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动过程中的功和能.pdf
4页2oo9年5月 Vo1.27 No.9 中学物理 摆动过程中的功和能 物体的摆动大多是变速曲线运动,在处理 此类问题时,仅仅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 知识往往是不够的.在中学阶段要引导学生学 会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来处 理摆动问题,即运用功和能的观点、方法来解 决变速曲线运动问题. 一、重力场中的摆动问题 1.单个物体的机械能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 长为L的细线拴住,线的一端固定在A点,将 小球拉到与A等高的B点并使线刚好绷直,由 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可得三人一起相聚于原正三角行ABC中 心,所需的时间为 2 £ 每个演员的路程为:s=vt: z 解法三 因为三个人的对称性,所以三人 始终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速度方 向始终沿着该三角形的一条边.因此每个人向 着中心O的速度的分量不变,总是 .= · cos30 (如图3所示).因此到达O点的 时间为: √3, A0 3 2 一 1一 一3v’ 每个演员的路程为: ·26· 李兴远 A.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小球下落到最低点时,线的拉力大小与 线的长短无关 C.小球下落到最低点前,小球重力的功率 不断增大 i 、 、、 、、、 / 占.....-, D.小球下落到最低点前,小球重力的功率 口△t J~-17A, 图2 图3 C s= £=_鲁-z. 本题前两种解法都是 J 从“微元法”的思想出发,试图找出每隔时间的 正三角形边长的减小值与演员在微小时间内的 路程的关系,这种微分的思想在解决物理习题, 尤其是中学物理竞赛习题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思想方法.解法三是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 演员的螺旋运动看作切向的圆周运动与法向的 向心运动,根据运动的等时性,求出总路程,此 方法思想巧妙,解答简洁明了. 【作者单位:(311812)浙江省诸暨草塔中学】 一 综合试题 中学物理 Vo1.27 No.9 2009年5月 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 故机械能守恒,A正确; 1 2 由7吼=专m 和F—mg= ,得F= 3mg,故B正确;由P=mg'oc~sa知,小球在B 点和C点时,重力的功率皆为零,而在下落过 程中的其它位置不为零,故D正确. 拓展 如图2 誓 ,一 : 兰 麓 。
: 细线拴住,线的一端 . D 、 ’ ,/ 固定在A点,D是、、,.土…:::: , 水平线DE.将小球 图2 从B点到G点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L=2mg(L—Y0)+告m 2l, 在G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m ’ 联立解得: =詈L. 故小球能绕钉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 周运动时,钉子在AC上的位置离A点的距离 范围是L>Y≥詈L. (3)仿上可得小球能绕钉子在竖直平面内 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时,钉子在DE上的位置离 D点的距离范围是 L>z≥ L. 点评 物体在重力场中在竖直平面内做 完整的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处理该类问题 时,经常要抓住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 周运动的临界条件是在最高点只有重力提供向 2 心力,即mg= . 2.多物体系统的机械能问题 例2 如图3所示,由细绳连接的A、B两 球悬挂在0点,同时从静止释放,绳子始终伸 直,则在两球摆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绳OA对A球做正功 B.绳AB对B球不做功 C.绳AB对A球做负功 D.绳AB对B球做正功 解析 OA绳一直绷紧且点不动,所以 A球做圆周运动,OA绳对A不做功,而B球是 否与A球同步摆动而做圆周运动呢?设想A、B 两球分别用两条小绳悬挂而各自摆动,若摆角 厂r 较小,有T=2rr√詈,可见摆长越长,摆得越 ·27· 2009年5月 Vo1.27 No.9 中学物理 慢,因此A球比B球先到达竖直位置,如图4所 示.可见绳AB的弹力对A球有阻碍作用,而对 B球有拉动作用,故C、D正确. ● , ~^ 曰 、 、、、℃ ! 图4 点评 多物体系统的摆动问题,一般来 说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由轻绳连接的两物体,离 悬挂点近的A物体做圆周运动,离悬挂点远的 B物体做一般的曲线运动,故悬挂绳对A物体 不做功,连接AB的绳对A做负功、对B做正 功. 二、重力场一电场中的摆动问题 例3 如图5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 于O点,另一端连Dr——— 放m/ ee Oi // 的带正电小球,放 , i / 在水平向右的匀c ….. ./ 强电场中(图中电 、~ 一 场未画出)·现把 图5 无初速释放,已知小球摆到最低点的另一侧,线 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偏角为0,求小球经过最低 点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多大. 解析 由题意,带电小球由A移动至C,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势能的增加量, mglcosO= (i+sin0), 所以gE= . 小球从A至B应用动能定理得, 1 . mgl—qEt=寺m'o . 在B点由向心力公式得, ·28· F—mg=m , 联立解得: F=mg(3一弃 ). 拓展 如图6所示,一根长为L不可伸长 的绝缘细线一端固定于 0点,另一端连着一个 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 球,电荷量为口,放在水 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 (图中电场未画出).现 把小球拉至与悬点0 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 、 P \、 ; \/ ~ ● 、 、、、 ; ,/ ’’--奋..一 P,绳刚好绷紧,无初速释放,小球摆到0正下 方的D点时速度刚好为零. (1)求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 (2)小球从P点到D点过程中,求速度最 大的位置及最大速度的大小、绳上的最大拉力 的大小: (3)欲使小球能够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 圆周运动,求在P点释放时提供的最小初动能 多大. 解析 (1)依题意知,电场的方向水平向 右.从P点到D点应用动能定理得,mgL一 口EL=0,即E=.mg. q (2)因为重力和电场力大小相等,所以二 者的合力大d,ff~1,c/2mg,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
角斜向右下.由等效法知,当小球运动到绳与水 平方向的夹角0=45的B点时,小球的速度最 大,绳上的拉力也最大. 从P点到B点应用动能定理得 mgLsinO—qEL(1一cosO)=去 , 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2 F一42mg=m争, 中学物理 Vo1.27 No.9 2009年5月 联立解得: =√2(√2—1)gL,F=(3√2—2)mg. (3)小球在P点释放时的最小初动能对应 小球恰能到达左上方临界点A,此时有 2 =m ; 从P到A应用动能定理得 一mgLsinO~qEL(1+O0s ) 1 2 1 2 百m,oA一百mvp, _ 一 解得E : . 点评 如图6所示,小球在重力场作用下 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圆周运动时,C为最高点, D为最低点,C点速度最小,D点速度最大.若 加上水平向右的电场E,小球带电量为+g,则 在A点速度最小,在B点速度最大,小球在A 点时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指向圆心,小球在B 点时,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沿半径向外,这与只 有重力时C、D两点的特性相似.我们把A、B 两点称为物理最高点和物理最低点,而把C、D 两点称为几何最高点和几何最低点. 处理该类题的关键是求出等效重力mg , 找出等效重力场中的“等效最高点”——物理 最高点,在“等效最高点”的临界速度是 = . 三、重力场一磁场中的摆动问题 例4如图7所示,铜棒口6长Ll:0.1 rn, 质量m=6×10~kg, 两端用长为L,=1 m 的轻铜线连接,静止 于竖直平面上,整个 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的 匀强磁场中,磁感应 图7 强度B=0.5 T.现接通电源(图中未画出),使 铜棒中保持有恒定电流通过,铜棒发生摆动,已 知最大偏转角为37。
求在此过程中(g=10 n1/S2,sin37*=0.6), (1)铜棒的重力势能增加多少; (2)恒定电流的大小为多少; (3)求铜棒速率最大的位置和最大速度. 解析 铜棒达到最大偏转角时并不处于 平衡状态,只是瞬时速度为零. (1)重力势能的增量 AEp=mgL2(1一cos37")=0.12 J (2)设恒定电流大小为 ,由动能定理有, B/Llsin37一mgL2(1一cos37")=0, 得 J=4 A (3)导体棒受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水平 方向的安培力和绳子的拉力.沿着绳子方向的 合力Fl提供向心力,作用是改变导体棒的运动 方向;垂直于摆绳方向上的合力F2的作用是改 变导体棒的速度大小.可以判定出导体棒的速 率是先增大后减小,故当切线方向的合力F2为 零时,导体棒的速率达最大值.设此时轻铜线与 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则 BILlCOSlff mgsina, . B儿l 1 tana一——一 ' mg j tan2=『=2t—anatanZa :詈Atan- ,a=l8 . 了———丁 一,a l .). 上一 口 -t 即铜棒达最大速率时轻铜线与竖直方向的 夹角为l8.5。
.又 B/Ll sina—mgL2(1一COSOt)=— 1 , 其 n口=√ = , 1 3 v厂 瞄口 1 —t 1 ,anx √ + a 上u 解得: :√ rn/s =1.og rds. 【作者单位:(22202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 州高级中学】 ·29·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