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十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全).pdf

119页
  • 卖家[上传人]:in****us
  • 文档编号:194888417
  • 上传时间:2021-09-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8MB
  • / 1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小学语文知识点归纳 80 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目录 80 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 1 1.长歌行(节录) . 3 2七步诗 . 5 3敕勒歌 . 6 4咏鹅 . 7 5回乡偶书 . 9 6咏柳 . 10 7凉州词 . 11 8登鹳雀楼 . 13 9春晓 . 15 10宿建德江 . 16 11凉州词 . 17 12出塞 . 18 13从军行 . 20 14芙蓉楼送辛渐 . 23 15鹿柴 . 24 16竹里馆 . 26 17送元二使安西 . 27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30 19别董大 . 31 20静夜思 . 32 21古朗月行(节选) . 34 22望庐山瀑布 . 35 23赠汪伦 . 36 24独坐敬亭山 . 38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39 2 26早发白帝城 . 41 27秋浦歌 . 42 28望天门山 . 44 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46 30绝句 . 50 31赠花卿 . 51 32.江南逢李龟年 . 54 33.春夜喜雨 . 55 34.绝 句. 56 35.江畔独步寻花 . 58 3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60 37.江 雪. 61 38.寻隐者不遇 . 62 39.枫桥夜泊 . 63 40.渔歌子 . 65 41.寒食 . 66 42.滁州西涧 . 68 43.塞下曲 . 70 44.游子吟 . 71 45.竹枝词 . 73 46.乌衣巷 . 74 47.望洞庭 . 76 48.浪淘沙 . 77 49.赋得古原草送别 . 78 50.忆江南 . 80 51. 悯农(其一) . 81 52.悯农(其二) . 82 53.山行 . 83 54. 清明 . 84 55. 江南春 . 86 56. 秋夕 . 87 57. 乐游原 . 88 3 58. 商山早行 . 89 59. 元日 . 90 60. 泊船瓜洲 . 91 61. 梅花 . 93 6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 94 63. 饮湖上初晴后雨 . 95 64. 惠崇春江晓景 . 96 65. 题西林壁 . 97 66. 夏日绝句 . 99 67. 示儿 . 100 6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101 69. 小池 . 103 7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105 71. 四时田园杂兴 . 106 72. 春日 . 107 7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109 74. 题临安邸 . 110 75. 游园不值 . 112 76. 墨梅 . 113 77. 石灰吟 . 114 78. 朝天子咏喇叭 . 115 79. 竹石 . 117 80. 已亥杂诗 . 118 1.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4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 x):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 k n)黄: 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译】 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 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 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 这首长 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5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 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 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 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 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 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 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 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 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 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 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 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2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 f ):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6 据 世说新语文学 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 要想迫害曹植, 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 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 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一“燃”一“泣”写出“萁”“豆” 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 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 “同根” 一语双关, 表面上指“萁” 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 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 还难以确定, 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 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3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7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 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 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 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 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 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一幅壮阔无比、 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 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 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 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 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因为作 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 术效果就很好 4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8 【注释】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 诗 2. 项:颈的后部 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 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 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 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 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 “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 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 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 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 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 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 9 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 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 年逾八十 2.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 衰:疏落 4.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简析】 贺知章( 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 (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 富有生活 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 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10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 催老了自己的容颜, 然而乡音仍然不改 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 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 味的生活场面。

      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 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 采,只要稍加想象, 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 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 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 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 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简析】 11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 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 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 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 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 自问;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 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 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 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7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12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 羌笛何必吹起 折杨柳 这种哀伤的调子, 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王之涣( 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 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 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 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 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