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口井施工方案及对策.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97427981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7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 录第一章编制依据2第二章工程概况22.1工程概况22.2地质情况22.3场区地下水位及类型8第三章大口井降水方案设计83.1 降水方案设计83.2 大口井施工工艺9第四章施工部署114.1 工程组织机构114.2 工程目标114.3施工进度方案12第五章施工准备工作方案和资源方案125.1 施工准备工作125.2各项资源需要量方案14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156.1 质量保证体系156.2 组织保证体系156.3 质量管理程序166.4 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66.5 质量问题的处理176.6 技术资料17第七章平安及文明施工措施187.1 平安施工187.2 文明施工措施19第八章图表198.1 大口井剖面图198.2 大口井平面布置图19第一章 编制依据l、总包单位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02〕;3、"混凝土构造设计规"(J10-2002);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JGJ/T111-2002〕;5、"建筑地基与根底设计规"〔GBJ7-2001〕;6、根据我公司多年从事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所积累的经历第二章 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市**公司**工程,拟建场地位于**南侧,原为仓库,现已撤除。

      现场地北侧围有3道围墙,局部场地为绿地,局部搭有临建;场地东北角为火车票临时售票处;场地东南侧局部平房尚未撤除,场地地势较平坦拟建工程包括1栋高度约100m的高层建筑,拟采用框剪构造,桩根底,其它场地为5~6层商场,拟采用框架构造、桩根底整个场地均有1层地下,场地东部埋深约9.00m(纯地下局部埋深约4.0m),西部埋深约7.00m(纯地下局部埋深约6.0m)根底降水采用大口井降水2.2地质情况该场地埋深70.00M,深度围,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10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16个亚层,因埋深约10.00m以上水平方向同层位土质砂粘变化较大,工程性质有较大差异,据此将全场地划分为A、B两个区,现自上而下分述之: 1、人工填土层〔Qml〕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一般为1.30~2.70m,底板标高一般为0.67~-0.75m;底板标高为1.83~1.00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杂填土(地层编号1a):厚度一般为0.30~1.30m;加11、加13、加18号孔附近厚度较大为1.80~2.50m呈杂色,松散状态,由杂土、炉灰渣、石子组成第二亚层,素填土(地层编号1b):厚度一般为1.00~2.00m;呈褐~灰色。

      粘土、粉质粘土质呈软塑~可塑状态;粉土质呈稍密状态含砖渣、腐植物,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杂填土透镜体本层土除表层扰动外,其它填垫年限大于十年2、新近冲积层〔Q43Nal〕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因局局部布有古河道,埋深约10.00m以上水平方向同层位土质砂粘变化较大,工程性质有较大差异,据此将全场地划分为A〔无古河道分布区〕、B〔古河道分布区〕两个区〔推测分区界限详见钻孔位置图〕第一亚层,粘土(地层编号2a):呈黄褐色~褐黑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第二亚层,淤泥质粘土、软粘土(地层编号2b):呈褐灰色,流塑~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粘土透镜体仅分布于B区A区:主要由粘土(地层编号2a)组成,一般位于埋深约2.50m以上,厚度一般为1.00~2.10m,顶板标高一般为1.83~0.57m;8、23、32、39、40、43、51、52、加4、加7、加10、加12、加15、加18孔附近厚度较小为0.30~0.90m,顶板标高一般为0.54~-0.04m本区本亚层土质较均匀,分布尚稳定B区:主要由粘土(地层编号2a)、淤泥质粘土、软粘土(地层编号2b)组成,厚度变化较大为1.20~8.80 m,顶板标高为1.23~-0.43m。

      粘土(地层编号2a):厚度一般为1.40~2.50m,7、加9号孔附近厚度较小为0.70m左右本区本亚层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淤泥质粘土、软粘土(地层编号2b):厚度变化较大为0.50~7.60m本区本亚层厚度变化较大,土质较软,强度较低3、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仅分布于A区,一般位于埋深约2.50~4.00m段,厚度一般为1.10~1.90m,顶板标高为-0.30~-0.75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3〕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底部砂性大,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粘土透镜体本层土在A区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4、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A区一般位于埋深约4.00~14.50m段,厚度一般为10.10~10.70m,顶板标高为-1.73~-2.26m;B区一般位于埋深约14.50m以上,受古河道影响,厚度变化较大为4.20~8.60m,顶板标高为-1.63~-8.21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粉土(地层编号4a):呈灰色,中密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A区厚度一般为3.00~3.70m,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B区仅15、46、加1、加3、加8、加9、加14号孔附近分布该层,提醒最大厚度一般为1.50 m左右。

      在7,14,22,31,45,加2,加5,加6,加11,加16,加17号孔附近缺失该层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4b):呈灰色,软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局部粘土透镜体,埋深12.00~14.50m段局部夹粉土透镜体 A区厚度一般为6.60~7.50 m,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B区厚度变化较大为4.20~7.50m5、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一般位于埋深约14.50~20.50m段,厚度一般为5.70~6.70m,5~11号孔附近厚度较小为4.90~5.20m,顶板标高为-11.97~-12.50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5〕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尚均匀,分布尚稳定6、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al〕一般位于埋深约20.50~30.50m段,厚度一般为9.50~10.50m;37、38、40号孔附近厚度较小为9.20~9.40m;5~11、52号孔附近厚度较大为10.70~11.00m顶板标高一般为-17.92~-18.98m;5~11、21、29、34、52号孔附近较高为-17.26~-17.82m;35、37、38号孔附近较低为-19.01~-19.13m。

      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砂性大粉质粘土夹粉土(地层编号6a):一般位于埋深约20.50~27.00m段,厚度一般为6.00~7.00m;13、36、39号孔附近厚度较小为5.00~5.90m;6~11、32、34、52、53号孔附近厚度较大为7.20~7.50m,呈褐黄色砂性大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粉土呈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粘土透镜体本亚层顶板有所起伏,水平方向砂粘有所变化,土质不甚均匀,土质较好,强度较高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b):一般位于埋深约27.00~30.50m段,厚度一般为3.00~4.00m,25、32号孔附近厚度较小为2.50~2.80m;13、36号孔附近厚度较大为4.20~4.5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本亚层土水平方向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好,强度较高7、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Q3dmc〕一般位于埋深约30.50~32.50m段,厚度一般为1.30~2.40m,顶板标高为-28.21~-28.63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7〕组成,呈黄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8、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3cal〕仅深度大于40.0m的钻孔穿透该层,一般位于埋深约32.50~48.00m段,厚度15.00~16.00m,48号孔附近厚度较小为14.30m左右,顶板标高为 -29.51~-30.64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8a):一般位于埋深约32.50~40.00m段,厚度一般为6.50~8.2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第二亚层,粉土(地层编号8b):一般位于埋深约40.00~48.00m段,厚度一般为6.80~9.30m,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9、上更新统第二组海相沉积层〔Q3bm〕一般位于埋深约48.00~53.00m段,厚度4.60~6.20m,顶板标高为 -44.94~-46.32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9〕组成,呈黄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粘土透镜体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10、上更新统第一组陆相冲积层〔Q3aal〕本次勘察钻至最低标高-67.96m,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17.00m,顶板标高为-50.92~-51.36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粉土(地层编号10a):一般位于埋深约53.00~57.00m段,厚度一般为3.50~5.00m,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礓石,属中压缩性土本亚层土质好,强度高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0b):本次勘察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12.5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礓石,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本亚层土质较好,强度较高2.3场区地下水位及类型初见水位埋深2.00~2.50m,相当于标高0.09~-0.35m静止水位埋深1.10~1.40m,相当于标高0.89~0.80m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0.50~1.00m左右室渗透试验渗透系数表地层编号岩性垂直渗透系数KV(cm/s)水平渗透系数KH(cm/s)渗透性1b素填土2.35×10-63.16×10-6微透水2a粘土4.68×10-85.03×10-8不透水2b淤泥质粘土、软粘土4.62×10-73.28×10-7不透水3粉质粘土5.18×10-71.07×10-6不透水4a粉土3.48×10-55.46×10-5弱透水4b粉质粘土6.18×10-61.03×10-5微透水5粉质粘土3.96×10-71.06×10-6不透水6a砂性大粉质粘土夹粉土1.20×10-51.35×10-5弱透水第三章 大口井降水方案设计3.1 降水方案设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分析,由于拟建物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最大约为9.4米,基坑除采用水泥搅拌桩及支护桩进展支护外,基坑还必须进展大口井降水,以保证根底施工能够在理想的条件下顺利进展。

      本工程共设大口井237口,其中降水井229口,井深16.5米;观测井8口,井深16米,降水井和观测井采用Φ500无砂管基坑开挖前应先进展20天以上的全面降水,将水位降至槽底1.00m以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