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肝汤治疗胆石症65例临床医学论文.doc
1页疏肝汤治疗胆石症65例_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汤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胆石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自拟疏肝汤治疗组65例,胆石通胶囊对照组65例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西医诊断标准,病史:反复发作的胆区疼痛病史,具有反复发作规律;症状:胆区疼痛(隐痛、刺痛或绞痛),过食油腻易诱发,或伴有发热、黄疽;实验室检查:腹部B超或平片可见胆囊结石影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 2治疗方法 中药组以疏肝排石汤口服药物组成:柴胡10g,小青皮6g,广郁金30g、广金钱草30g,生鸡内金10g,生山植30g,王不留行10g,生大黄10g、川牛膝10g发热加炒黄芩,黄疸加茵陈、炒山栀;淤阻加三棱、莪术,疼痛加延胡索,呕吐加制半夏服法:每日1剂,煎二汁1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用胆石通胶囊(由广东万年青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治疗组、对照组均连续给药4周为1疗程,两疗程后比较疗效 统计资料分析采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3疗效评定标准和结果 治愈:治疗后B超或X线检查结石消失,胆区疼痛消失,莫菲氏征阴性;显效:治疗后B超检查结石减少或减少不足1/2;有效:有效:腹痛及其他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临床积分值下降<1/3,B超检查结石大小、多少无改变。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4讨论 胆石症在中医里面属于胁痛、胆胀、黄疸等范畴,肝主疏泄,性刚强,喜调达而恶抑郁,又主藏血,具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胆为六腑之一,内寄相火,藏精汁,其气以通降为顺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胆管起源肝,胆液为肝之余气,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通,所以胆的病变与肝密切相关,胆病可以及肝,肝病可以及胆,可致肝胆同病肝郁气滞进而病及于胆,肝胆疏泄无权,而致胆汁淤积,肝郁气滞,久郁蕴热生火,炼液成石故胆石症的治疗多从理气、利胆、滋阴清热、除湿、化瘀等方面入手控制饮食:脂肪类食物可促进缩胆囊素的释放而引起胆囊的收缩,促进胆汁的排泌,因此,为了能够使胆囊及胆道得到适当的休息在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脂肪类食物,而采用高糖流汁饮食.本治法由疏肝理气、利胆消石、化淤散结、通腑排石四法伍用,使结石随胆汁而排出体外自拟疏肝汤用柴胡、青皮,郁金疏肝理气,气机通畅,胆气才能通降,生鸡金、广金钱草、生山植、郁金、王不留行利胆消石排石,使胆石缩小随胆汁而排泄,生大黄通腑,腑气通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