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ppt
15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山东大学教务处 张树永2011年7月26,一、2011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施情况,1)在2009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的制定,首先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进行试点2009级招收103人,2010级招生125人 2)2010年10月,启动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专业的试点工作2011年3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将申报材料提交教育部3011年4月,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通过转专业招收第一届学生 3)5月,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调研会,推进计划落实 4)6月,补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完成培养计划的改进和修订 5)7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前批招生实验1、山东大学在“985”本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 2010年划拨121万元,用于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的建设 2011年又划拨290万经费,用于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的建设 2、学校建立计划评审、考评机制 3、学校在师资培训、师资聘任等方面给与倾斜。
2010年,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纳入优势特色专业国际化建设项目,各划拨20万元建设经费 2011年,学校安排172万元经费,用于支持学生交流和联合培养一、2011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施情况,山东大学联合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过初评情况,一、2011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施情况,一、2011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施情况,人才选拔模式的改革 (多元、多种、多次) 1)面向高中学生:提前批选拔 2)面向大一学生:二次选拔; 3)面上大二学生:转专业招生; 4)面向高年级学生:遴选和流动,今年,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电气、机械卓越工程师等特色试验班首次单列少量计划在山东、安徽两省提前批招生在山东省,理工类的投档线为652分,高出一本线85分,录取最高分669分,高出一本线102分;在安徽省,理工类录取最低分613分,高出一本线79分,录取最高分629分,高出一本线95;,“卓越计划”调研提纲,一、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企业导师、兼职教师) 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理念和计划落实、教学大纲、研讨和案例课的规划和建设) 三、学生选拔、培养、评价机制(选拔机制、评价机制和困难学生的退出机制) 四、学生的国际化培养(与国外高校的对接、国际化课程、大型跨国公司的联系) 五、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工程教育中心建设、企业学习方案的落实和与学校培养方案的一致性) 六、经费支持与使用(外教和外聘教师讲课费、图书资料、学生科研、教师教研、办公费用、会议费用等) 七、其它,2011年3月7日,二、2011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施调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理论等课程为突破口,加大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力度,要求课程讲1/3,2/3的放给学生,增加讨论.企业人员参与,讲6-8个学时。
2)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2-3门双语课程; 3)初步构建网络虚拟课堂和卓越工程师活动中心 4)到大型电厂实验感知,到网局对电网的了解,与研究院落实毕业设计 5)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寻求联合培养聘任曼彻斯特大学流动岗位教授,加强英语教学 6)落实导师制二、2011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施调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继续完善教学计划6门主干课,整合了3门,扩展知识点,引入新技术,增加综合实验 2)引入国外先进教材,与国外大学接轨 3)集中进行工程训练,时间增加1倍增加绘图能力 4)教学内容改进要求做国际化标准的介绍 5)增加创新系列讲座,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利用校级创新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 6)建立图纸资源库,从工厂进图纸 7)教师培训2010年选派2人到临工进行培训,2011年选派5-10名给年轻老师指定企业导师二、2011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施调研,问题和建议 1、多院部协调培养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理念理解需要加强; 2、校企联合培养需尽快落实要求的高水平企业导师、动手设计机会、企业课程,落实企业导师和指导教师待遇; 3、大力推进国际化培养。
国外的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国内要求不衔接与海外合作高校联合培养需要尽快落实; 4、学生选拔应将高考招生与入校后选拔相结合,每年淘汰一次,通过竞争实现动态管理; 5、学生评价应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6、研究生推免存在误区,学生和社会对工程硕士认可度不高; 7、为了便于导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更多课程实施小班教学二、2011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施调研,1、进一步明确培养思路: 以诚信力、自信力为主线索,把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拔尖人才作为根本使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打破传统的知识学习、被动学习和基础学习观念,树立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三位一体、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辩证统一的思想; 按照学习、研究和工作一体化的模式,开展以解决前沿工程科学问题或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倡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提倡“走出去”和“走回来”相结合的学习 一定要破除畏难情绪,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下一步要求,2、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人才培养的渐进性、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融合性、校内外教学的统一性、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与企业学习实践的贯通性。
改革专业课内容,拉近与科技前沿的距离;改革授课方式,推行研究型、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研究改进考核方式和学生退出机制;精选部分国外优秀专业课教材,部分主干课程推行全英文授课或双语授课;利用学校现有的创新平台和实训中心,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增综合实验;深化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增加学生实训和实习机会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下一步要求,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下一步要求, 加强年轻教师企业培养工作安排年轻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到企业进行不少于6个月锻炼或工作,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专门安排部分教授负责工程实践环节的设计,细化矩阵的工作 建立企业、行业专家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导师制,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下一步要求,4、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临的问题,1、学生的贯通培养问题?2、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政策问题?3、企业教师的协调与评价机制问题 ?4、学生的毕业门槛与流动机制 ?5、经费问题 ?,Thank you!,欢迎指导,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