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留守儿童关爰教育:全面还是聚焦?.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8168825
  • 上传时间:2022-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8.07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留守儿童关爰教育全面还是聚焦?    秦玉友 曾文婧在城镇化过程中,2亿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产生近1000万留守儿童,[1]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凸显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以专门性政策进人国家公共政策体系,成为教育政策与实践的重要议题为使留守儿童政策全面落实,精准发力,我们要在全面关注儿童群体的基础上聚焦留守儿童;在重点防控留守儿童惡性事件发生的同时,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的多层面发展;在强调多元主体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责任的同时,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一、谁是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定义的变化与解释当我们提到留守儿童,更多是从处境不利意义上说的也就是说,要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群体问题,我们需要从众多儿童中有效甄别出作为处境不利人群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个看似不言自明的日常词语进人政策语境后,不仅要不断明确其内涵,而且需要弄清其外延我们既要在儿童群体中不断聚焦作为处境不利群体的留守儿童,挖掘留守儿童群体的丰富性,又要不断回到整个儿童群体,在整个儿童群体中保持留守儿童群体的开放性1.留守儿童定义的内涵聚焦关注留守儿童的第一个问题是要“关注谁”,即谁是农村留守儿童?这涉及留守儿童的定义问题,在不同定义下留守儿童的数量不同。

      在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中,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此处儿童年龄界定在18岁以下)[2]该报告根据六普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3]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也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4]在这一统计口径下,根据《2016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1726.29万人[5]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重新定义了农村留守儿童,即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6]2016年,民政部摸底排查出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7]《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和《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农村留守儿童定义强调的是只要有父母一方外出,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农村留守儿童定义,在2013年的定义基础上聚焦强调没有父母双方监护。

      2.留守儿童定义的外延变化在不同的统计口径下,留守儿童所涵盖的儿童群体是有差异的按照《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和《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分为三类: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农村儿童,仅父亲外出务工的农村儿童,仅母亲外出务工的农村儿童按照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定义,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分为三类,即父母外出务工的农村儿童,父亲外出务工母亲无监护能力的农村儿童,母亲外出务工父亲无监护能力的农村儿童2013年的留守儿童定义与2016年的留守儿童定义相比,第一种类型的留守儿童没有发生变化;第二、第三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由2013年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一方留在家里的农村儿童聚焦为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在家里的一方没有监护能力的农村儿童,因此2016年留守儿童的数量比2013年明显减少当然,在年龄上,以上2013年的留守童定义与2016年的留守儿童定义也有一定差异《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的农村留守儿童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年龄在6周岁-15周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统计的留守儿童年龄为18周岁以下。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的留守儿童年龄为16周岁以下3.全口径数据中关注留守儿童任何一个取向的儿童监护类型体系下统计出来的留守儿童,都表现出这种取向下对留守儿童关注的不同侧重点2016年的留守儿童定义从人群上更加注重父母双方均无法在身边监护的儿童群体,这使关注留守儿童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当然,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中的一类群体,儿童群体出现的很多问题更容易在留守儿童群体身上叠加因此,要对区域内(国家)所有监护类型儿童状况进行全面信息统计与动态跟踪,通过对区域所有监护类型儿童基本信息与监护信息进行登记与动态跟踪,找出留守儿童的基本特征与易发问题如:依据谁在身边监护儿童,可以把儿童群体尽量详细地分成父母监护型、母亲监护型、父亲监护型、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型、父母的兄弟姐妹监护型、其他亲属监护型、父母朋友监护型、无人监护型儿童等在监护信息中,除登记不同监护类型儿童的各类监护(委托监护)主体的各种联系方式和不同监护类型儿童的生活、教育、发展情况外,还要记录和关注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关系、留守儿童与委托监护人的关系、外出父母与委托监护人的关系具体包括:外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内容和频次、关系融洽程度,委托监护人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情况、关爱教育情况、与孩子的关系融洽程度,外出父母与监护人沟通的内容和频次、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容与频次、关系融洽程度以及外出父母给委托监护人和孩子寄钱物的频次和数量等。

      准确、全面、及时更新的信息,可以为我们对留守儿童及其相关监护主体进行帮助与干预提供数据基础二、是什么引起人们关注留守儿童:恶性事件与个体发展问题留守儿童作为公共话题很早就进人人们的视野,但是留守儿童进人公共政策视野无疑与留守儿童恶性事件有关,或者说留守儿童恶性事件在媒体聚焦下迅速放大、发酵,加速了公共政策纳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内容的步伐,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迅速成为公共政策主题当然,当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进人公共政策视野时,留守儿童关爱就不限于避免留守儿童恶性事件这一单一层面,而是多层面的但是,在政策与实践领域进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时,一些主体容易把注意力聚焦于留守儿童恶性事件留守儿童恶性事件是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极端反映,恶性事件只是我们可见的留守儿童问题的冰山一角,我们还要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与身心发展给予全面关注,并且要关注这些层面间的关系对留守儿童恶性事件的关注,引发了对留守儿童的重视,对留守儿童生存状态与身心发展等其他方面的关注,又反过来减少了留守儿童恶性事件的出现三者既可以形成恶性互动,也可以形成良性互动,三者关系见上图1.留守儿童恶性事件列举直接卷入恶性事件的留守儿童虽然占留守儿童总量的比例极小,从统计上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从其影响来看,却普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恶性事件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安全事件、权益受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8]如留守儿童作为受害者,个别留守儿童自杀、溺亡、火灾、性侵事件被报道;留守儿童作为施害者,个别留守儿童杀人、毒同学、打亲人由于留守儿童的这些极端行为和其他一些问题行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备受关注留守儿童恶性事件往往挑战着法律底线,最容易牵动社会的敏感神经,因此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重视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每一起恶性事件背后都能找到监护人的责任问题,从根本上讲,往往是监护人监护关爱缺失和教育不当问题[9]2.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分析[10]生存状态层面,主要包括生活需求、娱乐需要、情感需要等由于父母进城务工不在身边,最直接影响的是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影响了留守儿童最基本的衣、食等日常生活下面从不同监护类型分析这些方面的差异衣”方面以换衣频度作为考察生活习惯的指标调查发现,在初中阶段,其他主体监护型儿童的换衣频度最高,显著高于父母监护型儿童、母亲监护型儿童、父亲监护型儿童在小学阶段,父亲监护型儿童的换衣频度最低,显著低于父母监护型儿童、母亲监护型儿童和其他主体监护型儿童也就是说,初中阶段父母在不在儿童身边对儿童生活习惯的影响较小,而小学阶段仅父亲在身边的儿童生活习惯相对较差。

      食”方面以吃肉频度作为考察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父母监护型儿童的吃肉频度显著高于其他儿童,其中初中阶段其他主体监护型儿童的吃肉频度显著高于母亲监护型儿童,小学阶段其他主体监护型儿童和父亲监护型儿童的吃肉频度均显著高于母亲监护型儿童也就是说,父母监护型儿童的营养状况最好,而母亲监护型儿童的营养状况较差3.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素描身心发展层面主要包括学习与智力发展、社会性发展、身体发展等这个层面应关注留守经历对个体身心发展造成的当前影响与持续影响,如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否养成了稳定正向的人格特征等在学习与智力发展方面,以学习成绩为指标调查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阶段,父母监护型儿童和母亲监护型儿童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父亲监护型儿童和其他主体监护型儿童也就是说,母亲陪在身边对儿童学习成绩有更大的积极影响在社会性发展方面,以班里与儿童关系好的同学数量为指标调查发现,初中阶段,母亲监护型儿童的同伴交往状况显著好于父母监护型儿童,父母监护型儿童显著好于其他主体监护型儿童小学阶段,父母监护型儿童和母亲监护型儿童的同伴交往状况要显著好于父亲监护型儿童和其他主体监护型儿童也就是说,父母在身边,尤其是母亲在身边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更大的积极影响。

      三、如何关爰留守儿童:多元主体各司其责下关爱教育责任的实现对于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主体,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变”的是作为父母的进城务工人员与作为其子女的留守儿童的空间关系,没变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责任,这个空间关系的“变”给外出务工父母履行“没变”的监护责任带来诸多不便在关爱教育留守儿童上,从全面参与看,家庭、空间关系没有发生变化的政府与村(居)民委员会、教育部门与学校、群团组织要尽职尽责,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从聚焦看,要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1.重视家庭对儿童的完整意义,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的紧迫性留守儿童父母与留守儿童在空间上的分離,成为留守儿童所有问题的前提,这不仅增加了留守儿童恶性事件的发生概率,而且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与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与其他主体要认识到,一个完整的“家”对儿童的完整意义家”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层面强调的是家庭的物质基础层面;另一个层面强调的是家庭中的人以及人际关系的社会层面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将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列为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的首位,提出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与抚养义务。

      监护职责旨在强调家庭中的人以及人际关系的社会层面,抚养义务旨在强调家庭的物质基础层面把监护职责放在前面,可以纠正一些人单维度注重家庭的物质基础层面这项规定充分肯定和强化了“家”对留守儿童的双重意义应该说,绝大多数常年在外的家长最担心和最牵挂的也正是自己的孩子,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家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意义,但是也有一些父母没有认识到他们在家对子女成长的双重意义与此同时,父母及其他相关主体要认识到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迫切性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其他相关主体怎么看待留守儿童,或者他们倾向于怎么对待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很多外出务工的家长会这么想:我出去务工是为了让孩子过上美好的生活,孩子在这段时间就忍一忍,等过了这段时间我挣了钱,再回来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基础和好的学习环境,抽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往往比较长,而孩子作为未成年人,作为身心处在发展中的人,时刻都需要父母物质上的付出和情感精神上的关心关爱抱着让孩子“等一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