人手法写景状物,赋予景物以灵性,往往能够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简析诗歌这一手法的运用答: 15.填空。
6分)(1)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2)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3)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 ”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