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设计(二公司).doc
140页一、 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划分(一)、编制依据1、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限工程招标文件及答疑2、泰兴市海陵建筑设计院提供的施工设计图3、永兴路(东风南路~新328国道)工程招标答疑4、参考预算(工程量清单)5、我单位对现场调查、勘察、了解取得的详细资料6、国家、行业现行的《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二)、编制范围永兴路(东风南路~新328国道)道路、雨水、污水三)、编制原则1、确保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施工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要求2、充分利用我单位已承建类似工程的成功施工经验四)、工程概况永兴路(东风南路~新328国道)工程西起已形成的东风南路中心线(0+000),东至新328国道砼行车道西边(1+036.462),全长1036.462m,工程红线宽度为35米,其中机动车道沥青路面宽度为14米;两侧机非分隔带宽度各为1.5米;两侧非机动车道沥青路面宽度各为5米;两侧人行道宽度各为4米,为三块板形式五)、道路设计概要1、技术标准道路类别:城市主干路II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路面面层类型:沥青砼路面路面使用年限:15年荷载标准:BZZ-100设防烈度:7度洪水频率:1/100构造深度(TD):不低于0.2~0.4mm石料磨光值(PSV):35摆式仪路面竣工验收值:45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系统2、设计基本资料(1)、泰州市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公司提供的永兴路(东风南路~新328国道)规划红线图;(3)、永兴路纵横断面测量资料;(4)、水文地质情况该道路沿线大部分为农田和村庄,地势缓,地形起伏小,表面由30cm左右的耕作土,沿线有两处河塘,清除河中杂物及淤泥后全部填埋。
主要工程地质资料:地层勘探范围共分七层,由上至下分述为:第一层耕土:灰黄色~灰褐色,松散,含有机质及植物根茎等有机质,层厚0.3~1.3m第二层亚砂土:灰黄色,软塑,稍密,场区普遍分布,层厚0.4~2.2m第三层亚砂土:灰黄色~灰色,软塑,场区普遍分布,层厚0.5~3.0m第四层粉砂:灰色,饱和,场区普遍分布,层厚3.3~5.1m第五层亚粘土夹粘土:黄褐色,可塑,局部硬塑,含较多铁锰结核第六层亚粘土:灰褐色,可塑,局部硬塑第七层粉砂:灰色,饱和,中密拟建区以大气降水为主要入渗补给源,地下水水位为实测浅层潜水水位,地下稳定水位标高为3.53~3.97m河水为生活用水,附近无重大工业污染源,在天然状态下地下水、地表水及地基土等对砼结构以及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影响道路第二层亚砂土路基为路基较好的地基持力层,河塘部位在排水、降水、清淤后可采用回填处理等场区第二层亚砂土可作填料,降排水采用明沟和井点相结合3、路线设计(1)、道路平面道路平面根据规划红线图设计,永兴路与东风南路十字交叉口控制坐标为:X=91984.53,Y=93518.782;永兴路与新328国道交叉口控制坐标为:X=91993.758,Y=94555.202;全路段暂设两个红绿灯控制平面交叉口,平面图中所示的分隔带的断口位置仅为示意,施工时可由有关部门视道路两侧小区和校区规划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综合考虑乘客、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保证交通流畅,沿线设置两对公交停靠站,人行道上需设置盲道及坡道2)、道路纵断面本设计路面控制标高以满足路基稳定及防洪排涝为原则,道路纵坡设计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将来道路两侧小区或校区开发;2、永兴路与东风南路交叉口处控制标高;3、永兴路与新328国道交叉口处控制标高;4、雨、污水管道设计高程;5、避免出现大填大挖的现象,力求土方平衡同时考虑设计最小纵坡坡度、纵坡坡段最小长度限制的规范要求,确定现有纵坡沿线最大纵坡6.18‰,沿线最小纵坡3.0‰,并在纵坡变化处设竖曲线3)、道路横断面本道路工程采用35m宽标准横断面,设计横断面作如下布置:4m人行道+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14m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5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机动车道采用抛物线线型路拱,平均横坡坡度为2%,指向道路外侧,分隔带及非机动车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为1.5%,指向道路外侧,人行道横坡为1.5%,指向道路内侧标准横断面路拱除快车道采用抛物线路拱外其余均为直线路拱4、路基路面设计(1)、路基a、一般路基处理路基填筑前须清除表层耕植土25厘米,局部有房屋拆迁地段,应清除表层建筑垃圾等杂物。
车行道下路基处理厚度最小为30厘米6%石灰土,人行道下路基可不作处理,采用原土压实填方地段清除25厘米耕植土后用6%石灰土填筑至设计路基顶标高,挖方地段开挖至设计路基标高后,再向下翻挖30厘米并掺6%石灰原槽拌和进行路基处理 b、河塘地段路基处理河塘地段须彻底清除河沟内的淤泥,要求一直清除到下面的天然地基上,并将岸边挖成宽100厘米、高50厘米的台阶状后,先铺一层5%水泥稳定土,厚度为50厘米,然后分层回填6%石灰土,车行道下回填至设计路基顶标高,其余部位回填至原地面 c、路基边坡本道路路基填挖高度都不大,因此一般地段路基边坡按1:1.5自然放坡 d、路基压实路基应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压实度指标不应低于下表规定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车行道人行道填 方0~809590>809387挖 方0~30 9590注:填方高度小于80厘米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厘米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2)、路面设计本道路为城市次干道,车行道路面结构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设计荷载:BZZ—100,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结构组合设计如下:车行道路面结构层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Ⅰ)+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Ⅰ)+1厘米沥青下封层+20厘米二灰碎石(石灰:粉煤灰:碎石=8:12:80)+30厘米12%石灰土,总厚度为61厘米。
人行道结构层为5厘米人行道板(25×25)+3厘米M10水泥砂浆+6厘米C15混凝土+15厘米12%石灰土总厚度为29厘米3)、附属设施a、侧、平石侧、平石建议采用花岗岩加工,其抗压强度≥30Mpab、盲道人行道中设75厘米宽盲道,盲道导向块材和停步块材表面为深黄色,采用C30水泥混凝土预制人行道直线段每隔50米和交叉口适当位置设三面坡缘石坡道c、行道树池行道树池间距为5米,树池尺寸为125×125cm,树池缘石建议采用花岗岩5、道路雨水管道网设计本次道路设计考虑布置雨水管和污水管,雨水管的位置在南侧机动车道上距离路牙2.0米处 本道路雨水管服务范围为:25米道路及两侧各50米共125米的用地所包围的范围,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采用P=1年DN400和DN225雨水管道材料均采用PVC—U加筋管在桩号K0+135及K0+475两处预留了过路雨水管,以便将来地块雨水排入,雨水管伸至红线外一米,端口封堵管径为DN400在桩号K0+82.58处设置了一个DN2000的钢筋混凝土过路涵管,根据水利局的要求,过路涵管的管中心标高为1.36米,雨水管从涵管上方通过,污水管在过涵管处从道路红线北侧通过管道基础:DN400采用10厘米米砂垫层+11.3厘米米砂垫层,管道基础应落在有一定承载力的原状土层上,不允许超挖。
如有地下水时,应进行施工降水以保证干槽施工管道接口采用天然橡胶圈柔性连接接口的弹性密封橡胶圈应由管材生产厂配套供应检查井采用砖砌圆形式乙型井(流槽式),井内设铁爬梯检查井为DN1000毫米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见国标S231图28—6页,检查井井盖及盖座采用DN700重型铸铁井盖及盖座,见江苏省排水通用图排水4—24、27图雨水井采用边沟式单篦雨水井,见江苏省排水通用图排水9—77图,雨水篦圈均采用铸铁材料,见江苏省排水通用图排水9—80、81图雨水连接管坡度为0.01雨水管出口:排入河中,管道出口采用一字式浆砌块石出水口,见国标95S223—106、道路污水管网设计本道路污水管网布置在北侧机动车道上距离路牙2.0米处,并在桩号K0+235及K0+485两处预留了过路污水管,污水管伸至红线外一米,端口封堵管径为DN400,过路污水管与污水主干道采用管顶平接连接污水管服务范围为:道路两侧各200米的用地范围污水管道材料、管道基础、管道接口同雨水管道,检查井采用DN1000毫米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见国标S231—28—12跌水井采用DN400竖槽式跌水井,祥见国标S231—11—5污水管道K0+82.58处过涵管以及K0+382.8过河处采用钢管倒虹管过河,倒虹管位置在路北侧道路红线外8米处。
污水管出口:排入春晖路DN600污水管网中7、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1)、沥青混凝土面层①沥青采用AH-70,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表4.2.1-2“道路石油沥青质量要求”的规定②、粗集料的标准规格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JTJF40—2004)的规格尺寸,路面上面层必须选用符合要求的玄武岩,并进行沥青粘附性试验,粘附性达不到5级的需掺加0.3%-0.4%的AST-3型抗剥落剂,下面层选用符合要求的石灰岩,《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JTJF40—2004)表4.8.2、4.8.3、4.8.7的要求③、细集料可采用优质的天然砂或机制砂,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其规格及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表4.9.2、表4.9.2的要求④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玄武岩等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其质量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JTJF40—2004)表4.10.1的要求,回收粉尘不得再使用⑤、沥青路面路表设计弯沉值为39,压实度 ≥98%2)、沥青封层与透层油封层为1厘米的沥青封层,铺筑在二灰碎石层顶面,二灰碎石顶面在洒布沥青前必须冲洗干净、彻底,沥青采用乳化沥青PC-2等,沥青用量1.5Kg/m2,矿料粒径3~5mm,用量宜为7~9m3/1000m2。
3)、二灰碎石基层二灰碎石材料建议配合比为石灰:粉煤灰:碎石(重量比)=8:12:80,其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0.8Mpa以上,粉煤灰中Si02、Al2O3、Fe2O3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不超过20%二灰碎石压实度≥97%,顶面弯沉值为484)、石灰土底基层灰土剂量为12%,其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0.6Mpa以上石灰应采用Ⅲ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应在使用前7-10天进行消解12% 石灰土压实度≥95%,顶面弯沉值为100B、桥梁设计概要1、设计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集度按《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第4.1.9条执行2)、通航标准:无通航要求,梁底高程不低于5.0米3)、地震烈度:按7度设防2、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拟建桥位于泰州市泰东镇宫涵村东侧生产河上,河道两岸均为农田勘察探明河道东岸上J3孔附近有一暗塘,最大深度约2.9米,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面标高最大值5.39m,最小值3.52m,地表相对高差1.87m地貌单元为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各孔口高程均由迎春东路与春晖路交叉口一高程点引测,其高程为5.247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该点高程由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