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试题押题卷(答案)[87].docx
67页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试题押题卷(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1.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的叠加影响A.最小值B.平均值C.最大值D.加权平均值【正确答案】C2.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不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内容A.区域性环境规划B.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C.当地的农业发展规划D.当地的城市规划【正确答案】C3.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A.9个B.10个C.12个D.15个【正确答案】B4.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情况下,开发区边界应与外部较敏感地域保持一定的()距离A.绿化防护B.空间防护C.安全防护D.卫生防护【正确答案】B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海湾三级评价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A.大潮期和小潮期B.小潮期C.大潮期D.枯水期【正确答案】A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判定依据是()。
A.行业特点、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B.环境敏感程度、贮存危险性物质数量以及物质危险性C.环境敏感程度、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物质危险性D.物质危险性、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贮存危险性物质数量【正确答案】C7.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确定的地下水质量类别的是()类A.ⅠB.ⅡC.ⅢD.Ⅳ【正确答案】C8.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的关系是()A.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B.预测范围应小于评价范围C.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同D.预测范围应大于等于评价范围【正确答案】D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A.修复B.补偿C.避让D.重建【正确答案】C10.在下列污染物中,未列入《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是()A.烟尘B.粉尘C.二氧化硫D.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计)【正确答案】D11.对湖泊和水库,"水域规模"划分为"大湖(库)、中湖(库)、小湖(库)"的依据是()A.平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B.丰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C.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或水面面积D.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正确答案】D12.2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dB。
A.50,40B.65,55C.55,45D.60,50【正确答案】D13.下列关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B.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C.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者D.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选址场界应位于居民区1000m以外,地表水域150m以外【正确答案】D14.某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一般情况下,其评价范围为()A.道路中心线外两侧300m以内B.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C.道路边界线外两侧200m以内D.道路红线外两侧200m以内【正确答案】B15.某企业(不属重点地区)现有一台10t/h燃煤蒸汽锅炉,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其产生的污染物项目执行()A.2016年6月30日前执行GB13271-2001中规定的排放限值B.2015年9月30日前执行GB13271-2001中规定的排放限值C.GB13271-2014中表2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GB13271-2014中表3规定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正确答案】A1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述情况水质预测适用二维解析模式的是()。
A.水深变化不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点源B.水深变化较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点源C.水深变化不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面源D.水深变化较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面源【正确答案】A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位于河口的某建设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一级,须进行水质调查的时期是()A.干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和平水期D.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正确答案】D18.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此级标准是()A.一级标准B.二级标准C.三级标准D.四级标准【正确答案】C19.下列()不适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A.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B.某直辖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C.某集团公司关于"十二五"的发展规划D.某省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利用的规划【正确答案】C20.开发区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可以针对受纳水体的特点,选择()水质评价模型进行预测分析A.一维稳态模式B.完全混合模式C.简易(快速)D.二维稳态混合模式【正确答案】C21.【真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水质取样垂线布设的说法,错误的是()A.小河可只设一条垂线B.河宽小于50m的大、中河设2条垂线C.河宽大于50m的大、中河设3条垂线D.特大河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且主流线两侧的取样垂线应相等【正确答案】D22.【真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时,建设项目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精度至少应为()。
A.1:5000B.1:10000C.1:50000D.1:100000【正确答案】B23.某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功能区0类地区,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2dB(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无法判定【正确答案】A2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属于风险识别范围A.公用工程系统B.环境风险水平C.工程环保设施D.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正确答案】B25.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在一般户外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时,如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高度处A.1.0mB.1.5mC.0.8mD.1.2m【正确答案】D2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所列出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有( )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A.矩阵法、类比调查法B.矩阵法、专业判断法C.网络法、专业判断法D.矩阵法、网络法【正确答案】D27.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下可不作为地下水质常规监测项目的是()A.氨氰B.氰化物C.溶解氧D.大肠菌群【正确答案】A28.水环境点源调查的原则应以()为主A.类比调查B.搜集现有资料C.现场测试D.现场调查【正确答案】B29.【真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所列出的工程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和物料平衡计算法、实测法、实验法。
A.类比分析法、数值模拟法B.数值模拟法、专业判断法C.数学解析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D.类比分析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正确答案】D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基本要求,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改、扩建项目应针对现有工程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提出"以新带老"的对策和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加剧B.应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重点突出地面水水质安全的原则确定C.列表给出初步估算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的投资概算,并分析其技术、经济可行性D.提出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方案以及定期信息公开【正确答案】B3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后,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A.生态影响最小B.投资估算最少的方案C.工程量最少的方案D.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正确答案】D32.【真题】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保证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每日至少应有()的采样时间A.20hB.18hC.16hD.12h【正确答案】D3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pH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A.稀释与接种法B.电化学探头法C.重铬酸盐法D.玻璃电极法【正确答案】D34.对于污水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A.车间B.车间处理设施C.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D.排污单位【正确答案】D35.【真题】某项目建在感潮小河河口段岸边,排放持久性污染物,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充分混合段的水质预测应采用的推荐模式是()A.一维动态混合模式B.河流完全混合模式C.托马斯模式D.二维动态混合衰减数值模式【正确答案】B36.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要求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A.生产运行初期和中期B.生产运行中期和后期C.生产运行初期和后期D.生产运行初期、中期和后期【正确答案】D37.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混凝土搅拌机在城市建筑施工时,噪声昼夜限值分别是()dBA.75,55B.85,75C.65,55D.70,55【正确答案】D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服务期满后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A.应该完全相同B.彼此不一定相同C.建设期和生产过程应该相同D.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应该相同【正确答案】B39.按照GB/T9801-88规范,二氧化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A.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B.SALTZMAN法和非分散红外法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