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oc
36页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第2章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2.1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本文研究对象的主体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大庆石油管理局,1999年分开分立为大庆石油管理局(未上市部分)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上市部分),2008年重组整合为现在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1.1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形成因素(1)特定的历史条件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大庆油田开始了石油会战建国初期,由于外部严密封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实现石油工业的加速发展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以实际行动打破针对中国的封锁和孤立的关键,因而开发好一个大油田就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因为他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参加会战的大庆石油人不但认识到了这种时代要求,而且也自觉体现和实践了这种要求,他们时刻把自己从事的油田开发建设同国家的振兴与富强联系起来,在油田的长期开发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谓爱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谓创业;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谓求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谓奉献这就是享誉中外的大庆精神油田党委时刻用大庆精神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并把他培育成职工共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从而确立大庆精神为大庆油田的企业精神,大庆精神也作为大庆油田企业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
2)特定的队伍构成人既是文化的载体和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大庆油田职工队伍大致有四个来源:第一、是军人,当时会战大军大概有4万多人,其中有3万是部队转业官兵第二、是同行业的支持,当时会战大军的另1万多人就来自全国各地及各油田第三、是知青,会战结束后,到了70年代,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投入到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工作中第四、是大学生,从80年代起,大庆油田不断被注入另一种新鲜血液,那就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大庆油田职工队伍构成最初的主体是军人,又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地域的工人、知青、学生的不断加入,因此决定了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和整合性以及高度的兼容性和开放性特点[9]3)特定的地域条件大庆油田处于我国北方,一年有半年时间属于冬季,气候寒冷,长年平均气温不过5.6度特别是在油田开发建设初期,更是荒无人烟,气候、自然环境恶劣艰苦的自然条件给油田建设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却锤炼了职工队伍过硬作风他们战天斗地、攻坚啃硬,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当时会战职工所写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充分体现了石油工人的豪情,如“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任凭零下四十度,地冻九尺雪成山,石油工人无冬天”等。
大庆油田的企业文化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10]4)特定的工作对象油气深埋在地下,因此决定了石油工作者的岗位也在地下,斗争对象是油层[11]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要找到想要的东西,再把它拿出来决非易事并且大庆油田是我国开发的首个特大型油田,在国内,根本没有现成的开发经验可以借鉴这些情况决定了开发建设大庆油田必须学习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石油开采技术,也就是要尊重科学,树立科学态度这就形成了大庆油田企业文化讲究科学、求真务实的重要特征[12]2.1.2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大庆油田的发展历程,就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形成、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因此可以把大庆油田文化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如表2-1所示):第一阶段:艰苦创业阶段(1960年-1979年)1959年9月26日,国庆十周年前夕,以松基3井喜喷工业油流为标志,勘探发现了大庆油田1960年2月,经中央批准,全面展开大庆石油会战老一辈大庆石油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油田的发现到成功开发,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从此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在艰苦的会战岁月,会战工委坚持用典型带全面,用“两论”指方向,用思想打硬仗,培育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广大职工创造出了“人拉肩扛”、“端水打井”、“千里测温”、“五毫米见精神”等光辉事例,总结提炼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岗位责任制”、“三个面向、五到现场”等优良传统,中央先后于1964年和1981年以文件的形式肯定大庆经验和大庆精神。
第二阶段:改革发展阶段(1980年-1999年)1980年2月,中共石油工业部党组、黑龙江省委批准成立中共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企业改革在坚持和发展大庆基本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展开,大庆油田以此为标志融入改革开放的大潮按照经营要搞活、管理要严格、权力要下放、自我约束能力要增强的要求,大庆油田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管理观念、管理机制、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都发生了新的转变和调整1980年制订了《大庆市(局)经济体制改革(试行)方案》,市(局)将生产经营十个方面的权力,下放给下属二级单位1981年9月,石油工业部对大庆实行原油产量包干的改革措施后,油田制订了《推行经济责任制实施办法》,把长期实行的岗位责任制,创新发展成为以逐级包干制、经济合同制等5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并建立了相应的四大管理体系在这套制度中,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管理指标、生产任务和质量指标被分解细化,并从二级单位到岗位工人逐级落实,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同时把岗位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产生了岗位经济责任制全面推行效益管理和质量管理,积极进行ISO9000国际标准的试点和推广,为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大庆油田企业文化注入了效益意识、质量意识和开放意识等要素,也为大庆油田有意识的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二次创业阶段(2000年2007年)1999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部署和要求,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大庆油田于同年11月1日进行了重组改革,由原大庆石油管理局分开分立为未上市(大庆石油管理局)和上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两大企业,未上市部分主要从事钻探、基建、石油装备制造等工程技术服务,以及供排水、发供电、通信等生产保障业务;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于2000年1月1日正式注册挂牌,随后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要求,在美国和香港上市这就意味着无论上市部分还是未上市部分,都将面对新的市场这种改变客观上要求大庆油田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市场的要求这一时期,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被正式引入油田并得到广泛应用,如果说前两个阶段属于文化自发阶段,那从这一阶段开始大庆油田就进入了文化自觉阶段[12]在这一时期,油田提炼了“资源有限、科技无限”、“用大庆精神保证质量,以‘三老四严’取信用户”、“坚持三老四严,做到五项要求”等一批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赋予了持续发展、科学创新、扩大开放、人本和谐的新内涵,这时的企业文化不单单是沿袭历史的,而且还加入了一些模仿和设计的因素[13]。
第四阶段:永续辉煌阶段(2008年--)200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适应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需要,对上市与未上市企业实施了重组整合整合具体思路是: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整体协调发展;原则是:一个班子、一套机构、一体化管理分开核算、两本账运行,以2009年大庆油田发现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为起点,大庆油田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体现在坚持科学发展、永续油田辉煌上面对油田可持续发展出现的诸多矛盾,大庆油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维护国家石油供给安全、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承担国有企业三大责任出发,确立了“珍惜荣誉、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永续辉煌”的战略定位,出台了《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明确了油田当前的“三大战略任务”,制定了“四稳一传承”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实现“三个建设、四个保持和八个大庆”的奋斗目标,动员油田广大员工发扬大庆精神、继续艰苦创业、永续大庆辉煌[14]2.1.3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多年来,大庆油田在文化积淀上,形成了七方面传统和作风,构成了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如表2-2所示1)“两论”起家基本功石油工业部机关党委于1960年4月10日作出的《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精神,广大会战职工认真学习“两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清除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影响,逐步地认识到大庆油田的具体实际和油田开发建设的规律,比较好地解决了会战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定义了“两论”起家,就是通过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用“两论”中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指导油田开发实践在报告中,总理称大庆油田的建设“是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典范2)“三老四严”、“四个一样”过硬作风“三老四严”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62年,到1963年就形成了完整的表述这一好作风,来自实践,是在大庆领导的反复倡导和精心培养下,通过实际工作的磨炼,逐渐在职工队伍中形成的四个一样是大庆石油职工在会战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大庆职工把党的优良作风和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油田会战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产物(具体内容见表2-2)3)“五条要求”行为规范这是大庆油田职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科学求实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重要特征多年来大庆油田全体干部员工始终把这一作风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并作为日常行为养成的内在要求,使之成为全员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为(具体内容见表2-2)4)“三个面向、五到现场”领导机关工作作风“三个面向”这一指导思想是大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形成的,在具体工作中用来指导企业机关工作(具体内容见表2-2)。
1960年会战刚刚开始,会战工委就对各级领导和机关工作提出了亲临前线指挥生产、各项工作面向生产的要求多年来,大庆油田各级机关工作始终坚持这一指导思想不论是政治工作部门、生产指挥系统,还是计划、财务、劳动、物资供应部门,都积极为方便基层创造条件,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千方百计把麻烦揽上来,把方便送下去这一指导思想帮助大庆人克服了命令主义、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密切了干群关系,对大庆油田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五到现场是从生活服务、材料供应、生产指挥、科研设计、政治思想工作五个方面对机关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这是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企业机关在会战中形成的传统作风实行五到现场,使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避免盲目指挥、错误指挥;能够通过对群众思想状况及生活状况的了解,及时地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使广大职工群众焕发热情,积极投身油田生产建设中;能够树立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机关要服务于基层,干部要服务于群众这对大庆油田来说,在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具现实意义5)“三基”工作基本经验这里的“三基”工作主要包括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
加强三基工作(具体内容见表2-2)是1964年会战工委在总结了会战时期大庆油田的基层工作经验之后提出的,是指导油田基层工作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方针加强基层建设,核心是加强党支部建设自会战以来,油田始终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在钻井队、采油队、基建队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