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绿色村庄”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55447570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7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申潘屯村“绿色村庄”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以普兰店市提出的“建设绿色普兰店”为契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依据潘屯村区位、环境、现有产业发展状况等优势,规划、建设潘屯村“绿色村庄”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提高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打造生态的、宜居的、环保的、节能的农民新家园 此项目的建成和实施将起到明显的辐射效果,给大连市、普兰店市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且拉动了周边区域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第一章潘屯村发展循环经济基本情况1.1 潘屯村区域概况 1、潘屯村概况 普兰店市元台镇潘屯村地处普兰店市西北部,北与瓦房店市相接,区位优势明显,距大连市90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那屯入口20公里,距皮口港30公里,距瓦房店市区3公里,辖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80亩,14个村民组,1985户,5800人,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277元 2、自然条件 1 气候:本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季风气候,同时带有海洋气候的特征。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集中、空气湿润 2 温度:夏季最高气温32℃,平均相对湿度83%;冬季最低气温-19℃℃℃ 3 降水:霜期及日照年平均降水量658.7毫米,年无霜期174-188天,年平均日照数2,200小时 4 风向:主导风向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平均风速5.3米/秒 5)地质:潘屯村地处大沙河流域西岸,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产业发展,西北部丘陵相间,森林覆盖面积2000公顷;土层分布情况由地表向下分别为:素填土、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中砂、砾卵石、含粘土性碎石、强风化泥灰岩;地下水位不超过3米;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最大冻深为0.80米,地质条件稳定,不处在地震带上,为该区域土建工程实施及安全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1.2 潘屯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潘屯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坚持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全民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科学规划潘屯村经济发展,推进六大经济版块产业发展(六大版块:工业、高效农业、商贸业、果品业、养殖业、旅游业),形成了潘屯村一、二、三产业链条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工业现有中小企业40家,固定资产投资额6.8亿元,形成了以轴承制造、压缩机制造、柴油机配件为支柱的主导产业,年创产值6亿元,创税收1360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600人;第二产业农业发展温室蔬菜大棚538座,露播菜面积2000亩,发展水果标准化生产区800亩,种植名优水果3万株,各类畜牧养殖大户11家,年可创造农业产值1.2亿元;第三产业商贸业发展商业网点100多家,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种子化肥经销和农用机械修理等为主年创产值500万元三大产业的发展为潘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3 潘屯村社会发展情况 2006年潘屯村被列为大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后,依据潘屯村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在连续两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要以“十大民生工程、三大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线,贯穿整个潘屯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其中:治河4条,1.2公里,衬砌河坝1400延长米;清草垛120堆,清垃圾5000立方米,清粪堆190处,清院墙602延长米,清路障31处,并设立30个垃圾槽和10个垃圾箱,使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大改善;同时完成了“一池三改”国债项目,完成沼气池234个,改厕510户,改圈、改灶共654户;完成了人畜饮水工程,供水500户;完成了村路改造,修油路7公里,进行中心路边沟造面6770平方米,浆砌边沟9500米,改修屯路和整治街道3.2公里,修建桥涵7座,共栽植各种苗木150万余株,绿化荒山5000亩,植树149万余株,绿化道路31000延长米,植树1万余株,城八线绿化工程共植树4万余株;2007年投资240万元规划建设大连首家秸秆气化站,首批供气420户,填补大连市此项技术应用空白,从运行情况及老百姓使用情况分析,秸秆气使用状况良好,运行稳定,秸秆气化站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探索了新农村建设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此同时各个屯成立屯自管会,各屯村民自我建设、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潘屯村注重党员活动、村民代表议事和村务公开,坚持透明、公正、公开;建立潘屯村科普党校和科普学校,通过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积极培育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科普知识在潘屯村得到了普及,提高了村民整体素质,2007年潘屯村被列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在辖区内建立由30人组成的治安巡防队,定期对辖区内进行巡逻,保障企业和村民的安全。

      1.4 潘屯村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潘屯村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了“六大产业版块”,形成了潘屯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北部工业发展区,以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劳动力由土地向工厂转移的数量逐年增加,年转移1600人,现有企业40家,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形成了以轴承制造、压缩机制造、柴油机配件为支柱的工业发展区;南部的农业发展区,主要以宫屯千亩露播菜、苗圃及花卉温室大棚为主要项目,同时搞好水利设施配套工程建设;中部的商贸区主要是以大胡集商贸区为主,鼓励工商业户逐步增加经营范围,现已发展商业网点100多家,并对商贸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治理,投资30万元对商业区的商业网点前进行绿化和硬覆盖,定期清理乱摆乱放物品;西北部的旅游区,主要是以三元寺为主要景点,着重开发云台山的自然景观,拓展旅游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景点18个,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铺设3.6公里云台山风景旅游区油路及路边沿河的护路墙,云台山旅游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为潘屯村带来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南部的优质果品发展区,地处于大胡千亩果园,今年根据未来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本地区的土质情况,淘汰了老化品种,新栽植了优质品种的桃、梨和苹果3.1万株。

      为了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潘屯村成立了由5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果树育苗与管理专职队伍,定期邀请果树专家讲课和实地培训,并计划投资40万元,建果品发展区配套水利设施果品发展区的建立和发展,为农民增加上百万元的收入;中西部养殖小区,主要以大胡大型种鸡孵化场为辐射点,带动发展本地区的养殖业目前,养殖小区内养鸡专业户达11家,数量可达20万只;规模以上专业养牛户2家、养羊户3家 潘屯村“六大产业版块”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潘屯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潘屯“绿色村庄”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撑 1.5 潘屯村资源能源消耗基本情况资源消耗情况:潘屯村现有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80亩,主要种植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工业用地300亩,主要工业项目以压缩机制造、柴油机配件、轴承制造等为主;宅基地使用面积1,000亩、林地面积2000公顷、荒滩面积100亩,荒山面积6,000亩 能源消耗情况:潘屯村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电能、水能、煤、天然气等其中全村电能消耗总量为474.5万千瓦时/年、水能消耗总量为109.5万立方米/年、煤炭消耗总量为7,665吨/年、天然气消耗总量为241.1万立方米/年、秸秆消耗量为2000吨/年、粘土砖消耗100万块/年。

      潘屯村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源消耗的主要途径是加快科技进步、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强节能管理,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节能降耗 1.6 潘屯村环境保护情况 潘屯村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文件精神结合潘屯村环境保护现状,要求工业发展区内的工业企业严禁发展污染项目,并制定《潘屯村工农业环境保护方案》,建立潘屯村环保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制,组建潘屯村卫生清洁专业队,企业和村民街道建立垃圾点30个和10个垃圾箱等等,通过以上有效措施的实施,辖区内无一污染企业,污水全部按标准排放,农业粮、果、菜生产按标准化生产进行,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潘屯村采取的保护环境的措施得力且有效,本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SO2、NO2、TSP等大气污染物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为潘屯“绿色村庄”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1.7 潘屯村现行统计指标体系情况 随之潘屯村“绿色村庄”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的进行,我们要逐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潘屯村现行统计指标体系》机构,掌握潘屯村资源产出率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使用效率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排放(含处置)降低指标、全村生产总值能源指标、总产值损耗指标、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指标,以便更好的指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1.8 潘屯村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严重存在着资金投入短缺 潘屯村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由于企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建设项目多、规模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等投入资金大,使之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就显得资金投入短缺 2、干群对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认识不足 村民多年来由于受旧传统、旧观念的影响,对农村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意义、作用、效益认识还存在不足对农村循环经济的作用宣传不到位,没有看到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景,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缺乏农村循环经济建设发展技术人才 农村循环经济建设是大课题,并且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目前,农村村民中很少掌握循环经济专业技术,在整个循环经济建设中,技术上靠外聘导致项目投入费用大,不方便第二章潘屯村开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基础 潘屯村在两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抓“一池三改”、秸秆气化工程、人畜饮水工程、重力滴灌等农村节能项目建设,大大改善了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能源、增加效益,使村民尝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甜头,看到了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光辉前景 2.1 制定潘屯“绿色村庄”循环经济建设方案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潘屯村进行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

      认真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3年修订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循环经济试点市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等,并制定出了适合自身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措施使项目在落实建设时,有理可依,有据可寻潘屯村在现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潘屯村“绿色村庄”工程建设总体方案》、《潘屯村动迁回迁与安置实施方案》、《潘屯村村民社会保障实施方案》,潘屯村“绿色村庄”建设紧紧围绕循环经济发展主题,在潘屯村吕东屯规划了62亩土地作为农户集中安置区(绿色村庄),建筑面积61,235平方米,将潘屯村吕东屯、吕西屯、小楼屯320户农户全部搬进楼房,通过绿色村庄建设置换出大批的老宅基地,作为今后集中规划、发展工业,农业、养殖业等,使土地利用集约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可以解决搬迁农户的工作安置、生活保障等问题,更解决了潘屯村工业用地发展不足的问题,而产业发展所得收益全部惠及百姓 2.2 潘屯村在循环经济开展的工作及效果 潘屯村在2007年新农村建设中,投资240万元规划建设了填补大连空白的潘屯村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