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下课外古诗词《赠从弟》.ppt
10页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木性刘 桢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东平 国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 一以五言诗著称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 称刘“桢与孔融、陈琳、王粲、 徐干、阮禹、应斯七子者于学无 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 于千里,以此相报刘桢常与 曹操、曹植吟诗作赋,对酒欢歌 ,深得曹氏父子喜爱,19岁时任 丞相掾属他以诗歌见长,其五 言诗颇负盛,后人将他与曹植并 称“曹刘”钟仲伟称他五“言之 冠冕” “文章之圣”,他确为“建 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教育,深知 做人要耿性忠直,最恨不轨之为,最厌无信之人 一天晚上魏公子曹丕设宴招待众士,酒酣耳热,曹 丕命甄氏出堂与大家见面刘桢愤然,一是因曹丕 夺袁熙之妻甄氏,二是因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贞 独有刘桢立而不跪,且满面讥意,不屑一顾曹丕 见状勃然大怒,欲问刘桢死罪,由于众人求情和曹 操干预,才免于死,投入狱中,又被罚作苦力他 在劳作中托物自喻,写成《遂志赋》赦后充署吏 建安二十二年(217) 辞世他一生著述甚丰,经典 的有《毛诗义词》十卷,文集四卷,后人将他的作 品精选集成《刘公干集》传于后世。
他文学上的巨 大成就,雄辩的技巧及忠友敬业精神,赢得了后人 赞颂 1.根据书下注释翻 译整首诗2.勾画重点词3.理解诗人所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 三《赠从弟》有诗三首,都用比兴这 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 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zòng)弟,堂弟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 ,严寒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 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赠从弟刘楨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木性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 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 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 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 本性! 译 文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出 了怎样的意境?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 之后凋也” 这首诗就是由这 句格言构思出来的诗人想象 着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 ,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 样刚劲和顽强山风愈是迅猛 激热,松枝也愈显苍劲有力 到严冬季节,那凛烈的风霜冰 雪一齐向青松袭来,它也一样 巍然挺立,毫不动摇。
最后, 诗人强调指出:那不是因为青 松不怕遭受严寒的袭击,而是 因为它有足以抗拒冰霜的坚贞 的品质表现出诗人不屈不挠 的顽强性格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 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的品格诗人在这里既 赞美堂弟的品性,并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 ,不同于流俗,其实,也以次自况表现出诗人不 屈不挠的顽强性格 结合诗歌的背景,谈谈你对这首诗表达的 思想感情说说你对下列诗句含义的理解⑴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的这 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 越要挺立风中 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⑵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木性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 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 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 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 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 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 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⑴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 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 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⑵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格调劲健,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 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 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⑶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 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课后作业 1.反复诵读至背诵 2.写《赠从弟》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