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37932751
  • 上传时间:2018-04-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地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广西玉林实验中学 张洁 537000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课改只是一种载体,对教师来讲它载的是思维、理念的转变及能力的提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地理 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 作者,将以一种新的角色活跃在教学改革的舞台上关键词关键词 地理新课改 教师角色 一、地理新课改的基本情况一、地理新课改的基本情况 新的教改方案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具有时代特点高中地理在必修 课的基础上同时设立了选修课,设有自然灾害与防治、城乡规划与生活等实用 性、趣味性较强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的范围更广,并紧跟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 发展方向,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 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更 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教学大纲新增了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它 以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每 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它只是知识的一个框架, 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情景中,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张扬其中蕴涵着的先进的 教学思想,才能形成丰满的知识体系。

      而这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必须通过具备同 样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实施而得到体现 二、地理新课改要求教师观念更新和角色定位二、地理新课改要求教师观念更新和角色定位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一)、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只有理念、认识提升了,新课改才会有生命力新课 改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必须理性地思考如何在课改中避免以往穿新鞋 走老路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切实提升对新课改的理性认识 1、教育者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顺利走进新课改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确立“以生 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这个鲜活的个体,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处 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合作者、引 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 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 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涵义,才能在教学中从学生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给 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发展的机会,激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实践,肯定学 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形成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2、教育者只有确立有效的教育理念,才能尽快适应新课改必须认真研究 《纲要》与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 的心中要有学生无论课改怎样进行,其宗旨是提高教学效率,为人的发展奠 定基础作为教师要研究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才便于人的发展课堂教 学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将举步维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 效果只能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实现,没有学生主动性就没有学生能力的发展 和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3、辩证地看待以往的教育教学人们在遇有新生事物时,往往不认真体会, 而盲目推崇,经常轰轰烈烈搞成运动理论口号一大堆,概念名词满天飞,经 验总结立马有,就是实践不知靠啥走?所以课改不能操之过急,要稳妥进行 要深入研究课改实质、内涵,把握课改新要求,切实领会好课改精神同时要 注意课改必须注意结合传统教育中那些优秀的、值得提倡的东西,不能固守过 去的意识形态而不变,更不能全盘否定过去教育中的一切思想和方法,要学会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提炼过去教育与现代教育中能够产生共鸣的声音 (二)、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二)、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一、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第一、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也并非说地位降低了相反,实施新的 课程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审读员、教学艺术 的探索者,更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成长的引领 者教师身兼数职,其主导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教师就好比一座桥梁,她是学 生走向知识、走向成功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通道实施新课程改革,并不是意味 着教师的地位降低了,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第二、现代教师应担当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第二、现代教师应担当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以探究的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之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基本方向为: 1、从“传道者“转向教会学习知识的引导人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当今 世界,信息传递速度之迅猛,信息获取途径之广泛,令人惊叹新世纪的教师, 仅仅做个“传道者“,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必须有能力主 动地了解各种社会信息,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开阔视野,引导学生面向社会, 面向未来,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只有不断地提高识别、选择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才能真正地做到信息的主宰者;否则,将被淹没在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 中而无所适从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 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 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 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2、从“解惑者“转向引导发现问题的启发人教师就象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沟通着黑暗与光明这个世界因 为有了教师,才具有承传文明、促使社会进步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自古以来, 教师最主要的职能之一是“解惑“,但以往的解惑更多的是越俎代庖式的发问 的是老师,而解决问题的还是老师这样使问题解决止于教师的“解惑“,完全 替代了学生自己的思考,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问题意 识是创新教育的本质要求,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发问“和“思考“的兴 趣和能力,以自己的开放、诚实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提出他们 自己的见解,要通过问题的回答和阐述激励学生做进一步探讨,找到问题的答 案,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3、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由于远程教学和其他教育媒体的迅速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早已不再是学 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青少年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善于发现问题,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强特别是在某些有关艺术技能和网络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 教师已经不再具有“权威性“然而,教师丰富的阅历、人生体验和剖析解答问 题的能力是学生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教师在“授业“的同时,更应趋向于“析业 “和“择业“,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选择创业方向的指导者 三、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脚踏实地实现角色的转换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脚踏实地实现角色的转换 无论多么科学的课程设置,多好的教材,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去驾驭, 那么也将事倍功半所以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对新课改,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 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地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特点(一)地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课虽然是一门具体的课程,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还是一门重要 的科学启蒙课,地理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地理知识的研究发展过程对于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培养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地理课是一个合格公民的素质课,是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的奠基课,其地位不容忽视。

      第一、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它包容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内容,有 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综合认识客观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质与人文素质 第二、地理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会获得美的 享受与熏陶,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地理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宇宙观、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和 人地观,这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第四、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和时代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实践与创新精神 第五、地理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更具有形象生动感地理内容富有形象感 染力能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的个性第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有序性和严密的逻辑序列性这对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认识,必须以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在地理课 的教学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 以让学生多思、多问、多动手、多合作、多辩论为出发点来进行地理课的教与 学 (二)、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很强的驾御地理教(二)、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很强的驾御地理教 材的能力。

      材的能力 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我们的教师与学生站在同 一获取信息的起跑线上,也许在很多方面不如学生,教师在不断输出知识的同 时,必须不断得到新知识的输入,使自己有一潭活水,常注常新,这必然要求 我们坚持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敏锐地觉察到时代的变化, 告别昨天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让读书成为习惯,不能再像蜡烛那样照亮别 人,燃尽自己,而是要在教育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 己,使自己的生命之火越燃越亮 新课改的主旨是: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从而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在我们的评价制度还不能发生“质”的变化之前,我们要走的道路还很长由于 课程编制中所涉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面,与能规划于具体教授方法领域的 那些方面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只有一些目标能由课程内容的性质、课 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来完成,其他目标则只能由学习经验的性质和组织来完成 因此教师需敏感地注意到内容变量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任何内容的 掌握都发生在特定的课堂文化氛围中,都要通过师生之间一定的人际交往互动 方式而加以实现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一个学生是否得到了一定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他们的实践智慧。

      新课 改要求教师懂得“与时俱进“是处处体现的,教材无论怎样改,总还是跟不上瞬 息万变的时代进程而教师的智慧就应在于怎样把教材的内容与时代相联系, 与生活相联系,丰富其教材中知识体系,拓展知识内容 (三)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三)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 教育部把研究性学习纳入普通高中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通过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新增了 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它以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在学生掌握 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对于高中地理的 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等其 它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 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 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处于疲倦状态下 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教师角色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