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docx
21页初中物理**精品文档**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第十三单元 内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2、分子大小:10-10m(零点几纳米,非常小)3、分子间是有间隙的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是做无规则运动的;②分子间是有间隔的3、扩散的快慢:①物质的种类,气体最快,固体最慢;②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注意:灰尘、炊烟、雾霾、布朗运动等都是微小颗粒(物体)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三、固、液、气三态物质宏观和微观的特性4、 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2、大小变化:间距变小时,引力变大,斥力变的更大,对外表现为有斥力,反之亦然第2节 内能一、内能(J)1、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强调: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3、内能大小:质量和温度有关①质量相同,温度越高,内能越大②温度相同,质量越大,内能越大4、特例: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升降晶体熔化,凝固等时,内能改变而温度不变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利用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①热传递(1)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接触 时,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直至温度相同。
温差)(2)热传递是把能量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不是由内能多的传递给内能少的)②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用“Q”表示,单位为“J”(2)温度、热量、内能的理解: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般升高;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般降低;特殊情况:如晶体熔化和凝固;液体沸腾时,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保持不变 ③热传递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2、利用做功改变内能(1)事例:(1)结论:①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间的转化;②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内能转化其它形式的能(通常是内能转化机械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内能(通常是机械能转化内能)第3节 比热容一、现象:水较其它物质,升温慢;降温也慢2、 吸热能力1、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①方案一:利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②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2、 实验结论:①结论一: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即吸热相同,水的温度变化量小,则水的吸热能力强。
②结论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加热时间需更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多,则水的吸热能力强3、 比热容1、目的: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1℃(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3、单位:J/(Kg.℃),读:焦每千克摄氏度4、水的比热容最大:C水=4.2103J/(Kg.℃)1千克的水升高1℃需要吸收4.2103J的热量 水升温慢,升高相同温度需吸收更多热量 降温也慢,降低相同温度会放出更多热量5、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跟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及是否吸热无关,但跟物质的状态有,比如水和冰是同种物质,而比热容是不同的Q吸= cm(t1-t0)=cm△ t 知三求一6、吸放热公式:Q放= cm(t0-t1)=cm△ t7、热平衡方程:Q吸 = Q放例题:有一杯质量为50 g的50 ℃的热水,倒入盛有100g的20 ℃的冷水的大烧杯中,问混合的温度? c1m1(t1-t)= c2m2(t2-t)解:设混合后的温度为 t Q放 = Q吸 cm(t热-t) = cm(t-t冷) 4.21030.05(50-t)=4.21030.1(t-20) 解得:t=30℃第十四单元 内能的 利用 第1节 热机一、热机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
二、生活的热机--内燃机1、汽油机和柴油机2、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①吸气冲程:曲轴转180活塞自上而下,吸入空气或空气和燃料混和物;②压缩冲程:曲轴转180活塞自下而上,活塞对气缸的空气或空气和燃料的混和物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压缩冲程的末端,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使活塞自上而下,曲轴转180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获得动力;④排气冲程:曲轴转180活塞自下而上,排出尾气3、曲轴转动两周/720完成四个冲程,只有一个做功冲程四、汽油机和柴油机的联系:第2节 热机的效率一、热值:1、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字母q表示)2、物理意义: 热值在数值上等于1 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跟燃料种类有关,跟质量及是否完全燃烧无关)3、单位:国际单位:焦每千克;符号:J/kg气体燃料的单位:焦每立方米;符号:J/m3煤油、汽油的热值都为:4.6107 J/kg,其物理含义:1千克煤油完全燃烧会放出4.6107 J的热量4、计算公式:固体或液体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mq,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Vq。
二、热机的效率3、计算热机效率需用的公式:S=vt m=ρv F=Ps Q=mq=Vq W=FS W=Pt P=Fv 4.提高热机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率的途径:提高燃料利用率,使燃料充分燃烧; 改进热机,减少各种能量损失; 利用废气的能量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大量事实表明: 1、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 2、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3、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第十五单元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一、摩擦起电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2、带电体具有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二、两种电荷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逆命题)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4、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三、原子及其结构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原子结构:3、摩擦起电的原因: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②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③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④同种物质束缚电子本领相同摩擦不起电;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本质是电荷的转移4、导体和绝缘体:①导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2)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3)导体导电的原因: 金属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大量自由电子 ②绝缘体(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2)常见的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水 等3)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 动,只有很少量自由电子第3节 电流和电路3节 串联和并联一、串、并电路二、生活中的电路:家庭中的电灯、电扇、电冰箱、电视机、电脑,路灯等用电器大多是并联在电路中的三、判断串并联电路的方法(摘除法):在多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中,把其中一个用电器断路(如去掉该用电器),如果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了(如电灯不发光了)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的如果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则这个电路是并联的。
该方法的依据是串联电路各元件间相互影响,相互干扰并联电路各元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应用此法判断下面电路:第4节 电流的测量3.电流表内阻很小,分析电路时当作导线4.典型例题:当中闭合s时,各灯泡工作状态;再闭合s1后,各灯工作状态?L2SAS1L1第5节 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典型例题:1、计算解题:如图所示电路图,电流表A1的示 数为1A,L2的电流为0.8 A,则通过L1的电流?L1L2A1A22、方程/组解题:如图所示电路图,电流表A 1和A 2的偏转角度相同,L2的电流为0.8 A,则通过L1的电流是多少?L1L2A1A23、方程组解题:电流表A1 A2 A3 示数分别为1.2A, 0.8A,0.6A,问:通过L1,L2 L3的电流?A2A3A1L1L2L3第十六单元 电压和电阻第1节 电压3、电压表内阻很大,分析电路时当作断路电压表测谁的电压的判断方法去源法:去掉电源,电压表和哪些电器形成闭合方框就是测谁的电压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典型例题:第3节 电阻第4节 变 阻 器1、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结构示意图及符号:2、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3、使用方法:选、串、接、调 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4、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5、作 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6、应 用:电位器7、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读出连入电路的阻值8、两种接法:注意: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9、典型难题:当滑片向左移动时,各表示数及灯泡亮度变化?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实验装置R二、考查要点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不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