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doc
6页南京工程学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汇报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以来,我校对“卓越计划”的实施非常重视,将“卓越计划”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先后两次召开校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明确提出“给政策、给资源、给经费”,确保真改实做,做出效果,做出经验,形成示范,全面推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进展1、出台了实施“卓越计划”的专门文件学校制定下发了《南京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目标指导思想:坚持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的办学道路,主动服务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需要,以“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提升质量,争创一流”为指导,积极创立高校与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与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工程实践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主要目标: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培养高质量“现场工程师”为目标,以合作教育为途径,创建“业界全程参与,产学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条主线(能力培养),两个支撑(学校、业界),三个维度(学校培养、企业实训、自我提升),四个平台(技术资质培训认证、科技竞赛、自主学习,综合素质培养)的培养体系。
2、建立了“卓越计划”的组织管理机构(1)学校成立了以孙玉坤校长为组长,教学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评估办、人事处、学工处、财务处以及相关教学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会议,明确了各部门在实施“卓越计划”中的分工,对人力资源调配、财力支持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统筹协调2)学校成立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 教学校长吴中江担任主任委员,江苏省电力总公司副总经理和江苏省机械工业协会孙玉泉高级工程师担任副主任委员,教务处处长、试点专业带头人和合作企业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对“卓越计划”的实施、指导与评价等具体工作进行了研讨3)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负责协调日常工作4、明确了实施“卓越计划”的支持政策1)学校在原有专业建设经费基础上,每年支持“卓越计划”15万专项资金用于试点专业教学改革,补贴学生实训实习、购买学生保险等费用对“卓越计划”试点班教学经费单独核算2)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优先考虑试点专业的教师出国研修、企业培训,每年预留(10~15)%专任教师编制,用于引进或聘请企业资深专业人员到校任教。
3)在分配上向参与试点专业教学的教师倾斜,其工作量按教学改革实际付出及成效核算4)学校对“卓越计划”的每实验班配备1名专职员,每5名学生配备1名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并支付补贴5、确定了“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培养单位学校通过协商,确定南京机电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电力总公司等8个企业为南京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联合培养基地,并签署了相关协议,明确了接收学生人数,培养要求,评估方法,互利政策等,并启动了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标准和评估方法的制定工作6、开展了以“卓越计划”为主题的立项研究学校先后召开两次研讨会,三次推进会,投入70余万元经费,以“卓越计划”为主题,在培养方案、课程整合、实践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立项37个,重点对“卓越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与实践7、完成了试点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学校依据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按照学校定位和培养特色,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五注重”原则,即:注重社会责任感培养、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往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三类人群,对试点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要求按照专业标准,采用“倒推方法”,重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组织校内教师、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进行三方论证,新的培养方案较之以前培养方案有很大变化。
8、启动了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学校依据“卓越计划”教改需要,启动了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其主要改革措施是:大学体育以激发兴趣,强身健体为目的,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一年级参加四级考试,考试通过者不再安排基础英语教学,后期强化听、说、写等英语应用能力;思政类课程改变空洞说教的僵化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其成为学生“想听、可信、有效”的课程,如:《形式政策》课程由原来的集中在两个学期宣讲改为“全程分布,紧跟形势,课外讲解”,《思想道德》实施课内、课外、社会实践“三课一体”,《法律基础》实行案例教学、贴近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采用系列专题教学;高等数学采用适用于工程教育的方法讲授,大学物理课程按照需要实行菜单式选择9、启动了“卓越计划”的“六化”改革1)课程体系模块化改革传统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是三段式课程结构,按“现场工程师”所需要的知识链划分组建课程模块,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避免重复,强化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实施专业负责人、模块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三级管理责任制,便于课程整合2)项目教学系列化改革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课内、课外、企业三个平台,设计由课程项目、课程模块项目、学期项目、学年项目、企业项目、毕业项目等组成的、贯穿四年,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目的明确、环环相扣、逐层提升、能力进阶的项目系列,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现场工程师的”完整训练。
3)师资队伍多元化实行教师定期企业轮训,校企共同开展课程建设,联合编写与教改相配合的教材,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合学科体系和职业技术资质标准聘请资深工程师进校授课,实行专业课程“联合讲授”,实习实训“双指导”,毕业设计 “双导师”,实现校企的优势互补4)学习评价多样化改变传统考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不同课程特点,采用笔试、答辩、课程论文、现场答辩、综合评价多样化考核方法,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从死记硬背转变为能力培养5)科技活动普及化广泛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和专业比赛,试点专业规定创新学分要求,把科技竞赛从少数学生的爱好变成所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普遍行为6)教学管理人性化依据“卓越计划”改革需要,改革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单独制定试点专业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教改实验班学生遴选办法,实行教改实验班学生进退制度,实行培养方案网上公示、教学大纲、考核方法“三公开二、主要问题1、国家对参与合作培养企业的激励政策尚不明确,企业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2、对“卓越计划”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不够,建议分学校类型组织开展立项研究3、国家需要提出企业培养基地的建设标准和评估方法,以提高建设质量,确保培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