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1.doc
16页学校体育学复习题1-6考虑题 - 第一章 1从马丁路德等几个重要人物看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1〕他指出应给予学生们自由活动的时机,不能再把学生“当作牢笼中的小鸟”为此,他要求父母必须注意给子女以优良的体育和崇敬神的精神的教育,并把体操列为德国学校的固定教学内容他认为,体操不仅能使学生们“快活、娱乐和保持身体安康,而且还能使人改掉好逸恶劳、轻浮放纵的恶习,并是防止参加“卑劣活动”的有效手段他说:“人们应有高尚和有用的〔身体〕练习”,因此他对击剑、摔跤、跳跃等骑士运动工程和游戏以及另外一些符合“道德标准”的活动工程也很推崇 〔2〕洛克: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局部德、体、智进展了明确的区分,并着眼于实际的锻炼他认为“健全的精神寓于安康的身体”,明确地把体育纳入教育,并把体育作为人得到安康、幸福的根底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安康;我们要能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 〔3〕夸美纽斯认为:要做一个健全的人,在具备了学问、德行、怜诚之外,还必须拥有安康的身体,以保证人的机体和智能正常开展,到达“身心两个方面的一种和谐 ” 〔4〕卢梭: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主张教育顺应自然,他提出安康的身体是智慧的工具,体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底 ,并指出这个根底要从婴儿时期就打好,使婴儿获得自然的开展,解除一切身体上的桎梏。
〔5〕巴塞多:〔1724~1790,德国十八世纪博爱教育家〕认为安康的身体是儿童心智开展的必要根底于1774年创立的“德绍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和体育,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和游戏最初采用传统的骑士工程,如击剑、舞蹈、骑马、腾越等,后来陆续补充了跑、跳、投掷等“希腊体操”和德国的民间的各种球类游戏及撞球游戏等,终于形成了以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出名于世的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6〕德国的古茨姆茨是体育教育家,奉献是开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体育方法体系化并用《青少年体操》一书 “ 填平了横在运动医学理论与新教育之间的鸿沟 ” 〔7〕裴斯泰洛齐瑞士著名教育家,启蒙时代博爱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进一步开展了卢梭的理论,他主张通过合理的教育,使人从动物的感情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他强调儿童的全面开展,把智、德、体育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育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因为只有通过体育才能培养出才智和道德的“奴仆”— 强健的身体,全面教育过程才得以完成 2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凯洛夫主智教育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构建了一套体系完好、构造严密的课程体系,除了强调共产思想教育以外,其强烈的泛智-科学色彩成为其课程体系的特色。
在教学活动中的突出表现那么是注重“三基”〔根本知识、技术、技能〕、“三中心”〔老师、教材、课堂〕在这套课程体系中,学校体育的学科中心特色也日益突出 影响: ① 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② 教学中重视根本素质、根本技能和根本知识的掌握 ③ 注重老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④ 课程构造分为准备、根本、完毕三个局部 ⑤ 教学原那么和方法根本采用了凯洛夫的直观性、自觉性与积极性、稳固性、系统性和连接性的五大教学原那么 引进学习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同时,对自然体育思想等西方体育思想和理论采取了否认和排挤的态度,这使学校体育长期停滞在一种概念和一个形式之中,并在理论中渐渐趋于绝对化、片面性,使学校体育理论和理论逐渐失去了活力,对学校体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自然体育思想的内容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自然体育思想的内容和影响: 1 (1)体育须注重身体全部之平均发育 (2)运动须以团体普及为主,选手竞技次之 (3)竞技运动须依学生年龄体格,分组练习 (4)运动种类,须取多变化且饶兴味者 (5)厉行勤劳,注意清洁卫生 (6)注重国技 影响: 第一、兵式体操迅速衰落,欧美流行的现代田径和球类运动从此成为中国体育的主体。
第二、体育在培养全面开展的人方面的作用开场受到重视 第三、在张伯苓、陶行知、麦克乐等人的推动下,开场了对体育教学和对人的发育过程的研究,从而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进程和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体育教学中的“设计模拟法”、“分组教学法”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流行的 4新世纪体育课程表达出什么特征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在获得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2〕 改变课程构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从整体上设置九年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设置综合理论活动作为必修课 〔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开展的联络,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历,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技能 〔4〕 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承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分析^p 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才能 5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动因,总目的及详细目的 〔1〕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动因:我国根底教育总体程度还不高,原有的根底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开展的需要。
突出表如今:严密的分科体系、高度统一封闭的教科书、考试为导向的教学等 〔2〕新课程改革的总目的:新课程改革的总目的总体目的是以学生开展为本 6.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不同处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不同处 第一:指导思想不同 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安康课程以“安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安康为课程目的;体育教学大纲那么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拟无视心理安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安康维度 第二:目的体系不同课程标准包括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目的,即课程目的、领域目的和程度目的,这使得课程目的更加详细化、更具操作性;体育教学大纲那么只有比拟笼统的、操作性不强的课程目的,且教学内容、评价内容与目的要求不太一致 第三:学习领域不同 课程标准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安康、心理安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安康主线虽然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互相联络的整体,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的;体育教学大纲那么是根据运动工程划分学习领域,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这实际上是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学习领域可以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
第四:学段划分不同 课程标准是按照程度来划分学段,即程度一、程度二和程度三分别对应于1—2年级、3—4年级和5—6年级,程度四对应于初中,程度五对应于高中,程度六为开展性程度按程度划分学段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开展和各地、各校情况的差异性;体育教学大纲那么是将一个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 2 第五:内容标准不同 课程标准主要是构建本门课程学习的目的体系和评价原那么,对完成课程目的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老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安康方面的要求详细化;教学大纲主要规定了各个详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只作了总的原那么规定,老师的工作只能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生学习并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老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和开展空间非常有限 第六:教学时数规定不同 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学习内容的时数,提倡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的的状况,老师可以随时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时数和进度进展调整假如学生较快掌握学习目的的内容,教学时数可适当减少,反之可适当增加,这就防止了那种只按教学时数和进度要求,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的机械做法;体育教学大纲那么明确规定了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要求。
第七:评价方法不同 课程标准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的相一致;体育教学大纲主要重视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及体能状况进展评价,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的脱节,并最终导致教学理论与教学目的的背离 7.1979年教育部扬州会议主要思想,重点解决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主要思想: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开展的新场面,各种国外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如:构造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几种思想开场在学校体育界广泛传播和实验但多数阐述和实验集中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对学校体育思想和体育课程理论很少涉及,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仍然是以“三基”和“三中心”为特色的主智体育教育物质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本次会议重点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进一步进步了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认识;第二是各级部门都要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第三是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各项活动;第四是为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努力创造条件。
这次会议被称为“学校体育开展的里程碑 第二章 1. 学生体态发育顶峰及主要特点 在10岁前男女学生形态发育的差异不明显,但由于男女学生青春期的开场时间不一致,一般女生较男生早2—3年 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不平衡性〔身长体轻〕身高增长快于体重增长 2. 学生体能开展的主要特点,各项体能开展的敏感期 1.体能的开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男女学生体能的发育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根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开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2.体能开展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开展的敏感期研究说明,各项体能开展的敏感期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在身体形态突增期1—2年后,即出现体能开展的敏感期由于男女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所以体能的敏感期也不一样各项体能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出现顶峰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因此各种体能开展的顺序也有先有后 各项体能自然开展的敏感期 体能 绝对力量 敏感期〔岁〕 10~13 体能 动作速度 敏感期〔岁〕 7~9 体能 平衡才能 敏感期〔岁〕 6~8 3 身体形态发育顶峰:第一次是由胎儿到出生后第一年内;第二次出如今青春期。
相对力量 速度力量 反响速度 3. 14~17 7~13 7~11 最高速度 短时耐力 长时耐力 7~12 10~15 14~16 模拟才能 协调性 灵敏性 7~12 10~12 10~12 安康体能、运动体能各包括什么? 第一项:心肺耐力体能〔就是心肺功能〕,就是平时我们登台阶、爬楼梯或跑几步路的才能 安康体能: 第二项:肌力体能〔就是肌肉的力量〕,例如抱小孩、拿重物等 第三项:肌耐力体能〔就是肌肉的耐力〕,例如抱着小孩站在那里看表演,不感觉到累, 就是耐力比拟好 第四项:柔韧性体能〔就是柔软度〕,比方弯腰就需要良好的柔软度 第五项:适当的体脂肪百分比〔就是身体的肥胖程度〕,肥胖的人都会有些慢性的疾病,比方高血压、糖尿病等 2.运动体能: 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速度、力量、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反响时 第一项:灵敏性――快速控制改变方向的才能 第二项:平衡性――在静止或运动时保持平衡的才能 第三项:协调性――平稳、高效运动才能 第四项:爆发力――快速产生力量的才能〔速度力量的结合,通常在短时间内产生〕 第五项:反响时――开场刺激和身体对刺激做出反响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